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学堂”点亮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2024-07-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在这里,大哥哥、大姐姐们教会了我们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每天过得特别开心。”炎炎夏日,在巨野县麒麟镇“小荷学堂”上,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彩虹堂支教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为暑期生活注入了新的知识与欢乐源泉。
“今年我在网上看到了菏泽‘小荷学堂’志愿者老师招募令的消息,便带领着团队积极报名,然后通过统一培训,来到了巨野县麒麟镇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来雪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以“脚踏实地勤实践,知行合一创未来”为主题,延伸出一系列美育与动手相结合的课程。如音乐课程,通过介绍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现代音乐而延伸到乐器以及古代的八音,并开展由简单的物件来制作排箫的课程,从而在主要培养学生美育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课堂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文化的根脉从未间断,让孩子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激发美术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张来雪表示。
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连接理论与实践,让文化的根脉在孩子们心中延续。在“小荷学堂”项目下,巨野县麒麟镇已连续举办6期活动,吸引了4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5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暑期志愿服务,构筑了一个充满爱的“暑期温暖家园”。
为持续推动全县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共青团巨野县委高度重视“小荷学堂”项目,积极与各镇街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以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党政服务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校等为主阵地,打造“小荷学堂”志愿服务站点。自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开设“小荷学堂”项目点82处,为2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在暑期带来欢声笑语。“今年,巨野县共开设11处‘小荷学堂’项目点,实现覆盖留守儿童400余名,目前已正式开课。”共青团巨野县委书记刘妍妍介绍。
据统计,菏泽有大约150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全市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监护面临着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弘扬和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8年以来,团市委联合多个部门,创新性策划发起“小荷学堂——暑期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利用暑假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暑期课堂出发,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项目秉承‘青春助力、快乐成长’的服务理念,面向省内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党政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打造‘小荷学堂’志愿服务站点,利用暑假集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安全守护、亲情陪伴、思想引导、兴趣拓展、自护教育、文明礼仪等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菏泽市委副书记刘翔云说,项目发起7年来,累计在全市建设小荷学堂671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4800余名,服务农村留守儿童3.1万余名。通过不断推动规范运营、加强课程设计、健全管理机制,“小荷学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种新路径新模式。
“小荷学堂”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校园的温馨、家的温暖,度过了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通过“七彩课程”,孩子们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学业得到了辅导,还开阔了眼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有了志愿者的温情陪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得到了关怀和慰藉,许多孩子在参加完“小荷学堂”后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开朗。志愿者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迪了孩子,助人为乐的美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同时,“小荷学堂”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他们牺牲假期,克服基层艰苦的食宿、交通、卫生条件,在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鲁西南偏远乡村为留守儿童带来理想、知识与关爱。通过支教,他们丰富了阅历,为以后走上社会积累了经验。
“在这里,大哥哥、大姐姐们教会了我们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每天过得特别开心。”炎炎夏日,在巨野县麒麟镇“小荷学堂”上,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彩虹堂支教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为暑期生活注入了新的知识与欢乐源泉。
“今年我在网上看到了菏泽‘小荷学堂’志愿者老师招募令的消息,便带领着团队积极报名,然后通过统一培训,来到了巨野县麒麟镇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来雪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以“脚踏实地勤实践,知行合一创未来”为主题,延伸出一系列美育与动手相结合的课程。如音乐课程,通过介绍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现代音乐而延伸到乐器以及古代的八音,并开展由简单的物件来制作排箫的课程,从而在主要培养学生美育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课堂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文化的根脉从未间断,让孩子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激发美术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张来雪表示。
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连接理论与实践,让文化的根脉在孩子们心中延续。在“小荷学堂”项目下,巨野县麒麟镇已连续举办6期活动,吸引了4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5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暑期志愿服务,构筑了一个充满爱的“暑期温暖家园”。
为持续推动全县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共青团巨野县委高度重视“小荷学堂”项目,积极与各镇街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以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党政服务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校等为主阵地,打造“小荷学堂”志愿服务站点。自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开设“小荷学堂”项目点82处,为2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在暑期带来欢声笑语。“今年,巨野县共开设11处‘小荷学堂’项目点,实现覆盖留守儿童400余名,目前已正式开课。”共青团巨野县委书记刘妍妍介绍。
据统计,菏泽有大约150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全市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监护面临着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弘扬和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8年以来,团市委联合多个部门,创新性策划发起“小荷学堂——暑期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利用暑假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暑期课堂出发,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项目秉承‘青春助力、快乐成长’的服务理念,面向省内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党政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打造‘小荷学堂’志愿服务站点,利用暑假集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安全守护、亲情陪伴、思想引导、兴趣拓展、自护教育、文明礼仪等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菏泽市委副书记刘翔云说,项目发起7年来,累计在全市建设小荷学堂671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4800余名,服务农村留守儿童3.1万余名。通过不断推动规范运营、加强课程设计、健全管理机制,“小荷学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种新路径新模式。
“小荷学堂”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校园的温馨、家的温暖,度过了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通过“七彩课程”,孩子们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学业得到了辅导,还开阔了眼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有了志愿者的温情陪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得到了关怀和慰藉,许多孩子在参加完“小荷学堂”后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开朗。志愿者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迪了孩子,助人为乐的美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同时,“小荷学堂”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他们牺牲假期,克服基层艰苦的食宿、交通、卫生条件,在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鲁西南偏远乡村为留守儿童带来理想、知识与关爱。通过支教,他们丰富了阅历,为以后走上社会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