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助力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

2024-08-30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张淼
  本报记者 张环泽

  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聚焦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探索出大运河保护公益诉讼跨省协作模式。
  台儿庄古城历史悠久,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曾有“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2011年12月28日,台儿庄古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河一城一战”(即京杭大运河、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文物文化遗址及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品牌。积极与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聚焦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与文物资源保护,针对渔业资源、河道违建、污染等问题提出检察建议。与江苏、浙江等地签署跨省协议,强化跨区域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助力大运河国家公园及南水北调安全。与济宁等地签订生态保护协议,明确六大机制,加大保护力度,协同执法监督。与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座谈,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协作机制。鲁苏浙三地检察机关会签共护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法治宣传合作,为千年运河保护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019年8月,面对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化工废弃物污染大运河的紧急情况,台儿庄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联合贾汪区检察院,共筑法律屏障,成功推动两地职能部门整改,守护了大运河水质安全。在深化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工作中,台儿庄区检察院更是主动出击,与沛县检察院及水利部门深入河道现场,监督相关修复工程。针对“南四湖专案”中的治理难题,积极协同水利管理及属地职能部门,重拳出击整治违规乱建、污水直排等问题,通过综合整治,恢复运河生态缓冲带功能,确保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彰显了检察担当。
  为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台儿庄区检察院还推动创建黄颡鱼国家级保护基地,设立界碑、标志物,开展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并强化渔政执法,营造护渔氛围。同时,将双龙湖湿地作为公益保护实践基地进行挂牌保护,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对运河湿地生态的长效守护。
  为扩大公益保护影响力,台儿庄区检察院主动牵头搭建以“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 共同守护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省首家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系统内外考察交流人员和游客2万余人次。
  □ 本报通讯员 张淼
  本报记者 张环泽

  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聚焦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探索出大运河保护公益诉讼跨省协作模式。
  台儿庄古城历史悠久,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曾有“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2011年12月28日,台儿庄古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河一城一战”(即京杭大运河、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文物文化遗址及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品牌。积极与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聚焦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与文物资源保护,针对渔业资源、河道违建、污染等问题提出检察建议。与江苏、浙江等地签署跨省协议,强化跨区域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助力大运河国家公园及南水北调安全。与济宁等地签订生态保护协议,明确六大机制,加大保护力度,协同执法监督。与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座谈,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协作机制。鲁苏浙三地检察机关会签共护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法治宣传合作,为千年运河保护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019年8月,面对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化工废弃物污染大运河的紧急情况,台儿庄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联合贾汪区检察院,共筑法律屏障,成功推动两地职能部门整改,守护了大运河水质安全。在深化京杭大运河生态保护工作中,台儿庄区检察院更是主动出击,与沛县检察院及水利部门深入河道现场,监督相关修复工程。针对“南四湖专案”中的治理难题,积极协同水利管理及属地职能部门,重拳出击整治违规乱建、污水直排等问题,通过综合整治,恢复运河生态缓冲带功能,确保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彰显了检察担当。
  为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台儿庄区检察院还推动创建黄颡鱼国家级保护基地,设立界碑、标志物,开展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并强化渔政执法,营造护渔氛围。同时,将双龙湖湿地作为公益保护实践基地进行挂牌保护,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对运河湿地生态的长效守护。
  为扩大公益保护影响力,台儿庄区检察院主动牵头搭建以“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 共同守护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省首家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系统内外考察交流人员和游客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