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4-07-03 作者: 可新 来源: 大众日报
封了炫富网红账号
还要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据法治日报,日前,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再次发布打击宣扬炫富等不良价值观内容的公告,公布对平台排查出的违规账号作出阶段性禁言直至关闭账号的处理结果。
  于炫富网红而言,被封的不只是账号还有病态的价值观。肆无忌惮的炫富行为,不仅会传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的不良风气,错误的示范效应更不利于短视频等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危害网络生态。除此之外,畸形的炫富行为很容易影响到未成年人,让他们产生“走捷径”的错误认知,淡化努力奋斗的意义。
  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平台方还需更多作为,除了封禁不良账号,还要彻底斩断那些躲在背后操纵流量进而变现的利益链条。对提供积极健康优质内容的账号,给予更多流量倾斜;对发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规违法内容的账号,该警告的警告,该关闭的关闭,从源头上拔除“黑流量”“丑流量”的毒瘤。对诸如“炫富”类不良价值观说“不”,向兜售低级庸俗人设的“网红”亮剑,激浊扬清、脚踏实地,方为正道。
非遗“圈粉”Z世代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据安徽新闻网,前几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近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领略祖国文化之韵、自然之美。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直播展示、云上非遗、文创商品等,都很具有时代特征。打开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参与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不仅能让人们打破时空距离,深入了解各地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还能带动人们深入地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这样的实践,值得鼓励。
中国网文IP
如何走向全球

  据经济日报,中国网络文学以优质IP为核心,通过跨领域、多形式的发展,不断释放潜力,彰显价值。近日,《庆余年》和《全职高手》等IP角色被法国插画师融入地标设计,并开发成衍生品。新加坡旅游局与阅文集团也开展了“IP+文旅”的战略合作。网文IP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中国网文市场的扩大和“粉丝”的增加,网文IP展现出强大的经济价值和带动作用。内容叙事上,网文IP不仅为动漫、影视、游戏等行业提供丰富内容,还推动了全球文化影响力的扩展。从产业体系来看,中国网文自身发展传播建立了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翻译输出到海外原创,再到联合全球产业伙伴,共同对网络文学内容进行培育、分发和IP衍生开发,开放性是中国网文IP走向世界的独特优势。
  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IP,内容质量是关键。中国网文、网剧的题材丰富,但也要注意优质内容的稀缺和同质化问题。需要坚持精品化路线,推进本地化策略,提升制作水准,讲好中国故事。
方言梗为何走红
  据广州日报,近年来,各地方言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综艺。语言,素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直接体现,方言走红网络,体现的不仅是人们对乡音乡情的感念,更彰显了传统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的唤醒。
  “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方言梗”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基因,有其生命力。有了方言,我们想到的南方姑娘,可以说着絮絮绵绵的吴语,而不只是撑着油纸伞的单薄形象。也正是方言,能让走南闯北打拼的人,因一句乡音,而泪湿满襟,一解乡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珍贵财富,需要保护、传承。2015年以来,我国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此外,国家还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方言,比如通过保护地方戏曲等载体,传承保护方言。重新发现并保护、传承方言,就是要留住文化记忆、记住乡愁,让古老的方言焕发时代魅力。
  传承保护方言,首先要让更多人“看见”,其次是要合理利用。我们鼓励对方言文化进行适度创作和传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以“用好”助推方言传承保护,但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别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签。
        (□ 可新 淑晨 整理)
封了炫富网红账号
还要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据法治日报,日前,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再次发布打击宣扬炫富等不良价值观内容的公告,公布对平台排查出的违规账号作出阶段性禁言直至关闭账号的处理结果。
  于炫富网红而言,被封的不只是账号还有病态的价值观。肆无忌惮的炫富行为,不仅会传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的不良风气,错误的示范效应更不利于短视频等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危害网络生态。除此之外,畸形的炫富行为很容易影响到未成年人,让他们产生“走捷径”的错误认知,淡化努力奋斗的意义。
  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平台方还需更多作为,除了封禁不良账号,还要彻底斩断那些躲在背后操纵流量进而变现的利益链条。对提供积极健康优质内容的账号,给予更多流量倾斜;对发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规违法内容的账号,该警告的警告,该关闭的关闭,从源头上拔除“黑流量”“丑流量”的毒瘤。对诸如“炫富”类不良价值观说“不”,向兜售低级庸俗人设的“网红”亮剑,激浊扬清、脚踏实地,方为正道。
非遗“圈粉”Z世代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据安徽新闻网,前几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近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领略祖国文化之韵、自然之美。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直播展示、云上非遗、文创商品等,都很具有时代特征。打开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参与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不仅能让人们打破时空距离,深入了解各地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还能带动人们深入地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这样的实践,值得鼓励。
中国网文IP
如何走向全球

  据经济日报,中国网络文学以优质IP为核心,通过跨领域、多形式的发展,不断释放潜力,彰显价值。近日,《庆余年》和《全职高手》等IP角色被法国插画师融入地标设计,并开发成衍生品。新加坡旅游局与阅文集团也开展了“IP+文旅”的战略合作。网文IP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中国网文市场的扩大和“粉丝”的增加,网文IP展现出强大的经济价值和带动作用。内容叙事上,网文IP不仅为动漫、影视、游戏等行业提供丰富内容,还推动了全球文化影响力的扩展。从产业体系来看,中国网文自身发展传播建立了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翻译输出到海外原创,再到联合全球产业伙伴,共同对网络文学内容进行培育、分发和IP衍生开发,开放性是中国网文IP走向世界的独特优势。
  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IP,内容质量是关键。中国网文、网剧的题材丰富,但也要注意优质内容的稀缺和同质化问题。需要坚持精品化路线,推进本地化策略,提升制作水准,讲好中国故事。
方言梗为何走红
  据广州日报,近年来,各地方言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综艺。语言,素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直接体现,方言走红网络,体现的不仅是人们对乡音乡情的感念,更彰显了传统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的唤醒。
  “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方言梗”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基因,有其生命力。有了方言,我们想到的南方姑娘,可以说着絮絮绵绵的吴语,而不只是撑着油纸伞的单薄形象。也正是方言,能让走南闯北打拼的人,因一句乡音,而泪湿满襟,一解乡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珍贵财富,需要保护、传承。2015年以来,我国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此外,国家还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方言,比如通过保护地方戏曲等载体,传承保护方言。重新发现并保护、传承方言,就是要留住文化记忆、记住乡愁,让古老的方言焕发时代魅力。
  传承保护方言,首先要让更多人“看见”,其次是要合理利用。我们鼓励对方言文化进行适度创作和传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以“用好”助推方言传承保护,但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别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签。
        (□ 可新 淑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