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成为常态
2024-06-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张文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六五世界环境日,山东交出一份亮眼的2023年度生态环境成绩单。一句“国家下达我省的生态环境年度指标计划全面超额完成”,简短却有力,这其中包含的一组组不断改善的指标数字,勾勒出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美丽画卷,也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曾被认为花三五十年才能治好的空气污染,在近几年的山东发生了明显改善。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元凶,2023年山东PM2.5平均浓度为37.4微克/立方米,优于“十四五”年度目标10%以上,而这已是山东该项指标稳定在“30+”的第三年。从2019年的“50”,到2020年的“46”,再到2021至今的“30+”,山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步伐坚定,成效显著。2023年,山东克服了气象条件不利、沙尘天气多发等压力挑战,应对了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区域性污染过程,稳住了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如今,早些年的热词“雾霾”已逐渐淡出视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这是每个山东人切身感受到的生态之变。
一系列生态环境成果的取得,体现着山东“遵循实际、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曾是一项“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山东在全省遴选出一批典型案例,指导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打造适合山东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考虑到农民群众本身就有节约用水、重复利用的习惯,山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优先推行污水就地就近利用。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施策的原则,全省累计完成4万余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后的村庄基本解决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等脏乱臭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到可持续,不能“一阵风”。山东制定出台省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和实施细则,2023年国家推送的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问题线索全部完成现场核实并督促整改落实,连续7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问题台账均完成整改并销号。今年将继续对重点区域开展“空天地”遥感监测,对生态破坏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并督促整改落实。
企业作为环保技术创新主体,也是环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据中环协统计,山东省生态环保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产值居全国前列。让这些企业的生产力进一步变为绿水青山的保护力,需敢于啃下“硬骨头”,聚力突破山东生态环境领域关键共性难题,比如臭氧和PM2.5污染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治理等,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保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山东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关注环保、践行环保理念。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行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才能加快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大环保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六五世界环境日,山东交出一份亮眼的2023年度生态环境成绩单。一句“国家下达我省的生态环境年度指标计划全面超额完成”,简短却有力,这其中包含的一组组不断改善的指标数字,勾勒出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美丽画卷,也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曾被认为花三五十年才能治好的空气污染,在近几年的山东发生了明显改善。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元凶,2023年山东PM2.5平均浓度为37.4微克/立方米,优于“十四五”年度目标10%以上,而这已是山东该项指标稳定在“30+”的第三年。从2019年的“50”,到2020年的“46”,再到2021至今的“30+”,山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步伐坚定,成效显著。2023年,山东克服了气象条件不利、沙尘天气多发等压力挑战,应对了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区域性污染过程,稳住了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如今,早些年的热词“雾霾”已逐渐淡出视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这是每个山东人切身感受到的生态之变。
一系列生态环境成果的取得,体现着山东“遵循实际、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曾是一项“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山东在全省遴选出一批典型案例,指导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打造适合山东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考虑到农民群众本身就有节约用水、重复利用的习惯,山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优先推行污水就地就近利用。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施策的原则,全省累计完成4万余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后的村庄基本解决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等脏乱臭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到可持续,不能“一阵风”。山东制定出台省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和实施细则,2023年国家推送的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问题线索全部完成现场核实并督促整改落实,连续7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问题台账均完成整改并销号。今年将继续对重点区域开展“空天地”遥感监测,对生态破坏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并督促整改落实。
企业作为环保技术创新主体,也是环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据中环协统计,山东省生态环保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产值居全国前列。让这些企业的生产力进一步变为绿水青山的保护力,需敢于啃下“硬骨头”,聚力突破山东生态环境领域关键共性难题,比如臭氧和PM2.5污染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治理等,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保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山东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关注环保、践行环保理念。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行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才能加快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大环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