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为人民干实事谋幸福
2024-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
□ 本报记者 张春宇
在各地档案馆中存储的红色档案资源,往往是党史教育、爱国教育的珍贵证据和教学资料。从事档案工作28年来,惠民县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武伟军发掘出了许多珍贵红色档案,活用档案史料,传承红色基因。
一次通过查找史料档案,确认名为“尹振远”的烈士牺牲的准确时间和地点的经历,让武伟军开启了寻找惠民籍烈士牺牲地的过程。在惠民县档案馆第100号全宗重大活动档案中,武伟军确认有36名惠民烈士长眠他乡。从2010年开始,武伟军带领同事数次对一江山岛战役相关资料进行挖掘征集,并参与惠民籍烈士亲属赴台州祭扫烈士墓活动。
多年来,武伟军始终用一言一行,踏实践行着兰台人的初心使命,参与主持整理“九曲黄河依旧 滩区换了人间”“纸堆里抢救出来的渤海区农村《入党志愿书》”入选山东省档案馆红色档案创新案例,参与制作的《惠民档案故事》专题节目,将“惠民城解放”“黄河抢修复堤”“唐山抗震医疗队”等重要历史事件用档案史料、实物图片一一呈现出来,用档案讲好“惠民”故事。
从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到如今全国闻名的“电商村”,曹县大集镇孙庄村近年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学平这位“群众致富带头人”。
为了更好地在当地发展电商产业,孙学平带头开始修建孙庄村淘宝辅料大市场。面对不理解,他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宣讲活动,向村民讲解电商产业优势,终于建成了辅料大市场,吸引68家布匹直营店、27家物流快递公司进驻,延伸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就业。目前,全村有网店2600余个,吸引230余名青年回村创业就业,全村电商销售额突破4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我是群众选出来的,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孙学平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威海市公安局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草庙子派出所二级警长孙李斌有个“炕头警察”的绰号。每次到群众家中走访,他总是坐在炕头上和群众拉家常,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016年,随着当地5300多名村民搬入回迁社区,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突然改变也让社区管理问题明显增多。孙李斌仔细分析原因,建立起“社区居委会引导、警务室牵头、有关部门及村委协助、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联动机制。“有大孙在,我们就安心。”孙李斌的用心,得到了辖区居民发自内心的认可。
基层警力不足,孙李斌就组建“红袖标”治安巡逻队,减少民生小案;社区独居老人安全有隐忧,他就开展独居老人“关爱之帘”活动,最大限度早发现早预警……从警近30年来,从巡警到交警,再到治安民警、社区民警,孙李斌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最前沿,坚守着“群众事情无小事”的为民承诺。
“对地方发展、对群众有利的事,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做好。”威海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殷进领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7年,心系“三农”,坚持做好乡村振兴“铺路人”。2019年,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殷进领带头编写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规范(试行)》《乡村规划师团队工作细则(试行)》等重要文件指导工作,选配7支规划师团队,分包指导优化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规划编制和落实,让乡村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 本报记者 张春宇
在各地档案馆中存储的红色档案资源,往往是党史教育、爱国教育的珍贵证据和教学资料。从事档案工作28年来,惠民县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武伟军发掘出了许多珍贵红色档案,活用档案史料,传承红色基因。
一次通过查找史料档案,确认名为“尹振远”的烈士牺牲的准确时间和地点的经历,让武伟军开启了寻找惠民籍烈士牺牲地的过程。在惠民县档案馆第100号全宗重大活动档案中,武伟军确认有36名惠民烈士长眠他乡。从2010年开始,武伟军带领同事数次对一江山岛战役相关资料进行挖掘征集,并参与惠民籍烈士亲属赴台州祭扫烈士墓活动。
多年来,武伟军始终用一言一行,踏实践行着兰台人的初心使命,参与主持整理“九曲黄河依旧 滩区换了人间”“纸堆里抢救出来的渤海区农村《入党志愿书》”入选山东省档案馆红色档案创新案例,参与制作的《惠民档案故事》专题节目,将“惠民城解放”“黄河抢修复堤”“唐山抗震医疗队”等重要历史事件用档案史料、实物图片一一呈现出来,用档案讲好“惠民”故事。
从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到如今全国闻名的“电商村”,曹县大集镇孙庄村近年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学平这位“群众致富带头人”。
为了更好地在当地发展电商产业,孙学平带头开始修建孙庄村淘宝辅料大市场。面对不理解,他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宣讲活动,向村民讲解电商产业优势,终于建成了辅料大市场,吸引68家布匹直营店、27家物流快递公司进驻,延伸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就业。目前,全村有网店2600余个,吸引230余名青年回村创业就业,全村电商销售额突破4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我是群众选出来的,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孙学平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威海市公安局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草庙子派出所二级警长孙李斌有个“炕头警察”的绰号。每次到群众家中走访,他总是坐在炕头上和群众拉家常,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016年,随着当地5300多名村民搬入回迁社区,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突然改变也让社区管理问题明显增多。孙李斌仔细分析原因,建立起“社区居委会引导、警务室牵头、有关部门及村委协助、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联动机制。“有大孙在,我们就安心。”孙李斌的用心,得到了辖区居民发自内心的认可。
基层警力不足,孙李斌就组建“红袖标”治安巡逻队,减少民生小案;社区独居老人安全有隐忧,他就开展独居老人“关爱之帘”活动,最大限度早发现早预警……从警近30年来,从巡警到交警,再到治安民警、社区民警,孙李斌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最前沿,坚守着“群众事情无小事”的为民承诺。
“对地方发展、对群众有利的事,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做好。”威海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殷进领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7年,心系“三农”,坚持做好乡村振兴“铺路人”。2019年,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殷进领带头编写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规范(试行)》《乡村规划师团队工作细则(试行)》等重要文件指导工作,选配7支规划师团队,分包指导优化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规划编制和落实,让乡村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