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禹城连续10年重奖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和企业

立市图强,科技人才工程“永不竣工”

2024-08-26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张海峰
   通讯员 白聪聪 庞占英
     庞祥瑞 报道
  本报禹城讯 “昨天企业顺利投产了,今天我又获得了市里的科技人才嘉奖,真是双喜临门!”8月22日,万宝力(山东)防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文志说。当天,禹城市连续第10年召开科技人才大会,对500多个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和企业等进行表彰。
  李文志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年起全职在禹城负责建设新厂。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李文志享受人才补助、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在当地政府服务保障下,企业生产的高分子水性喷涂永粘防水涂料提前4个月投产上市。“‘双喜’背后体现的是禹城对科技型企业和科研人才的重视与支持,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感到信心十足的还有山东大学的王禄山教授,2014年初他曾到禹城市挂职副市长,大力推进校地对接、校企合作,截至目前,禹城企业与山东大学共建15个协同创新平台,微生物治虫试剂、高温釜式发酵菌株等40余项重大成果在禹城步入产业化;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为核心的“禹创中心”,目前进驻34个人才团队,成立17家企业。“禹城把科技人才和教育放在立市图强的关键位置,10年来校地合作不断深化,极大增强了禹城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让学校的很多科研成果找到了应用场景。”王禄山说。
  在禹城市委书记苏兰武看来,科技人才“领先一步”,就能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近年来,禹城以科技人才为抓手,聚力打造产业强市,形成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71人次,培育了全省首家设在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风电主轴、功能糖、大豆蛋白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目前,自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较三年前翻了一番;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3%,高于全省0.51个百分点,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73%。
  在这次会议上,禹城提出,建设富强和美新禹城,必须把科技人才打造成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加快形成以科技人才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下一步,禹城将把德州高新区作为第一阵地,加快建设风电装备循环利用、京津冀鲁新材料等10大特色产业园区;聚焦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达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0家;深入实施“一把手”推进人才工作“四个一”工程,组织镇街部门,帮助企业至少对接重点高校院所1所、引进重要人才团队1个、推进重大人才项目1项、举办重要人才活动1次,力争今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0名以上,集聚青年人才2800人以上。
  □记 者 张海峰
   通讯员 白聪聪 庞占英
     庞祥瑞 报道
  本报禹城讯 “昨天企业顺利投产了,今天我又获得了市里的科技人才嘉奖,真是双喜临门!”8月22日,万宝力(山东)防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文志说。当天,禹城市连续第10年召开科技人才大会,对500多个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和企业等进行表彰。
  李文志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年起全职在禹城负责建设新厂。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李文志享受人才补助、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在当地政府服务保障下,企业生产的高分子水性喷涂永粘防水涂料提前4个月投产上市。“‘双喜’背后体现的是禹城对科技型企业和科研人才的重视与支持,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感到信心十足的还有山东大学的王禄山教授,2014年初他曾到禹城市挂职副市长,大力推进校地对接、校企合作,截至目前,禹城企业与山东大学共建15个协同创新平台,微生物治虫试剂、高温釜式发酵菌株等40余项重大成果在禹城步入产业化;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为核心的“禹创中心”,目前进驻34个人才团队,成立17家企业。“禹城把科技人才和教育放在立市图强的关键位置,10年来校地合作不断深化,极大增强了禹城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让学校的很多科研成果找到了应用场景。”王禄山说。
  在禹城市委书记苏兰武看来,科技人才“领先一步”,就能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近年来,禹城以科技人才为抓手,聚力打造产业强市,形成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71人次,培育了全省首家设在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风电主轴、功能糖、大豆蛋白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目前,自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较三年前翻了一番;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3%,高于全省0.51个百分点,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73%。
  在这次会议上,禹城提出,建设富强和美新禹城,必须把科技人才打造成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加快形成以科技人才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下一步,禹城将把德州高新区作为第一阵地,加快建设风电装备循环利用、京津冀鲁新材料等10大特色产业园区;聚焦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达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0家;深入实施“一把手”推进人才工作“四个一”工程,组织镇街部门,帮助企业至少对接重点高校院所1所、引进重要人才团队1个、推进重大人才项目1项、举办重要人才活动1次,力争今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0名以上,集聚青年人才28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