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殷文隆扎根基层25年,一心当好群众贴心人
“用水滴石穿的毅力做好每件小事”
2024-08-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 报 记 者 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 姜 冰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殷文隆更忙了。两个社区的大小琐事得管,两百多家经营场所得频繁走访,蜂拥而至的游客更是让他忙得走路带风,警情得处置、求助得受理、游客贸然下水得劝阻、巡逻更是从早到晚……
殷文隆是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孙家疃派出所伴海社区警务室的社区民警。作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警察,殷文隆说,他的工作都是“忙活小事儿”,需要靠水滴石穿的毅力才能见成效。
所谓“水滴石穿”,其实就是没有捷径可走。以掌握辖区基础信息为例,殷文隆就花了两年,“掌握信息,不是光掌握数据。一栋楼有几户,一户有几个人,这种数据电脑里都有。我要掌握的是,这个人长什么样,干什么,有什么爱好,有没有需求……那就只能一家一户地去走访,去一趟还不行,一回生两回熟三回才能做朋友。”直到把辖区资料全都装进了脑子里,落实到了走访的脚步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社区通”“活字典”,殷文隆才觉得“做到位了”。
“小事儿”也未必都是小事。“站在群众的角度看,没有事是小事。”殷文隆说。在威海市公安局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两位老人用工整的楷书表达了对殷文隆的感恩之情,她们感慨:“威海真美,警察真好!”
事情源自去年端午节假期里的一件小事。当天,殷文隆出警返回途中,在半月湾景区的路边发现两名老太太躺卧在树下,他赶忙上前询问,才得知两位老人是外地游客,因天热出现中暑症状。殷文隆将老人们搀扶上警车,打开空调,让她们在车上喝水休息。十几分钟后,两位老人缓过劲来,连连称谢。因为勤务在身,殷文隆将老人们送到了交通繁忙路段,让她们自行打车回了宾馆。事后,殷文隆没当回事,两位老人却铭记在心,她们一笔一划地用娟秀的字体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基层工作是繁杂的,它时刻考验着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殷文隆说。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44岁的殷文隆已扎根基层25年之久。
时至今日,很多渔民还称呼殷文隆为兄弟。这声称呼是殷文隆拿命换来的——2006年4月,渔港内的一艘渔船失火,当时作为水上边防派出所船管民警的殷文隆冲进火海,从船舱里救出了两名渔民,自己却受伤住院。当年,殷文隆也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警务室——殷文隆海上警务室。这处搭建在一块浮动平台上的板房,不仅是全省首个海上警务室,也是整个养殖区的治安中心、养殖咨询服务中心。正是在这个晃晃悠悠的海上警务室里,殷文隆赢得了渔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兄弟。
2017年,殷文隆的岗位调整至中心渔港,管辖着包括中心渔港在内的13个停泊点、659艘渔船、143艘游艇、9处近海养殖区、8座无人岛。虽然任务艰巨,但在他的努力下,中心渔港实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涉渔纠纷零投诉,海上偷渡走私零发案,孙家疃派出所渔船管控经验在全国推广。
每一个岗位都倾心尽责,每一个脚印都踏实坚定。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殷文隆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社区(港船)民警,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本报通讯员 姜 冰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殷文隆更忙了。两个社区的大小琐事得管,两百多家经营场所得频繁走访,蜂拥而至的游客更是让他忙得走路带风,警情得处置、求助得受理、游客贸然下水得劝阻、巡逻更是从早到晚……
殷文隆是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孙家疃派出所伴海社区警务室的社区民警。作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警察,殷文隆说,他的工作都是“忙活小事儿”,需要靠水滴石穿的毅力才能见成效。
所谓“水滴石穿”,其实就是没有捷径可走。以掌握辖区基础信息为例,殷文隆就花了两年,“掌握信息,不是光掌握数据。一栋楼有几户,一户有几个人,这种数据电脑里都有。我要掌握的是,这个人长什么样,干什么,有什么爱好,有没有需求……那就只能一家一户地去走访,去一趟还不行,一回生两回熟三回才能做朋友。”直到把辖区资料全都装进了脑子里,落实到了走访的脚步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社区通”“活字典”,殷文隆才觉得“做到位了”。
“小事儿”也未必都是小事。“站在群众的角度看,没有事是小事。”殷文隆说。在威海市公安局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两位老人用工整的楷书表达了对殷文隆的感恩之情,她们感慨:“威海真美,警察真好!”
事情源自去年端午节假期里的一件小事。当天,殷文隆出警返回途中,在半月湾景区的路边发现两名老太太躺卧在树下,他赶忙上前询问,才得知两位老人是外地游客,因天热出现中暑症状。殷文隆将老人们搀扶上警车,打开空调,让她们在车上喝水休息。十几分钟后,两位老人缓过劲来,连连称谢。因为勤务在身,殷文隆将老人们送到了交通繁忙路段,让她们自行打车回了宾馆。事后,殷文隆没当回事,两位老人却铭记在心,她们一笔一划地用娟秀的字体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基层工作是繁杂的,它时刻考验着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殷文隆说。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44岁的殷文隆已扎根基层25年之久。
时至今日,很多渔民还称呼殷文隆为兄弟。这声称呼是殷文隆拿命换来的——2006年4月,渔港内的一艘渔船失火,当时作为水上边防派出所船管民警的殷文隆冲进火海,从船舱里救出了两名渔民,自己却受伤住院。当年,殷文隆也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警务室——殷文隆海上警务室。这处搭建在一块浮动平台上的板房,不仅是全省首个海上警务室,也是整个养殖区的治安中心、养殖咨询服务中心。正是在这个晃晃悠悠的海上警务室里,殷文隆赢得了渔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兄弟。
2017年,殷文隆的岗位调整至中心渔港,管辖着包括中心渔港在内的13个停泊点、659艘渔船、143艘游艇、9处近海养殖区、8座无人岛。虽然任务艰巨,但在他的努力下,中心渔港实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涉渔纠纷零投诉,海上偷渡走私零发案,孙家疃派出所渔船管控经验在全国推广。
每一个岗位都倾心尽责,每一个脚印都踏实坚定。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殷文隆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社区(港船)民警,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