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创新高地

2024-07-18 作者: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郭峰 陈仕钊 报道
  本报东营讯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化工中试基地内,稀土顺丁橡胶中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发具有自主产权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关键制备技术。
  由于我国稀土顺丁橡胶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明显差距,特别是高端稀土顺丁橡胶产品严重匮乏,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关键制备技术,对于我国合成橡胶和轮胎产业技术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作为我省唯一一个集高端化工、新材料、现代海洋领域三个“雁阵形”集群的开发区,东营港在打造创新高地上有着独特的实践。
  省级创新创业平台、UOP协同创新中心、山东产研中科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一个个平台的建立,为园区企业技术产品的创新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平台的建立不仅解决了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更有助于形成创新的生态环境,让高水平创新人才安心科研,也让企业的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其中,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山东省高端石化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创新创业平台,作为港区化工产业“头部实验室”,构建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体系,集合场地、创业服务、人才服务、技术、资金、科学家等10余个创新创业发展要素,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创新服务。目前,创新创业共同体已链接中国石油大学、省产研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科研院所10余家,芳烃、乙烯、丙烯、碳四上下游企业42家,各类创新主体89家。
  把创新摆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创新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开发区从科技研发合作、数字赋能、人才引育等多个维度配套出台10余个系列文件,并印发《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规上企业研发“三清零”。同时,锚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及碳材料、碳捕集、算力产业、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优化创新环境方面,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瞄准港区产业发展需求,定向招引“天玑算”创新生态服务商等科创项目10余个,筹建国内首个园区级算力服务中心。建立“院士挂帅——产业资本沙龙”机制,同时引进徐春明、庄庆发等院士团队,定期开展项目科研攻关、科技成果发布、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同时,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聚焦产业链打造审批服务链等22项具体措施,全面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服务便利度,增强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
  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6.7%,专利拥有量超过1000件。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郭峰 陈仕钊 报道
  本报东营讯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化工中试基地内,稀土顺丁橡胶中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发具有自主产权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关键制备技术。
  由于我国稀土顺丁橡胶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明显差距,特别是高端稀土顺丁橡胶产品严重匮乏,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关键制备技术,对于我国合成橡胶和轮胎产业技术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作为我省唯一一个集高端化工、新材料、现代海洋领域三个“雁阵形”集群的开发区,东营港在打造创新高地上有着独特的实践。
  省级创新创业平台、UOP协同创新中心、山东产研中科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一个个平台的建立,为园区企业技术产品的创新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平台的建立不仅解决了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更有助于形成创新的生态环境,让高水平创新人才安心科研,也让企业的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其中,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山东省高端石化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创新创业平台,作为港区化工产业“头部实验室”,构建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体系,集合场地、创业服务、人才服务、技术、资金、科学家等10余个创新创业发展要素,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创新服务。目前,创新创业共同体已链接中国石油大学、省产研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科研院所10余家,芳烃、乙烯、丙烯、碳四上下游企业42家,各类创新主体89家。
  把创新摆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创新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开发区从科技研发合作、数字赋能、人才引育等多个维度配套出台10余个系列文件,并印发《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规上企业研发“三清零”。同时,锚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及碳材料、碳捕集、算力产业、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优化创新环境方面,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瞄准港区产业发展需求,定向招引“天玑算”创新生态服务商等科创项目10余个,筹建国内首个园区级算力服务中心。建立“院士挂帅——产业资本沙龙”机制,同时引进徐春明、庄庆发等院士团队,定期开展项目科研攻关、科技成果发布、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同时,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聚焦产业链打造审批服务链等22项具体措施,全面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服务便利度,增强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
  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6.7%,专利拥有量超过1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