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为产学研合作注入新活力

2024-05-29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媛
   本报通讯员 肖玲玲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剖隙入微——新型微生物生态修复材料”项目负责人李振东,参加了在青岛高新区举行的2024年首期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
  “通过路演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让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和材料的研发,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李振东表示,这让他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使用场景和使用工程,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些产品和技术研发。
  专注创新研发,青岛高新区的企业非常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我们深化与全国一流高校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并丰富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以期在源头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行政中心总监郭增水介绍,该公司非常注重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注入更多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等新活力。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产业协同,为企业渴求的技术支撑和科研团队待转化的创新成果搭起桥梁,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青岛市“百场万企 校企牵手”产学研对接暨高新区“e企炬链”供需发布会上,青岛雅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多参数检测仪产品受到胶州中心医院青睐。“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接洽到了胶州中心医院。”该公司山东区域经理李腾说,这为后续合作打通了渠道。
  此外,在供需发布会“校企牵手”环节,汉唐生物和华义生物等行业重点企业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签约,达成10余项合作意向,共同扩大产学研“朋友圈”,做优协同创新“产业链”,推动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青岛高新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园区与高校、服务机构及企业之间的联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作为青岛市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人才培养、转化实践等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度对接高校院所,加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我们一方面深入高校调研专家教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链接区域内相关头部企业的创新需求,将创新需求与科研课题进行深度对接。”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郭绍鹏表示,他们还要匹配相关的第三方服务、应用场景支撑等全链条服务,辅助项目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落地,再到最终的成果转化。
  为了强化园区平台载体作用,青岛高新区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孵化载体能级,精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40余个,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126家。
  据介绍,青岛高新区将持续优服务、搭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产学研合作注入新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李 媛
   本报通讯员 肖玲玲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剖隙入微——新型微生物生态修复材料”项目负责人李振东,参加了在青岛高新区举行的2024年首期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
  “通过路演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让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和材料的研发,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李振东表示,这让他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使用场景和使用工程,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些产品和技术研发。
  专注创新研发,青岛高新区的企业非常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我们深化与全国一流高校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并丰富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以期在源头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行政中心总监郭增水介绍,该公司非常注重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注入更多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等新活力。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产业协同,为企业渴求的技术支撑和科研团队待转化的创新成果搭起桥梁,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青岛市“百场万企 校企牵手”产学研对接暨高新区“e企炬链”供需发布会上,青岛雅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多参数检测仪产品受到胶州中心医院青睐。“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接洽到了胶州中心医院。”该公司山东区域经理李腾说,这为后续合作打通了渠道。
  此外,在供需发布会“校企牵手”环节,汉唐生物和华义生物等行业重点企业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签约,达成10余项合作意向,共同扩大产学研“朋友圈”,做优协同创新“产业链”,推动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青岛高新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园区与高校、服务机构及企业之间的联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作为青岛市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人才培养、转化实践等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度对接高校院所,加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我们一方面深入高校调研专家教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链接区域内相关头部企业的创新需求,将创新需求与科研课题进行深度对接。”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郭绍鹏表示,他们还要匹配相关的第三方服务、应用场景支撑等全链条服务,辅助项目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落地,再到最终的成果转化。
  为了强化园区平台载体作用,青岛高新区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孵化载体能级,精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40余个,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126家。
  据介绍,青岛高新区将持续优服务、搭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产学研合作注入新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