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送好兵 为战点精兵
临沭县连续63年实现无责任退兵,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
2024-07-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方舟
秋季征兵工作已经开始,7月4日下午,十几名家住临沭县曹庄镇的适龄应征青年,来到镇人武部咨询入伍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注意事项。刚从烟台南山学院毕业的李书颉说:“我出生在沂蒙老区,长期受到红色文化熏陶,我的爷爷是退役军人。因此我从小立志参军报国,希望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曹庄镇共有40人前来报名入伍,其中本科毕业生7人、专科毕业生19人。”临沭县曹庄镇武装部长李永贵介绍,“我们专门设立政策咨询室进行一对一政策解读,让适龄应征青年提前对部队生活有大致了解。”
临沭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探索形成了“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征集高质量兵员的新路径,连续63年实现无责任退兵,9次被国家、军队和山东省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其中立功受奖2200余人次,以征集高质量兵员的实际行动助力强军兴军。征兵工作的“临沭经验”根植于齐鲁大地这片红色沃土,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好钢做刃、好男当兵”是刻在临沭骨子里的红色印记。临沭县委副书记、县长侯素云介绍,63年来,临沭县始终把“为军向战送好兵”作为传家宝,把精选兵、送好兵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光荣传统。全县建立了党委负总责、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县、镇、村“三级书记”征兵责任机制,探索形成了征兵工作“一把手负责、一票制否决、一把尺衡量、一站式服务、一班人定兵、一体化保障”的“六个一”机制,从制度层面推动组织领导上按最高规格办,责任落实上按最严标准卡。
在临沭,“抓不好征兵就是失职”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运用征兵体检信息系统,实时上传征兵体检结果,防止暗箱操作、带病入伍。”临沭县人武部政委孙国林介绍,临沭县在征兵体检中实行“镇街初检、县集中检、合格人员全部复检”的制度,严格把关。
进入新时代,临沭县征兵工作坚持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精准对接部队需求。2015年,临沭县开始使用“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根据不同军兵种和地域的特点要求,对适龄青年分类建档。临沭县还创新形成汇总需求、分类排序、对口分配、个别调剂的精准定兵“四步法”,采取体质评估、体能测试、军事职业能力适应性测试等方式,从多个维度考察衡量,对应不同岗位需求择优匹配,尽可能实现兵员征集供需精准对接。
同时,临沭县持续深入挖掘临沭军人和双拥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让崇军尚武、爱军报国成为临沭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追求。
山东是革命老区,拥军爱军是“临沭经验”的底蕴内涵。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伟介绍,该县创新军人军属优待政策,常态开展欢迎欢送、荣誉送达、走访慰问等“五个仪式”。近五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171名退役士兵全部被安置到县属国有企业以上单位,每年全县事业单位招考名额中有15%比例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全县上下尽全力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让军人优先、军转优岗、军属优待、军娃优学、军烈优抚蔚然成风,激励更多优秀青年献身国防、建功军营。
临沭县征集高质量兵员经验,就是坚持用一流兵员服务强军事业,立足选部队满意的好兵、征打仗需要的精兵,把优秀青年源源不断送入军营,从源头上为强军兴军贡献“临沭力量”。“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行拥军职责,为强军兴军输送更多优质兵员,把连续63年‘为军向战送好兵’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临沭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张雷说。
秋季征兵工作已经开始,7月4日下午,十几名家住临沭县曹庄镇的适龄应征青年,来到镇人武部咨询入伍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注意事项。刚从烟台南山学院毕业的李书颉说:“我出生在沂蒙老区,长期受到红色文化熏陶,我的爷爷是退役军人。因此我从小立志参军报国,希望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曹庄镇共有40人前来报名入伍,其中本科毕业生7人、专科毕业生19人。”临沭县曹庄镇武装部长李永贵介绍,“我们专门设立政策咨询室进行一对一政策解读,让适龄应征青年提前对部队生活有大致了解。”
临沭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探索形成了“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征集高质量兵员的新路径,连续63年实现无责任退兵,9次被国家、军队和山东省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其中立功受奖2200余人次,以征集高质量兵员的实际行动助力强军兴军。征兵工作的“临沭经验”根植于齐鲁大地这片红色沃土,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好钢做刃、好男当兵”是刻在临沭骨子里的红色印记。临沭县委副书记、县长侯素云介绍,63年来,临沭县始终把“为军向战送好兵”作为传家宝,把精选兵、送好兵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光荣传统。全县建立了党委负总责、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县、镇、村“三级书记”征兵责任机制,探索形成了征兵工作“一把手负责、一票制否决、一把尺衡量、一站式服务、一班人定兵、一体化保障”的“六个一”机制,从制度层面推动组织领导上按最高规格办,责任落实上按最严标准卡。
在临沭,“抓不好征兵就是失职”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运用征兵体检信息系统,实时上传征兵体检结果,防止暗箱操作、带病入伍。”临沭县人武部政委孙国林介绍,临沭县在征兵体检中实行“镇街初检、县集中检、合格人员全部复检”的制度,严格把关。
进入新时代,临沭县征兵工作坚持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精准对接部队需求。2015年,临沭县开始使用“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根据不同军兵种和地域的特点要求,对适龄青年分类建档。临沭县还创新形成汇总需求、分类排序、对口分配、个别调剂的精准定兵“四步法”,采取体质评估、体能测试、军事职业能力适应性测试等方式,从多个维度考察衡量,对应不同岗位需求择优匹配,尽可能实现兵员征集供需精准对接。
同时,临沭县持续深入挖掘临沭军人和双拥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让崇军尚武、爱军报国成为临沭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追求。
山东是革命老区,拥军爱军是“临沭经验”的底蕴内涵。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伟介绍,该县创新军人军属优待政策,常态开展欢迎欢送、荣誉送达、走访慰问等“五个仪式”。近五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171名退役士兵全部被安置到县属国有企业以上单位,每年全县事业单位招考名额中有15%比例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全县上下尽全力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让军人优先、军转优岗、军属优待、军娃优学、军烈优抚蔚然成风,激励更多优秀青年献身国防、建功军营。
临沭县征集高质量兵员经验,就是坚持用一流兵员服务强军事业,立足选部队满意的好兵、征打仗需要的精兵,把优秀青年源源不断送入军营,从源头上为强军兴军贡献“临沭力量”。“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行拥军职责,为强军兴军输送更多优质兵员,把连续63年‘为军向战送好兵’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临沭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张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