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选育管用”助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2024-09-02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卓继明
   记 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德州讯 德州市德城区坚持把年轻干部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近年来通过培源精“选”、提能优“育”、寓爱于“管”、适时重“用”,为“首善之区”建设打造了一支可堪重用的“生力军”。
  坚持综合施策,培源精“选”。着眼2年内可用、5年内关注、10年内培养,拓展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后备干部。注重源头性储备。坚持考试录用主渠道,重点补充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社会管理、商贸流通等专业背景干部。加强常态化识别。综合运用蹲点考察、年度考核等方式,不定期开展全员谈话,全方位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表现情况,动态维护年轻干部信息库。推行实名制推荐。研究制定《德城区实名推荐优秀干部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分层分类方式,由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实名推荐表现优秀干部。
  坚持常态长效,提能优“育”。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路径,培养主心骨、顶梁柱、多面手。教育培训强基础。强化源头培养,举办“入职第一课”,围绕区情区况、保密基础、廉洁从政等设置针对性课程,帮助新入职干部转变角色、适应工作、融入环境。一线锻炼提能力。把吃劲岗位、重点项目作为“练兵场”,选派年轻干部到工作专班、重点部门、基层一线进行“体悟实训”,帮助提高政治站位、开阔思路眼界、增强履职本领。轮岗交流促成长。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推动科级干部在镇街、区直部门之间交流任职,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属国企挂职。
  坚持宽严并济,寓爱于“管”。坚持从严管理与把握尺度、体现温度并重,切实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行稳致远。做实做细日常管理。坚持严在日常、管在平时,推动平时考核与绩效管理相融合,提升日常管理质效。建立完善“帮带”机制。压实单位党组(党委)责任,实行“双导师”制度,为每名新入职干部指定1名班子成员作为思想导师、1名中层骨干作为业务导师。持续推进量化预警。对年轻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行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今年以来,已发放预警告知书12份,督促年轻干部强思想、转作风。
  坚持立足长远,适时重“用”。全面研判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需要,统筹职务与职级资源,既坚持“墩苗”又注意“拔尖”,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加大中层轮岗频次。把中层岗位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历练的重要资源,及时把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任用到中层岗位,推动现有中层干部适当轮岗,为适应更高层次职务打下基础,今年以来,120余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用活职级职数资源。坚持不唯资历、不唯年龄,对经受扎实历练、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口碑较好、受限于领导职数短期无法提拔的年轻干部,优先晋升职级。强化选拔使用力度。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任用机制,今年以来,已提拔重用90后年轻干部31人,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通讯员 卓继明
   记 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德州讯 德州市德城区坚持把年轻干部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近年来通过培源精“选”、提能优“育”、寓爱于“管”、适时重“用”,为“首善之区”建设打造了一支可堪重用的“生力军”。
  坚持综合施策,培源精“选”。着眼2年内可用、5年内关注、10年内培养,拓展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后备干部。注重源头性储备。坚持考试录用主渠道,重点补充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社会管理、商贸流通等专业背景干部。加强常态化识别。综合运用蹲点考察、年度考核等方式,不定期开展全员谈话,全方位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表现情况,动态维护年轻干部信息库。推行实名制推荐。研究制定《德城区实名推荐优秀干部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分层分类方式,由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实名推荐表现优秀干部。
  坚持常态长效,提能优“育”。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路径,培养主心骨、顶梁柱、多面手。教育培训强基础。强化源头培养,举办“入职第一课”,围绕区情区况、保密基础、廉洁从政等设置针对性课程,帮助新入职干部转变角色、适应工作、融入环境。一线锻炼提能力。把吃劲岗位、重点项目作为“练兵场”,选派年轻干部到工作专班、重点部门、基层一线进行“体悟实训”,帮助提高政治站位、开阔思路眼界、增强履职本领。轮岗交流促成长。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推动科级干部在镇街、区直部门之间交流任职,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属国企挂职。
  坚持宽严并济,寓爱于“管”。坚持从严管理与把握尺度、体现温度并重,切实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行稳致远。做实做细日常管理。坚持严在日常、管在平时,推动平时考核与绩效管理相融合,提升日常管理质效。建立完善“帮带”机制。压实单位党组(党委)责任,实行“双导师”制度,为每名新入职干部指定1名班子成员作为思想导师、1名中层骨干作为业务导师。持续推进量化预警。对年轻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行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今年以来,已发放预警告知书12份,督促年轻干部强思想、转作风。
  坚持立足长远,适时重“用”。全面研判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需要,统筹职务与职级资源,既坚持“墩苗”又注意“拔尖”,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加大中层轮岗频次。把中层岗位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历练的重要资源,及时把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任用到中层岗位,推动现有中层干部适当轮岗,为适应更高层次职务打下基础,今年以来,120余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用活职级职数资源。坚持不唯资历、不唯年龄,对经受扎实历练、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口碑较好、受限于领导职数短期无法提拔的年轻干部,优先晋升职级。强化选拔使用力度。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任用机制,今年以来,已提拔重用90后年轻干部31人,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