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荣成:建设文化社区,解锁幸福密码

2024-07-02 作者: 王鹤颖 来源: 大众日报
  □王鹤颖
  
  荣成市坚持以文润心、以文惠民,聚焦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便民利民的15分钟“社区文化服务圈”,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化“一城仁爱风”城市品牌创建,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老墙著丹青 润物细无声
  一墙一风景,一画一文明。走进崖头街道青山社区,一幅幅栩栩如生、绚丽多彩的墙画,让人眼前一亮。传统剪纸、渔家锣鼓、花饽饽、胶东饺子等荣成非遗元素跃然墙上,路过的居民不由驻足观赏,纷纷称赞,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青山社区打造的幸福文化街,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文明实践志愿者王晓鹏说:“我们设计了40多幅作品,主要包括荣成海文化元素,以期提升周围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青山社区还将“文明”搬上墙、铺上地,让井盖、变电箱等也“换上新衣”。以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文明礼仪等为主题的多彩墙绘,使得社区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气息,色彩绚烂的墙绘让冰冷的墙面变得“温暖”,精心设计的画作让原来略显单调的标语变得生动鲜活。
  “社区文化街的打造筹划了半年的时间,希望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让更多周边老旧小区的居民走进‘幸福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崖头街道青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明玉说。
  荣成市立足社区资源禀赋,按照“一社一品”的思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了一批彰显美德要求、适宜群众品味、融入生活环境的主题文化社区,先后打造了河西社区“非遗进社区”、沽河社区“红色记忆馆”、青山社区“幸福里小巷”等文化项目品牌,为居民链接更有品质、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务资源,让居民尽享精美的“文化盛宴”,在家门口追寻到“诗”和“远方”。
志愿见精神 邻里一家亲
  6月20日一大早,在港湾街道山海湾社区“浣女工坊”里,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正忙着将老人们送来的衣物进行整理、登记、清洗、晾晒。今年,山海湾社区聚焦高龄、独居或空巢老人洗衣难题,进一步释放“志愿+信用”机制的激励作用,打造社区“浣女工坊”,将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弘扬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明风尚的新型阵地。山海湾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还主动帮助老人采购生活用品,并提供心理慰藉等志愿服务。
  荣成市依托文明实践所、站,打造居民会客厅、洗衣坊、利民服务社、诚信共享屋等主题场景2132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提供洗衣理发、矛盾调处、维修保洁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同时,引导群众走出个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倡导社区居民、商户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在拉呱聊天、协商议事、开展活动中增进感情,共享幸福生活,社区还通过举办长桌宴、居民生日会、周末茶话会等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营造“邻里一家亲”浓厚氛围,构筑“里仁为美”的精神家园。
  此外,荣成市发挥爱心企业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全市社会公益组织、宣讲团队、部门单位等发挥专业优势,立足社区实际、聚焦居民需求,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打造了“翰墨飘香 与爱同行”“魅力非遗进万家”“三渔文化”等50个公益文化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荣成市文化馆专业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挖掘胶东沿海民俗,开展渔家锣鼓、渔民号子和渔家秧歌培训,传承非遗文化,让古老的传统以鲜活的形式流传下去。目前,共开展培训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
艺苑绽芳华 群众乐开怀
  6月18日,那香海旅游文化节盛大启幕,国潮灯会展、音乐嘉年华、海鲜美食节等竞相绽放,这是港西镇那香海社区连续举办的第十二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持续至10月8日。作为本次活动重头戏的社区文化节,则奏响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华彩乐章。港西镇那香海社区的戏曲爱好者、旗袍舞蹈队、乐器合唱队等相聚在社区文化艺术中心展示才艺。
  “那香海社区90%以上为外来居民,社区以居民相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遵循‘自发组建、自主活动、自治管理’的原则,组建了16大文化社团及社群,根据自身特色自主组织开展接地气、聚人心的特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那香海社区党总支书记车明璐介绍。据了解,那香海社区文化社团登记业主成员已达2200余名,组织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70余场,并连续5年在威海市政府广场举办那香海专场文艺晚会。
  “社区搭舞台,群众唱主角。”荣成市积极引导社区广泛挖掘文艺文化骨干、社区文化达人,通过“外引内培”,先后打造了旗袍走秀、中老年模特队、声乐合唱、秧歌队等多支文艺组织,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淳化民风、教育引导的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红色宣讲、文艺汇演、书法绘画等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2500余场。
  每个城市社区还按照“1+4+N”模式,成立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辖文明创建、政策宣传、家园哨兵、纾难解困等4支志愿服务分队,并因地制宜成立若干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分队,立足在“家门口”解决群众诉求,开展精准化志愿服务,形成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良好风尚。
  □王鹤颖
  
