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机过亿意味着什么

2024-07-08 作者: 陈晓婉 来源: 大众日报
  □ 陈晓婉

  6月的最后一天,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
  仅从用能的视角看,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意味着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满足山东全省城乡居民两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还意味着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但这一突破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
  从过去的“一煤独大”,到如今新能源装机占比近半,这是经济大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能源大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成功实践,更是山东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郑重承诺。
  山东是传统能源大省,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省内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曾一度高达80%,能源电力“一煤独大”。这样的能源结构能“绿”得起来吗?
  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首先就是回击质疑,扭转印象。“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光伏发电装机稳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居第二位,风电装机居第五位,其中海上风电居第三位。这一次,山东又用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的事实证明,山东不仅有“绿”起来的决心,更有“绿”起来的能力。如今,山东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以新能源为主体能源的时代正在到来。
  其二,精准定位,提供路径。比起取得的成绩,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实现路径更值得关注。这背后有资源禀赋加持,更是精心规划布局的结果。
  看资源禀赋,山东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品种齐全,总量相对丰富。其中,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全省2/3以上的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全省16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发展新能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但客观来看,与一些西部省份相比,山东的自然条件并非是最优渥的。把有限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迈向更高峰的关键所在。
  太阳能资源丰富,那就“逐日”。山东光伏装机规模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海岸线长,那就“追风”。目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三,今年将集中推动省管海域项目“应开尽开、能并尽并”。如今,核电新赛道上,山东同样在积极探索,到明年底全省核电在运在建规模有望达到1970万千瓦,将成为真正的核电大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陆上和海上并重,山东的新能源之路每一步都走得自信坚定、稳扎稳打。
  其三,端稳饭碗,展现担当。山东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有责任也有能力拓展能源供给方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塑造新优势,保障能源安全。
  山东从自身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实际出发,一方面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实现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山东用自身实践证明,能源结构更“绿”、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全省正构建形成“风、光、火、核、储、氢”等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追风逐日的山东,未来可期。
  □ 陈晓婉

  6月的最后一天,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
  仅从用能的视角看,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意味着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满足山东全省城乡居民两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还意味着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但这一突破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
  从过去的“一煤独大”,到如今新能源装机占比近半,这是经济大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能源大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成功实践,更是山东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郑重承诺。
  山东是传统能源大省,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省内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曾一度高达80%,能源电力“一煤独大”。这样的能源结构能“绿”得起来吗?
  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首先就是回击质疑,扭转印象。“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光伏发电装机稳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居第二位,风电装机居第五位,其中海上风电居第三位。这一次,山东又用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的事实证明,山东不仅有“绿”起来的决心,更有“绿”起来的能力。如今,山东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以新能源为主体能源的时代正在到来。
  其二,精准定位,提供路径。比起取得的成绩,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实现路径更值得关注。这背后有资源禀赋加持,更是精心规划布局的结果。
  看资源禀赋,山东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品种齐全,总量相对丰富。其中,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全省2/3以上的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全省16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发展新能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但客观来看,与一些西部省份相比,山东的自然条件并非是最优渥的。把有限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迈向更高峰的关键所在。
  太阳能资源丰富,那就“逐日”。山东光伏装机规模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海岸线长,那就“追风”。目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三,今年将集中推动省管海域项目“应开尽开、能并尽并”。如今,核电新赛道上,山东同样在积极探索,到明年底全省核电在运在建规模有望达到1970万千瓦,将成为真正的核电大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陆上和海上并重,山东的新能源之路每一步都走得自信坚定、稳扎稳打。
  其三,端稳饭碗,展现担当。山东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有责任也有能力拓展能源供给方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塑造新优势,保障能源安全。
  山东从自身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实际出发,一方面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实现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山东用自身实践证明,能源结构更“绿”、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全省正构建形成“风、光、火、核、储、氢”等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追风逐日的山东,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