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粮食增量
2024-07-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评论员 刘帅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为端牢中国饭碗多作贡献,山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跟着媒体行边走边看,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出改革举措,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通过推广“改种+改地+改机”模式,让“盐碱地”变身“大粮仓”;在枣庄,滕州借助农业合作社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农民种粮更愿意;在菏泽,定陶区给种田插上科技翅膀,一部手机管理千亩农田,让种粮更高效。
粮食要有增量,离不开增量的改革。从细化粮食安全考核体系,到启动实施单产提升行动,从突出抓好主体培育,到下好科技支撑“关键棋”,近年来,山东聚焦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弊端,创新性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保障了粮食稳产保供,粮食总产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可以说,改革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招”。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以改革破除粮食增产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构建起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改革破题开路,山东一定能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为端牢中国饭碗多作贡献,山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跟着媒体行边走边看,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出改革举措,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通过推广“改种+改地+改机”模式,让“盐碱地”变身“大粮仓”;在枣庄,滕州借助农业合作社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农民种粮更愿意;在菏泽,定陶区给种田插上科技翅膀,一部手机管理千亩农田,让种粮更高效。
粮食要有增量,离不开增量的改革。从细化粮食安全考核体系,到启动实施单产提升行动,从突出抓好主体培育,到下好科技支撑“关键棋”,近年来,山东聚焦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弊端,创新性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保障了粮食稳产保供,粮食总产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可以说,改革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招”。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以改革破除粮食增产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构建起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改革破题开路,山东一定能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