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雅文化+”推进融合育人
2024-08-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赵国良
学校文化的发展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丰富着校园文化内涵,对提高学校竞争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博山中学在新文化体系引领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坚持“和·雅”文化为纲,努力构建学校特色的“和雅文化”,致力于师生的“和合共进”“雅习致美”,推进融合育人,以培养“卓尔不凡、文质兼美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激情唱响奋进之歌,合力谱写发展乐章。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规范校、山东省第二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023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调研组专题调研学校国防教育事项并给予高度评价。
和雅文化+教育生态
博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山水之城,饴山是博山的经典符号,孝妇河是博山的母亲河。山有厚重,水有鲜活,大自然山水两种形态,寓意深远,给博山中学以睿智启迪。学校围绕和雅文化核心理念,逐步提炼出“博新尚水、崇德效山”的校训。博新尚水:饴山巍巍,孝水泱泱。博新,乃博学创新之意,就是博识、通观、深究基础上的求新。尚水,引领师生像律动的孝水,濡育柔美的慧性。崇德效山: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中有“崇德效山,藏器学海”之说,指导师生修养自身品德要效仿巍峨的山峰,既厚且高,具有正直、沉稳、公正、奉献的品质。“博新尚水、崇德效山”巧妙地嵌入“博山”二字,体现唯一性和地域性,同时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同时也展现出学校的育人愿景:在山水融合里,五育共生中,铸就师生尚水的智慧和效山的厚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的职责,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成全学生的生命,而不是抑制、阻遏学生生命的成长。学校以清新的师德师风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实施“对标争先”计划,坚定全体教师的理想信念,担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开办中层干部读书班,推荐阅读书目,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我为博中争光彩”师德演讲比赛,签署“学校师德师风责任书”,推出“美德善行榜”,常态化开展师德考核评价。
学生的素质,在于学校的培养。学校让学生从个人爱好出发培养特长,让他们能写一手好字、唱一首好歌,有两项运动技能。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创建各种平台,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形成百花齐放的育人格局,在成就教师的同时成就学生。
教育不止于教书,更重在育人。学校突出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以红色基因立德铸魂。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以德育引领,整合体育、美育和劳育资源,融合智育,形成五育并举新格局。
和雅文化+课程改革
课程是培育学生的核心载体,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实践中,博山中学用精进的课程方案转变学校育人功能。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特色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实践等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开发学生潜能,推动学生创新。
细化课程实施。基础型课程学生按能力在班内分层,实行分层递进式教学,特别关注课时单列、内容提炼等;拓展型课程实行自由选择和必选相结合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探究型课程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变革课程评价。在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探索与实践教育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校本教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全校教研组、备课组在教研过程实施“三化”,即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标准细化、整体教研下的课堂教学优化、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强化,落实基础型课程。
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制定全校教师培训方案与计划。通过近一年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课堂教学实现课前小测、课中练习和课后作业采集,教师以此作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依据,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越来越多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践“循证教学”理念。
同时,学校以语、数、英为试点学科,对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教学进行逐一拆分细化,并根据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细化教学数据无感收集、反馈。
和雅文化+育人品牌
育人品牌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窗口。
学校的国防教育品牌依托当地革命历史资源,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英雄气概、国防参与”为重点,创新实施了“战斗英模”“国旗文化”“国防科技”“海洋海军”和“国防实践”五进校园工程,使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学校组织全国英模进校园巡讲活动,邀请战斗英雄史光柱、毛羽亮为全校师生作报告。授予了4个班级“史光柱英雄班”“毛羽亮英雄班”称号。
学校的教体融合品牌依据新课标要求,突出单元学习目标设置,初步形成体能练习类、球类、新型体育类、技巧类、中华传统体育类、体育游戏类6大类50余个小项的“体育课超市”,根据学生运动兴趣,采用“走班制分项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开展以设计教学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实施教学改进—追踪改进效果—开展评价反思为主线的教学实践,生成体育课例资源库和学生数字资源库。依托智慧操场智能评测与教学系统,采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数据,从年级到班级再到学生个体,基于大数据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
融乐育劳品牌依托博山地域特色文化,逐渐探索出以阳台种植—厨艺制作—美食品鉴—营养改进的游戏化学习项目课程。着力解决学生劳动实践场所缺乏,与地域、校本课程融合程度较低的问题,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
