文化视点
2024-09-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旅游企业
宽进之后需严管
据经济日报,近期,多家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与线上营销的“种草”笔记不相符,涉嫌虚假宣传,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涉事企业多为新近成立的中小企业。新增旅游企业数量上升,得益于主管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一方面,新企业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放宽旅游企业准入机制也对如何有效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准入门槛降低,一些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浑水摸鱼,把更多心思放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推广上,只为抓住流量红利,却不用心琢磨如何更好服务消费者,甚至还有个别企业通过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诚信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基石。旅游市场准入门槛变低,监管力度不能降低。既要通过“放”来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也要严格“管”,通过更多监管资源和更高效的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要进一步建立旅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估分级和分类检查、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过程闭环监管,让游客安心游、舒心游、畅快游。
影视作品
要有艺术厚度思想深度
据光明日报,短视频流行,微短剧崛起,有的作品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制作出来,还有的作品投资几万元就能拍摄完成,使“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技术壁垒,原本专业编剧、剪辑等需要花很长时间完成的工作,现在依靠技术辅助工具很快就能完成。
然而,市场的热闹掩盖不了创作层面的不足,内容低质化、同质化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创作过程的“快餐化”是分不开的。首先,影视创作从不仅仅是灵感的闪现,而是一个需要资源整合和多方投入的过程。其次,精品力作还需要创作者懂技术、懂艺术规律,有生活常识、行业知识,甚至需要掌握医疗、法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创作不仅要在感官维度吸引受众,更要在思想层面引领受众,推动构建良性有序的行业生态。
更高层次的门槛则是对创作的敬畏心,这是一种对艺术追求的严肃态度,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在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网络视听内容形态不断出新的当下,创作者更应坚持这些门槛,以确保作品的艺术厚度和思想深度,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行业和观众才能期待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诞生。
当“打工文学”
迎来共创时代
据文汇报,与成文成篇的传统文学不同,当下的所谓“打工文学”,往往是用谐谑的短句驾驭“网络文学”此起彼伏的浪潮。诸多网络流行语体里,打工人的喜怒哀乐总是占有一席之地,比如窝囊废文学中的“上班还能赚点窝囊费,不上班只剩下窝囊废了”,再如废话文学中的“其实如果上班不累也挺轻松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其中支流的“工位文学”异军突起,掀起年轻人竞相创作跟风的新一轮高潮。
工位文学的特殊之处在于,打工人“发疯”之后,企业和品牌也跟进“发疯”了。本来只是一些博主的小众创作,一些企业和品牌也闻风而动,开始用官方账号发布工位文学来蹭热度。例如某老牌快餐工牌有“不素之霸:都别来惹我!我可不是吃素的!”,某新锐咖啡品牌的工牌有“周周有新品同学:本周的设计已经爆单,下周再说”。还有一些品牌主动发布自家员工做的另类工牌,宣扬员工的个性化创造。
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管理层,别因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打工文学、发疯文学就如临大敌,适当的自嘲与吐槽如果能起到排遣负面情绪、疏通职场关系的作用,倒也是别有一功。当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打工人的时候,打工文学一定会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又或许有朝一日,其中就会诞生真正的文学大家呢?
