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伙人”机制,菏泽市定陶区推动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社区来了“合伙人”
2024-08-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张国胜
近日,在菏泽市定陶区街头,刚刚配送完订单的外卖小哥杨博骑着电车多绕了一个弯,来到前两天他在城市治理“合伙人”微信群里反映的路面井盖破损路段,看到新加装的井盖后,他拍了照,并发了一条朋友圈:“事虽小,但很有意义。”
杨博从事外卖配送已有7年。除了外卖小哥,他还有一个身份——城市治理“合伙人”。“我对这个身份的理解,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城市更美好。”在配送外卖之余,“随手拍上报问题”“边送外卖边巡查”“随手带走生活垃圾”等成了他的日常,他也成为收集社会民情的“前线哨兵”。
在城市中,从交通出行到餐饮消费,从垃圾分类到噪声治理,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城市治理息息相关。城市治理得好不好、精细不精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菏泽市定陶区探索实施城市治理“合伙人”机制,汇聚机关事业单位、新就业群体、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城市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是以外卖小哥、快递员为代表的新型就业群体,他们深入大街小巷、与社区居民广泛接触,能将基层的声音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促进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定陶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成凯说。
在菏泽市,外卖小哥能做的还有很多。该市指导外卖行业党委成立全国第一家由300名外卖小哥组成的应急救援服务队伍——“红盾情外卖骑手应急救护队”,今年5月16日成立以来,已处置多起突发事件。
今年6月,由于表现突出,杨博由预备党员转正。“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我们注重将优秀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发展为党员。”马成凯说,定陶区还立足行业特点,成立了外卖快递、道路运输、直播电商、律师行业4个行业党委,引导两新群体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必须推动治理向“末梢神经”扎根。
定陶区姚庄小区1号楼楼长姚辉启最近心情不错。午饭过后,他望着粉饰一新的楼宇外观,轻声念叨:“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屋里渗水返潮了。”
两年前,姚庄小区1至3号楼外墙装饰层出现损坏现象,每逢下雨,楼内部分区域便遭受渗水侵袭,给居民带来困扰与不便。“经过专人测算,三栋楼体墙面修复费用,需要30余万元,但由于房屋已过5年质保期,开发商拒绝出钱。”姚辉启说。
在2023年的一次“楼长茶话会”上,姚辉启再次将该问题摆到台面上,经过与其他楼长反复商议,在征询小区业主意见后,初定了几个方案,并拿到小区党员大会上集体商议。“会上,经过综合权衡,最终决定拿出姚庄小区的30万门市租金分红用于楼体修缮。”姚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姚庄小区党支部书记姚元福说,该方案得到小区业主同意,并于当年完成修复。这是定陶区持续强化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全民参与的社区基层治理模式的缩影。
在楼栋单元治理上,定陶区将治理“最小单元”落到实处,指导天中、滨河两个办事处在14个社区的51个小区建立了党支部,选聘了200余名“楼管家”,通过“楼长茶话会”“马扎议事会”等形式,让居民的声音得到倾听与反馈。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既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又需要下“绣花功夫”。
为了推动资源向基层一线深入,强化综合治理效能,定陶区紧抓组织体系建设,将城管、医疗、住建、教体、公安等单位吸纳为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成员,成立了“资源库”。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力量与治理效能,定陶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双报到”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实施方案》,方案中,95个区直部门均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分队,每个单位每季度至少确定一项与社区共建共享的项目,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关于小区公共用房配套移交一事,请大家都发表下意见。”近日,在定陶区委组织部召开的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上,滨河街道组织委员孔鑫提出了此次会议的议题。来自公安、住建、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负责人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见解,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与建议。“每个小区情况不同,涉及多个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的方式,集结相关职能单位共同参与,能推动问题早日妥善解决。”孔鑫说。
本报通讯员 张国胜
近日,在菏泽市定陶区街头,刚刚配送完订单的外卖小哥杨博骑着电车多绕了一个弯,来到前两天他在城市治理“合伙人”微信群里反映的路面井盖破损路段,看到新加装的井盖后,他拍了照,并发了一条朋友圈:“事虽小,但很有意义。”
杨博从事外卖配送已有7年。除了外卖小哥,他还有一个身份——城市治理“合伙人”。“我对这个身份的理解,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城市更美好。”在配送外卖之余,“随手拍上报问题”“边送外卖边巡查”“随手带走生活垃圾”等成了他的日常,他也成为收集社会民情的“前线哨兵”。
在城市中,从交通出行到餐饮消费,从垃圾分类到噪声治理,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城市治理息息相关。城市治理得好不好、精细不精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菏泽市定陶区探索实施城市治理“合伙人”机制,汇聚机关事业单位、新就业群体、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城市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是以外卖小哥、快递员为代表的新型就业群体,他们深入大街小巷、与社区居民广泛接触,能将基层的声音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促进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定陶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成凯说。
在菏泽市,外卖小哥能做的还有很多。该市指导外卖行业党委成立全国第一家由300名外卖小哥组成的应急救援服务队伍——“红盾情外卖骑手应急救护队”,今年5月16日成立以来,已处置多起突发事件。
今年6月,由于表现突出,杨博由预备党员转正。“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我们注重将优秀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发展为党员。”马成凯说,定陶区还立足行业特点,成立了外卖快递、道路运输、直播电商、律师行业4个行业党委,引导两新群体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必须推动治理向“末梢神经”扎根。
定陶区姚庄小区1号楼楼长姚辉启最近心情不错。午饭过后,他望着粉饰一新的楼宇外观,轻声念叨:“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屋里渗水返潮了。”
两年前,姚庄小区1至3号楼外墙装饰层出现损坏现象,每逢下雨,楼内部分区域便遭受渗水侵袭,给居民带来困扰与不便。“经过专人测算,三栋楼体墙面修复费用,需要30余万元,但由于房屋已过5年质保期,开发商拒绝出钱。”姚辉启说。
在2023年的一次“楼长茶话会”上,姚辉启再次将该问题摆到台面上,经过与其他楼长反复商议,在征询小区业主意见后,初定了几个方案,并拿到小区党员大会上集体商议。“会上,经过综合权衡,最终决定拿出姚庄小区的30万门市租金分红用于楼体修缮。”姚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姚庄小区党支部书记姚元福说,该方案得到小区业主同意,并于当年完成修复。这是定陶区持续强化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全民参与的社区基层治理模式的缩影。
在楼栋单元治理上,定陶区将治理“最小单元”落到实处,指导天中、滨河两个办事处在14个社区的51个小区建立了党支部,选聘了200余名“楼管家”,通过“楼长茶话会”“马扎议事会”等形式,让居民的声音得到倾听与反馈。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既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又需要下“绣花功夫”。
为了推动资源向基层一线深入,强化综合治理效能,定陶区紧抓组织体系建设,将城管、医疗、住建、教体、公安等单位吸纳为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成员,成立了“资源库”。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力量与治理效能,定陶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双报到”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实施方案》,方案中,95个区直部门均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分队,每个单位每季度至少确定一项与社区共建共享的项目,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关于小区公共用房配套移交一事,请大家都发表下意见。”近日,在定陶区委组织部召开的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上,滨河街道组织委员孔鑫提出了此次会议的议题。来自公安、住建、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负责人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见解,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与建议。“每个小区情况不同,涉及多个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的方式,集结相关职能单位共同参与,能推动问题早日妥善解决。”孔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