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喧宾夺主”
2024-06-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泉子
最近,关于“挂件”角色的讨论热度高涨。《庆余年》第一季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鸡腿姑娘”在新的一季中人设崩塌,网友纷纷表示林婉儿就像男主的“挂件”,真是“最无聊的角色”“纯纯工具人”……本应闪耀独特魅力的女主角何以成为摆设?越来越多的“挂件”角色该如何破解?
“挂件”角色的概念其实跟“工具人”非常相似,都是为促使大男主、大女主成长或者推动故事发展而存在。他们的作用大致无二——没有独立的人格特色,没有自我的价值信仰,只是被创作者刻意安排在主角成长的道路上,根据故事的需要匆匆上线,而后匆匆下线。
服务剧情当然没有错,每个影视剧人物当然因情节而“活”,他们的行动也是因情节需要而设定。但倘若这样的服务、设置一味偏重核心大主角,忽视了更多人物必要的细节刻画、性格塑造,就会产生不少槽点,甚至影响剧作质量。
虽是名义上的女主角,林婉儿的人设“却虚无到只在范闲的生活半径中存在”,编剧甚至都不给多余的笔墨来塑造她的完整人格。她似乎只是填补了一个“完美妻子”的空白:地位高贵、面容姣好、温柔懂事。直到林婉儿因为哥哥林珙之死前去质问范闲,部分观众才感觉到她“从AI工具变成了活人”“‘挂件’角色觉醒”“第一次看到婉儿有了自己的情绪”……
难道“挂件”角色是大男主、大女主戏的“标配”?当然不是。一些影视从业者陷入了创作误区——不注重故事剧情的合理性、人物角色的饱满性,一味讲求某一主角地位的至高无上、一味地追求“开大”的爽感。一部影视剧之所以成功,必定离不开对各个人物角色的丰富塑造。这几年,“配角上桌”被广大观众热议,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狂飙》等出彩的“群像戏”大为赞赏。
大男主、大女主之外的角色出彩,没有喧宾夺主。备受好评的《甄嬛传》《琅琊榜》等人物群像塑造得非常出色,无论是作为主角的甄嬛和林殊,还是作为配角的诸位妃嫔、穆霓凰、静妃等,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人物形象。
归根结底,“挂件”角色的出现还是创作者存在“创作惰性”。丰满更多的人物角色,需要做大量的功课,下更多的功夫。一旦对角色性格的铺垫不够,没能梳理清楚人物的思维体系和行为动机,就会使得角色缺少相对完整的独立人格,变成符号化的苍白“挂件”。要转变这个局面,需要创作方扭转误区,提升精品意识,加强对故事的刻画和人物的设计,在剧本、角色方面加大诠释力度,进而不断推动影视作品向好向善发展。
最近,关于“挂件”角色的讨论热度高涨。《庆余年》第一季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鸡腿姑娘”在新的一季中人设崩塌,网友纷纷表示林婉儿就像男主的“挂件”,真是“最无聊的角色”“纯纯工具人”……本应闪耀独特魅力的女主角何以成为摆设?越来越多的“挂件”角色该如何破解?
“挂件”角色的概念其实跟“工具人”非常相似,都是为促使大男主、大女主成长或者推动故事发展而存在。他们的作用大致无二——没有独立的人格特色,没有自我的价值信仰,只是被创作者刻意安排在主角成长的道路上,根据故事的需要匆匆上线,而后匆匆下线。
服务剧情当然没有错,每个影视剧人物当然因情节而“活”,他们的行动也是因情节需要而设定。但倘若这样的服务、设置一味偏重核心大主角,忽视了更多人物必要的细节刻画、性格塑造,就会产生不少槽点,甚至影响剧作质量。
虽是名义上的女主角,林婉儿的人设“却虚无到只在范闲的生活半径中存在”,编剧甚至都不给多余的笔墨来塑造她的完整人格。她似乎只是填补了一个“完美妻子”的空白:地位高贵、面容姣好、温柔懂事。直到林婉儿因为哥哥林珙之死前去质问范闲,部分观众才感觉到她“从AI工具变成了活人”“‘挂件’角色觉醒”“第一次看到婉儿有了自己的情绪”……
难道“挂件”角色是大男主、大女主戏的“标配”?当然不是。一些影视从业者陷入了创作误区——不注重故事剧情的合理性、人物角色的饱满性,一味讲求某一主角地位的至高无上、一味地追求“开大”的爽感。一部影视剧之所以成功,必定离不开对各个人物角色的丰富塑造。这几年,“配角上桌”被广大观众热议,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狂飙》等出彩的“群像戏”大为赞赏。
大男主、大女主之外的角色出彩,没有喧宾夺主。备受好评的《甄嬛传》《琅琊榜》等人物群像塑造得非常出色,无论是作为主角的甄嬛和林殊,还是作为配角的诸位妃嫔、穆霓凰、静妃等,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人物形象。
归根结底,“挂件”角色的出现还是创作者存在“创作惰性”。丰满更多的人物角色,需要做大量的功课,下更多的功夫。一旦对角色性格的铺垫不够,没能梳理清楚人物的思维体系和行为动机,就会使得角色缺少相对完整的独立人格,变成符号化的苍白“挂件”。要转变这个局面,需要创作方扭转误区,提升精品意识,加强对故事的刻画和人物的设计,在剧本、角色方面加大诠释力度,进而不断推动影视作品向好向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