博山中学将勠力同心,拼搏实干,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淄博市博山中学)
学校文化的发展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丰富着校园文化内涵,对提高学校竞争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博山中学在新文化体系引领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坚持“和·雅”文化为纲,努力构建学校特色的“和雅文化”,致力于师生的“和合共进”“雅习致美”,推进融合育人,以培养“卓尔不凡、文质兼美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激情唱响奋进之歌,合力谱写发展乐章。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规范校、山东省第二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023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调研组专题调研学校国防教育事项并给予高度评价。
和雅文化+教育生态
博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山水之城,饴山是博山的经典符号,孝妇河是博山的母亲河。山有厚重,水有鲜活,大自然山水两种形态,寓意深远,给博山中学以睿智启迪。学校围绕和雅文化核心理念,逐步提炼出“博新尚水、崇德效山”的校训。博新尚水:饴山巍巍,孝水泱泱。博新,乃博学创新之意,就是博识、通观、深究基础上的求新。尚水,引领师生像律动的孝水,濡育柔美的慧性。崇德效山: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中有“崇德效山,藏器学海”之说,指导师生修养自身品德要效仿巍峨的山峰,既厚且高,具有正直、沉稳、公正、奉献的品质。“博新尚水、崇德效山”巧妙地嵌入“博山”二字,体现唯一性和地域性,同时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同时也展现出学校的育人愿景:在山水融合里,五育共生中,铸就师生尚水的智慧和效山的厚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的职责,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成全学生的生命,而不是抑制、阻遏学生生命的成长。学校以清新的师德师风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实施“对标争先”计划,坚定全体教师的理想信念,担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开办中层干部读书班,推荐阅读书目,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我为博中争光彩”师德演讲比赛,签署“学校师德师风责任书”,推出“美德善行榜”,常态化开展师德考核评价。
学生的素质,在于学校的培养。学校让学生从个人爱好出发培养特长,让他们能写一手好字、唱一首好歌,有两项运动技能。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创建各种平台,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形成百花齐放的育人格局,在成就教师的同时成就学生。
教育不止于教书,更重在育人。学校突出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以红色基因立德铸魂。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以德育引领,整合体育、美育和劳育资源,融合智育,形成五育并举新格局。
和雅文化+课程改革
课程是培育学生的核心载体,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实践中,博山中学用精进的课程方案转变学校育人功能。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特色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实践等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开发学生潜能,推动学生创新。
细化课程实施。基础型课程学生按能力在班内分层,实行分层递进式教学,特别关注课时单列、内容提炼等;拓展型课程实行自由选择和必选相结合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探究型课程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变革课程评价。在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探索与实践教育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校本教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全校教研组、备课组在教研过程实施“三化”,即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标准细化、整体教研下的课堂教学优化、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强化,落实基础型课程。
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制定全校教师培训方案与计划。通过近一年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课堂教学实现课前小测、课中练习和课后作业采集,教师以此作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依据,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越来越多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践“循证教学”理念。
同时,学校以语、数、英为试点学科,对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教学进行逐一拆分细化,并根据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细化教学数据无感收集、反馈。
和雅文化+育人品牌
育人品牌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窗口。
学校的国防教育品牌依托当地革命历史资源,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英雄气概、国防参与”为重点,创新实施了“战斗英模”“国旗文化”“国防科技”“海洋海军”和“国防实践”五进校园工程,使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学校组织全国英模进校园巡讲活动,邀请战斗英雄史光柱、毛羽亮为全校师生作报告。授予了4个班级“史光柱英雄班”“毛羽亮英雄班”称号。
学校的教体融合品牌依据新课标要求,突出单元学习目标设置,初步形成体能练习类、球类、新型体育类、技巧类、中华传统体育类、体育游戏类6大类50余个小项的“体育课超市”,根据学生运动兴趣,采用“走班制分项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开展以设计教学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实施教学改进—追踪改进效果—开展评价反思为主线的教学实践,生成体育课例资源库和学生数字资源库。依托智慧操场智能评测与教学系统,采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数据,从年级到班级再到学生个体,基于大数据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
融乐育劳品牌依托博山地域特色文化,逐渐探索出以阳台种植—厨艺制作—美食品鉴—营养改进的游戏化学习项目课程。着力解决学生劳动实践场所缺乏,与地域、校本课程融合程度较低的问题,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
博山中学将勠力同心,拼搏实干,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淄博市博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