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7到53,滨州两年间又添16个“冠军”
单项冠军背后的“一招鲜”
2024-08-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刘国栋 牛成龙
短短两年,从37到53,滨州又添16个“冠军”,其中11个还是世界“冠军”。
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实力,更映射着一座城市的产业未来。2023年,滨州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一。其中,15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成绩单的背后,有坚守、有创新,有沃土、有培育。
近日,记者跟随滨州市“品牌背后的故事”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走进当地10家“冠军”企业,探寻其背后的“一招鲜”。
滨州的“冠军”多姿多彩。
有的挺小,如友发集团有“水黄金”之称的卤虫卵,1克虫卵就有25万粒到30万粒;有的很硬,如齐耐新材料公司生产的白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有的很“核心”,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活塞就是发动机的“核心动力”,全国每三台发动机,就有一台用着“滨州心”,产自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冠军”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招鲜”吃遍天。这招“独门秘籍”,便是持续的创新研发。
“企业从创建开始,就鼓励员工创新。”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在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代糖“顶流明星”——赤藓糖醇。当初,为了攻克“如何不结块”的难关,三元生物用了七年时间。靠这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三元生物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产品出口欧美40多个国家。
生产两栖挖掘机的金毅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军,带领23名技术人员,经过数百次实验,自主研发生产可伸缩式两栖浮箱产品,并首创采用三链条设计,首创设置定位桩,首创采用拉伸工艺……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位列第一。
为啥滨州盛产“冠军”?
三元生物的赤藓糖醇年产能从2017年末的不超过1万吨,提升至2021年6月末的8.5万吨,2021年净利润达到5.35亿元。三元生物也一跃成为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能最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龙头企业。
2022年2月,在三元生物上市仪式现场,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致辞中提到,“滨州将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这正是滨州市倾力打造的“滨周到”政务服务品牌的五大理念之一。
近年来,滨州探索创建全国首个“信用无押金城市”,出台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性法规,减少企业申请要素43%、压减申报材料67%……相关政府部门办事有温度有效率,为“冠军”企业创业、创新、创造提供了最佳沃土。2023年,全市14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同比增长2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15家、省级瞪羚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对未来,“冠军们”充满信心。
“我们做足了技术准备。今年上半年,出口能增长30%左右,国内能增长20%左右。”在生产“冠军产品”智能抛喷丸清理成套装备的开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成民说。“国创将全力打造一个全球规模领先、产业链最完整、行业龙头集聚,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风场运营为一体的海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位于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有全信心满满。
企业的信心,来自市场,更来自产业链、价值链带来的经济活力。
作为工业强市,滨州已培育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拥有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规上企业1911家,民营经营主体48万余户,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6家;6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滨州向“新”而行。“新”,是新质生产力。滨州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
向“质”发展。“质”,是高质量发展。滨州印发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十一大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全市制造业规模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企业培育上档次。
宋永祥表示,下一步,滨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品质滨州建设行稳致远。
本报通讯员 刘国栋 牛成龙
短短两年,从37到53,滨州又添16个“冠军”,其中11个还是世界“冠军”。
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实力,更映射着一座城市的产业未来。2023年,滨州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一。其中,15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成绩单的背后,有坚守、有创新,有沃土、有培育。
近日,记者跟随滨州市“品牌背后的故事”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走进当地10家“冠军”企业,探寻其背后的“一招鲜”。
滨州的“冠军”多姿多彩。
有的挺小,如友发集团有“水黄金”之称的卤虫卵,1克虫卵就有25万粒到30万粒;有的很硬,如齐耐新材料公司生产的白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有的很“核心”,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活塞就是发动机的“核心动力”,全国每三台发动机,就有一台用着“滨州心”,产自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冠军”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招鲜”吃遍天。这招“独门秘籍”,便是持续的创新研发。
“企业从创建开始,就鼓励员工创新。”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在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代糖“顶流明星”——赤藓糖醇。当初,为了攻克“如何不结块”的难关,三元生物用了七年时间。靠这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三元生物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产品出口欧美40多个国家。
生产两栖挖掘机的金毅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军,带领23名技术人员,经过数百次实验,自主研发生产可伸缩式两栖浮箱产品,并首创采用三链条设计,首创设置定位桩,首创采用拉伸工艺……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位列第一。
为啥滨州盛产“冠军”?
三元生物的赤藓糖醇年产能从2017年末的不超过1万吨,提升至2021年6月末的8.5万吨,2021年净利润达到5.35亿元。三元生物也一跃成为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能最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龙头企业。
2022年2月,在三元生物上市仪式现场,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致辞中提到,“滨州将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这正是滨州市倾力打造的“滨周到”政务服务品牌的五大理念之一。
近年来,滨州探索创建全国首个“信用无押金城市”,出台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性法规,减少企业申请要素43%、压减申报材料67%……相关政府部门办事有温度有效率,为“冠军”企业创业、创新、创造提供了最佳沃土。2023年,全市14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同比增长2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15家、省级瞪羚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对未来,“冠军们”充满信心。
“我们做足了技术准备。今年上半年,出口能增长30%左右,国内能增长20%左右。”在生产“冠军产品”智能抛喷丸清理成套装备的开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成民说。“国创将全力打造一个全球规模领先、产业链最完整、行业龙头集聚,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风场运营为一体的海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位于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有全信心满满。
企业的信心,来自市场,更来自产业链、价值链带来的经济活力。
作为工业强市,滨州已培育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拥有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规上企业1911家,民营经营主体48万余户,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6家;6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滨州向“新”而行。“新”,是新质生产力。滨州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
向“质”发展。“质”,是高质量发展。滨州印发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十一大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全市制造业规模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企业培育上档次。
宋永祥表示,下一步,滨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品质滨州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