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相国:用爱帮助“问题孩子”打开心结
2024-07-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身边的榜样
□ 本报通讯员 窦晓华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她对三个孤残儿帮扶,坚持20多年爱心长跑;她善于学习、喜欢分享,开展了420多场“和谐家庭”公益讲座,挽救了很多“问题孩子”及其家庭;她积极履职,年度撰写调研报告和提案等50篇……她就是民建德州市委会机关二级调研员周相国。
尽管临近退休年龄,周相国依然很忙。因为她还是志愿者、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德州市公检法特邀助理等。她亲切、随和、善谈,如同邻家大姐。她用自己的勤奋和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周相国是4个孩子的妈妈,有3个孩子是她帮扶的孤残儿。她自1997年开始对乐陵市孔镇小刘村的3个孤残儿进行帮扶,当时最大的14岁、最小的7岁。其中,老大腿部有残疾,老二是盲人,老三身体也不好。
当时,周相国是一名普通干部,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自己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但她下定决心:“无论多困难,我也不能抛下这3个孩子,有我吃的,就不能让他们饿着。”每年过春节,周相国都是先给3个孩子买好年货送到小刘村,然后再回来买自家过年用的东西。她觉得,不仅要把孩子们的生活照顾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有个好前程。她经常关心孩子们的教育学习,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自信自强。3个孩子的爷爷去世后,周相国把老大接到自己家来,培养她学习,帮她操持婚姻大事。现在,老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济南经营着自己的事业;老二被送到德州盲校上学,毕业后在周相国帮助下开办了按摩店,并成了家;老三职专毕业又去部队服役,并在周相国的鼓励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到驻济某部工作,也已结婚成家。
周相国当了4届德州市政协常委,每年“两会”期间,她都是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她的提案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关注民生热点、社会难点,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为了写好提案,她经常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调研,不怕困难、不怕碰钉子。她提交的提案数量累计达200余件,比如《关于抓住“新三板”第二次扩容机遇的建议》《关于打造小康型旅游大市的战略对策建议》《关于提高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关于发展农村电商要从农业产业化做起的建议》等,每年都有提案被评为德州市政协优秀提案。特别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很多提案得到党委、政府的积极回应办理,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除了提案外,周相国撰写了大量调研报告,有多篇被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
近年来,周相国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关注家庭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她自学心理学课程,多次开展以“智慧父母、阳光少年”为主题的讲座。
周相国的讲座不讲大道理,不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把中华民族积累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家规赋予时代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实践,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能够迅速激发听众的共鸣。她心肠好、口才好、脾气好,大家都愿意找她谈心,她的电话成为了爱心热线。周相国对求助的群众从不厌烦,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跟他们谈心交流。有一对夫妇闹离婚,打得不可开交,周相国多次与他们谈心,最后夫妇和好,女方说:“周大姐,要不是您,这个家就散了。”
周相国把她帮助的家庭和孩子的情况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截至目前,已记录了厚厚的3本。近些年,她累计帮助全国400多名“问题孩子”打开了心结。这是她感到最骄傲的事情。她本人荣获“全国扶残先进个人”“全国建设小康先进个人”等称号,被中央统战部和民建中央评为先进个人,其家庭获评“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 本报通讯员 窦晓华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她对三个孤残儿帮扶,坚持20多年爱心长跑;她善于学习、喜欢分享,开展了420多场“和谐家庭”公益讲座,挽救了很多“问题孩子”及其家庭;她积极履职,年度撰写调研报告和提案等50篇……她就是民建德州市委会机关二级调研员周相国。
尽管临近退休年龄,周相国依然很忙。因为她还是志愿者、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德州市公检法特邀助理等。她亲切、随和、善谈,如同邻家大姐。她用自己的勤奋和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周相国是4个孩子的妈妈,有3个孩子是她帮扶的孤残儿。她自1997年开始对乐陵市孔镇小刘村的3个孤残儿进行帮扶,当时最大的14岁、最小的7岁。其中,老大腿部有残疾,老二是盲人,老三身体也不好。
当时,周相国是一名普通干部,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自己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但她下定决心:“无论多困难,我也不能抛下这3个孩子,有我吃的,就不能让他们饿着。”每年过春节,周相国都是先给3个孩子买好年货送到小刘村,然后再回来买自家过年用的东西。她觉得,不仅要把孩子们的生活照顾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有个好前程。她经常关心孩子们的教育学习,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自信自强。3个孩子的爷爷去世后,周相国把老大接到自己家来,培养她学习,帮她操持婚姻大事。现在,老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济南经营着自己的事业;老二被送到德州盲校上学,毕业后在周相国帮助下开办了按摩店,并成了家;老三职专毕业又去部队服役,并在周相国的鼓励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到驻济某部工作,也已结婚成家。
周相国当了4届德州市政协常委,每年“两会”期间,她都是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她的提案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关注民生热点、社会难点,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为了写好提案,她经常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调研,不怕困难、不怕碰钉子。她提交的提案数量累计达200余件,比如《关于抓住“新三板”第二次扩容机遇的建议》《关于打造小康型旅游大市的战略对策建议》《关于提高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关于发展农村电商要从农业产业化做起的建议》等,每年都有提案被评为德州市政协优秀提案。特别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很多提案得到党委、政府的积极回应办理,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除了提案外,周相国撰写了大量调研报告,有多篇被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
近年来,周相国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关注家庭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她自学心理学课程,多次开展以“智慧父母、阳光少年”为主题的讲座。
周相国的讲座不讲大道理,不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把中华民族积累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家规赋予时代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实践,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能够迅速激发听众的共鸣。她心肠好、口才好、脾气好,大家都愿意找她谈心,她的电话成为了爱心热线。周相国对求助的群众从不厌烦,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跟他们谈心交流。有一对夫妇闹离婚,打得不可开交,周相国多次与他们谈心,最后夫妇和好,女方说:“周大姐,要不是您,这个家就散了。”
周相国把她帮助的家庭和孩子的情况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截至目前,已记录了厚厚的3本。近些年,她累计帮助全国400多名“问题孩子”打开了心结。这是她感到最骄傲的事情。她本人荣获“全国扶残先进个人”“全国建设小康先进个人”等称号,被中央统战部和民建中央评为先进个人,其家庭获评“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