  荣成市坚持以文润心、以文惠民,聚焦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便民利民的15分钟“社区文化服务圈”,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化“一城仁爱风”城市品牌创建,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老墙著丹青 润物细无声
  一墙一风景,一画一文明。走进崖头街道青山社区,一幅幅栩栩如生、绚丽多彩的墙画,让人眼前一亮。传统剪纸、渔家锣鼓、花饽饽、胶东饺子等荣成非遗元素跃然墙上,路过的居民不由驻足观赏,纷纷称赞,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青山社区打造的幸福文化街,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文明实践志愿者王晓鹏说:“我们设计了40多幅作品,主要包括荣成海文化元素,以期提升周围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青山社区还将“文明”搬上墙、铺上地,让井盖、变电箱等也“换上新衣”。以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文明礼仪等为主题的多彩墙绘,使得社区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气息,色彩绚烂的墙绘让冰冷的墙面变得“温暖”,精心设计的画作让原来略显单调的标语变得生动鲜活。
  “社区文化街的打造筹划了半年的时间,希望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让更多周边老旧小区的居民走进‘幸福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崖头街道青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明玉说。
  荣成市立足社区资源禀赋,按照“一社一品”的思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了一批彰显美德要求、适宜群众品味、融入生活环境的主题文化社区,先后打造了河西社区“非遗进社区”、沽河社区“红色记忆馆”、青山社区“幸福里小巷”等文化项目品牌,为居民链接更有品质、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务资源,让居民尽享精美的“文化盛宴”,在家门口追寻到“诗”和“远方”。
志愿见精神 邻里一家亲
  6月20日一大早,在港湾街道山海湾社区“浣女工坊”里,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正忙着将老人们送来的衣物进行整理、登记、清洗、晾晒。今年,山海湾社区聚焦高龄、独居或空巢老人洗衣难题,进一步释放“志愿+信用”机制的激励作用,打造社区“浣女工坊”,将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弘扬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明风尚的新型阵地。山海湾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还主动帮助老人采购生活用品,并提供心理慰藉等志愿服务。
  荣成市依托文明实践所、站,打造居民会客厅、洗衣坊、利民服务社、诚信共享屋等主题场景2132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提供洗衣理发、矛盾调处、维修保洁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同时,引导群众走出个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倡导社区居民、商户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在拉呱聊天、协商议事、开展活动中增进感情,共享幸福生活,社区还通过举办长桌宴、居民生日会、周末茶话会等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营造“邻里一家亲”浓厚氛围,构筑“里仁为美”的精神家园。
  此外,荣成市发挥爱心企业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全市社会公益组织、宣讲团队、部门单位等发挥专业优势,立足社区实际、聚焦居民需求,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打造了“翰墨飘香 与爱同行”“魅力非遗进万家”“三渔文化”等50个公益文化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荣成市文化馆专业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挖掘胶东沿海民俗,开展渔家锣鼓、渔民号子和渔家秧歌培训,传承非遗文化,让古老的传统以鲜活的形式流传下去。目前,共开展培训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
艺苑绽芳华 群众乐开怀
  6月18日,那香海旅游文化节盛大启幕,国潮灯会展、音乐嘉年华、海鲜美食节等竞相绽放,这是港西镇那香海社区连续举办的第十二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持续至10月8日。作为本次活动重头戏的社区文化节,则奏响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华彩乐章。港西镇那香海社区的戏曲爱好者、旗袍舞蹈队、乐器合唱队等相聚在社区文化艺术中心展示才艺。
  “那香海社区90%以上为外来居民,社区以居民相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遵循‘自发组建、自主活动、自治管理’的原则,组建了16大文化社团及社群,根据自身特色自主组织开展接地气、聚人心的特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那香海社区党总支书记车明璐介绍。据了解,那香海社区文化社团登记业主成员已达2200余名,组织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70余场,并连续5年在威海市政府广场举办那香海专场文艺晚会。
  “社区搭舞台,群众唱主角。”荣成市积极引导社区广泛挖掘文艺文化骨干、社区文化达人,通过“外引内培”,先后打造了旗袍走秀、中老年模特队、声乐合唱、秧歌队等多支文艺组织,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淳化民风、教育引导的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红色宣讲、文艺汇演、书法绘画等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2500余场。
  每个城市社区还按照“1+4+N”模式,成立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辖文明创建、政策宣传、家园哨兵、纾难解困等4支志愿服务分队,并因地制宜成立若干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分队,立足在“家门口”解决群众诉求,开展精准化志愿服务,形成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