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展宣讲活动6000余场,受众80多万人次

历城区:打造“美德历城”宣讲品牌

2024-07-11 作者: 段婷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本报通讯员 王 金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与山东大学联合打造“美德历城”宣讲品牌,着眼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聚焦“讲什么”“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科学统筹全区资源力量,在宣讲队伍、宣讲阵地、宣讲模式上下功夫。以“中华美德学堂”为主要阵地,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00余场,受众80多万人次,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讲什么”:彰显强大思想伟力
  历城区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大文化“两创”力度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宣讲重要内容。
  同时,树立问题导向以需定讲,宣讲选题面向干部群众广泛征集,使理论宣讲工作更具针对性,最大范围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谁来讲”:组建10支宣讲队伍
  以山东大学等驻地高校和党校教师为核心力量,以党政干部、道德模范、行业先锋等各界代表为补充,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历城慈善总会、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参与,组建10支宣讲队伍,总人数超千人。
  实施美德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进学校、进文化场所系列活动,开展精准化、分众化宣讲。
  “在哪讲”:融合拓展宣讲阵地
  用好“传统阵地”,提升理论宣讲影响力。在机关、学校、企业、文化场所等累计挂牌“中华美德学堂”363个,实现所有村居全覆盖。
  打造“特色阵地”,延伸理论宣讲渗透力。在教育系统开展“美德教育”,打造勤志主题讲堂;打造稼轩故里文化品牌,持续举办稼轩故里主题文化讲堂;在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和文史哲阅读博物馆定期举办“张炜读书会”;将美德宣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2024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泉”在济南系列活动等。
  拓展“网络阵地”,增加理论宣讲黏合力。在“爱历城”客户端开设“美德历城”专栏,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道德模范宣讲、百姓宣讲等内容千余条,制作“微宣讲”视频十余期。开设线上流动课堂,以直播形式,开展系列“云”宣讲百余场次。
  “怎么讲”:持续探索“宣讲+”模式
  “理论宣讲+文化‘两创’”,让宣讲更有厚度。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联合推出“传统节日与中华美德”系列课程,让“大道理”对接“小日子”;推进大辛庄遗址公园建设,预计明年5月开馆;加大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文物展陈、历史场景展示、文物价值阐述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使之成为文化“两创”宣讲有力阵地。
  “理论宣讲+文艺创作”,让宣讲更有温度。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洪文在各区县巡回宣讲300多场,听众5万余人。去年11月,以其为原型摄制的蟠龙梆子戏曲电影《二十二万公里路》首映,在全国首次推出“戏曲宣讲”模式,实现了理论宣讲绘影绘声。
  “理论宣讲+思政教育”,让宣讲更有深度。邀请驻历城区各高校宣传部门,成立“美德历城”宣讲联盟,由各校推荐主讲人和精品课程,建立讲师库、公益课程库,组织流动课堂,开展美德宣讲。将高校宣讲联盟的师资力量向校园倾斜,推出一批从大学下沉到中小学的精品课程,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本报通讯员 王 金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与山东大学联合打造“美德历城”宣讲品牌,着眼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聚焦“讲什么”“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科学统筹全区资源力量,在宣讲队伍、宣讲阵地、宣讲模式上下功夫。以“中华美德学堂”为主要阵地,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00余场,受众80多万人次,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讲什么”:彰显强大思想伟力
  历城区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大文化“两创”力度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宣讲重要内容。
  同时,树立问题导向以需定讲,宣讲选题面向干部群众广泛征集,使理论宣讲工作更具针对性,最大范围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谁来讲”:组建10支宣讲队伍
  以山东大学等驻地高校和党校教师为核心力量,以党政干部、道德模范、行业先锋等各界代表为补充,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历城慈善总会、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参与,组建10支宣讲队伍,总人数超千人。
  实施美德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进学校、进文化场所系列活动,开展精准化、分众化宣讲。
  “在哪讲”:融合拓展宣讲阵地
  用好“传统阵地”,提升理论宣讲影响力。在机关、学校、企业、文化场所等累计挂牌“中华美德学堂”363个,实现所有村居全覆盖。
  打造“特色阵地”,延伸理论宣讲渗透力。在教育系统开展“美德教育”,打造勤志主题讲堂;打造稼轩故里文化品牌,持续举办稼轩故里主题文化讲堂;在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和文史哲阅读博物馆定期举办“张炜读书会”;将美德宣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2024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泉”在济南系列活动等。
  拓展“网络阵地”,增加理论宣讲黏合力。在“爱历城”客户端开设“美德历城”专栏,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道德模范宣讲、百姓宣讲等内容千余条,制作“微宣讲”视频十余期。开设线上流动课堂,以直播形式,开展系列“云”宣讲百余场次。
  “怎么讲”:持续探索“宣讲+”模式
  “理论宣讲+文化‘两创’”,让宣讲更有厚度。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联合推出“传统节日与中华美德”系列课程,让“大道理”对接“小日子”;推进大辛庄遗址公园建设,预计明年5月开馆;加大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文物展陈、历史场景展示、文物价值阐述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使之成为文化“两创”宣讲有力阵地。
  “理论宣讲+文艺创作”,让宣讲更有温度。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洪文在各区县巡回宣讲300多场,听众5万余人。去年11月,以其为原型摄制的蟠龙梆子戏曲电影《二十二万公里路》首映,在全国首次推出“戏曲宣讲”模式,实现了理论宣讲绘影绘声。
  “理论宣讲+思政教育”,让宣讲更有深度。邀请驻历城区各高校宣传部门,成立“美德历城”宣讲联盟,由各校推荐主讲人和精品课程,建立讲师库、公益课程库,组织流动课堂,开展美德宣讲。将高校宣讲联盟的师资力量向校园倾斜,推出一批从大学下沉到中小学的精品课程,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