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谈货币政策走向:

坚持支持性立场 淡化金融总量目标

2024-06-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据新华社上海6月19日电(记者 吴雨 桑彤)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吸引全球目光。当前,中国坚持怎样的货币政策立场?在6月19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详解货币政策走势,并回应了热点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潘功胜在论坛上明确表达了我国货币政策立场。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粘性,不少央行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等操作,保持了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潘功胜回应称,一些金融机构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以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短期内,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潘功胜说。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39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宏观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潘功胜说。“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难的。”他表示,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据新华社上海6月19日电(记者 吴雨 桑彤)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吸引全球目光。当前,中国坚持怎样的货币政策立场?在6月19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详解货币政策走势,并回应了热点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潘功胜在论坛上明确表达了我国货币政策立场。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粘性,不少央行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等操作,保持了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潘功胜回应称,一些金融机构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以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短期内,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潘功胜说。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39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宏观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潘功胜说。“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难的。”他表示,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