短剧出海
“钱景”和“前景”
据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短剧在海外强势“圈粉”、展现其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内容创作仍存短板。虽说靠着“洒狗血”能博得一时关注,但剧情是否与海外文化相贴合、逻辑是否与海外观众的日常经验相关联,则决定着短剧出海能否不只是一时热闹。投放成本居高不下。成功的短剧往往需要靠流量变现来维持长久发展,但海外投放的高成本却让从业者感到焦虑。市场竞争鱼龙混杂。行业内恶性竞争、短剧品质良莠不齐、版权保护面临挑战等现象也频繁发生。
短剧出海绝非简单的影视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如何让中国短剧在海外市场有“钱景”,更有“风正一帆悬”的前景?多一些量身定制,少一些自说自话。短剧出海,实则是将我们的文化“嫁接”到海外的审美土壤上,只有深刻洞察并尊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打造出更多有内容、有内涵的短剧,才能敲开海外观众接纳中国文化的心门。
组团出海,方可抵御风浪。不妨进一步打造从网文创作、短剧改编、游戏推广到落地分发的内容创作链条,整合资源、统筹引导,让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规矩、有章法,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短剧创作开辟了海外新市场,制作方更应充分了解并遵守海外版权法规,将版权意识前置到素材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避免法律风险,提升创作口碑。
(□记者 朱子钰 整理)
宽进之后需严管
据经济日报,近期,多家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与线上营销的“种草”笔记不相符,涉嫌虚假宣传,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涉事企业多为新近成立的中小企业。新增旅游企业数量上升,得益于主管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一方面,新企业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放宽旅游企业准入机制也对如何有效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准入门槛降低,一些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浑水摸鱼,把更多心思放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推广上,只为抓住流量红利,却不用心琢磨如何更好服务消费者,甚至还有个别企业通过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诚信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基石。旅游市场准入门槛变低,监管力度不能降低。既要通过“放”来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也要严格“管”,通过更多监管资源和更高效的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要进一步建立旅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估分级和分类检查、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过程闭环监管,让游客安心游、舒心游、畅快游。
影视作品
要有艺术厚度思想深度
据光明日报,短视频流行,微短剧崛起,有的作品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制作出来,还有的作品投资几万元就能拍摄完成,使“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技术壁垒,原本专业编剧、剪辑等需要花很长时间完成的工作,现在依靠技术辅助工具很快就能完成。
然而,市场的热闹掩盖不了创作层面的不足,内容低质化、同质化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创作过程的“快餐化”是分不开的。首先,影视创作从不仅仅是灵感的闪现,而是一个需要资源整合和多方投入的过程。其次,精品力作还需要创作者懂技术、懂艺术规律,有生活常识、行业知识,甚至需要掌握医疗、法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创作不仅要在感官维度吸引受众,更要在思想层面引领受众,推动构建良性有序的行业生态。
更高层次的门槛则是对创作的敬畏心,这是一种对艺术追求的严肃态度,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在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网络视听内容形态不断出新的当下,创作者更应坚持这些门槛,以确保作品的艺术厚度和思想深度,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行业和观众才能期待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诞生。
当“打工文学”
迎来共创时代
据文汇报,与成文成篇的传统文学不同,当下的所谓“打工文学”,往往是用谐谑的短句驾驭“网络文学”此起彼伏的浪潮。诸多网络流行语体里,打工人的喜怒哀乐总是占有一席之地,比如窝囊废文学中的“上班还能赚点窝囊费,不上班只剩下窝囊废了”,再如废话文学中的“其实如果上班不累也挺轻松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其中支流的“工位文学”异军突起,掀起年轻人竞相创作跟风的新一轮高潮。
工位文学的特殊之处在于,打工人“发疯”之后,企业和品牌也跟进“发疯”了。本来只是一些博主的小众创作,一些企业和品牌也闻风而动,开始用官方账号发布工位文学来蹭热度。例如某老牌快餐工牌有“不素之霸:都别来惹我!我可不是吃素的!”,某新锐咖啡品牌的工牌有“周周有新品同学:本周的设计已经爆单,下周再说”。还有一些品牌主动发布自家员工做的另类工牌,宣扬员工的个性化创造。
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管理层,别因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打工文学、发疯文学就如临大敌,适当的自嘲与吐槽如果能起到排遣负面情绪、疏通职场关系的作用,倒也是别有一功。当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打工人的时候,打工文学一定会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又或许有朝一日,其中就会诞生真正的文学大家呢?
短剧出海
“钱景”和“前景”
据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短剧在海外强势“圈粉”、展现其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内容创作仍存短板。虽说靠着“洒狗血”能博得一时关注,但剧情是否与海外文化相贴合、逻辑是否与海外观众的日常经验相关联,则决定着短剧出海能否不只是一时热闹。投放成本居高不下。成功的短剧往往需要靠流量变现来维持长久发展,但海外投放的高成本却让从业者感到焦虑。市场竞争鱼龙混杂。行业内恶性竞争、短剧品质良莠不齐、版权保护面临挑战等现象也频繁发生。
短剧出海绝非简单的影视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如何让中国短剧在海外市场有“钱景”,更有“风正一帆悬”的前景?多一些量身定制,少一些自说自话。短剧出海,实则是将我们的文化“嫁接”到海外的审美土壤上,只有深刻洞察并尊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打造出更多有内容、有内涵的短剧,才能敲开海外观众接纳中国文化的心门。
组团出海,方可抵御风浪。不妨进一步打造从网文创作、短剧改编、游戏推广到落地分发的内容创作链条,整合资源、统筹引导,让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规矩、有章法,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短剧创作开辟了海外新市场,制作方更应充分了解并遵守海外版权法规,将版权意识前置到素材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避免法律风险,提升创作口碑。
(□记者 朱子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