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坚持链式思维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突破发展,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146家
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超千亿元
2024-05-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5月1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近年来,烟台市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全市“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全力攻坚克难、率先打样示范,有效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发展。
烟台市坚持链式思维,先行先试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一链长、一链办、一园区、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六个一”工作体系。目前,全市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146家,上市企业6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形成了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多门类、全链条发展格局,产业全业态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超过千亿元,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
烟台市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规划建设“1+3+X”产业空间布局,以东部牟平区、高新区为领建园区,联动发展中部生命科学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南部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和其他区域“X”个特色载体。总投资百亿元、建筑面积百万平方米的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产业园全面投入使用,绿叶、荣昌、石药3个百亿级园区持续扩建增产,高新区IVD医疗器械产业园、黄渤海新区国际生物药谷、莱阳市国药医药产业园、龙口市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全面起势。今年,总投资423亿元的31个年度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逐步构筑起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在产品研发环节,烟台建立“1个中科环渤海高研院+80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的创新体系,实现“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在成果转化环节,协调联动医药与健康公共平台、业达医药创新孵化中心等4个技术服务平台,细胞产品、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7个中试转化平台,布局建设中检院食化所分中心、放射性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美双报I期临床基地、核药临床基地、山东省药品审评核查烟台分中心等临床和检测平台,同步打通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环节壁垒,实现科技成果从孵化、中试到临床、上市的有效贯通。
烟台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打造总规模500亿元的母子基金群,通过基金合作引进中金资本、中信医疗基金、华盖资本等一批头部投资机构。同时,成立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集聚国家级特聘专家1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0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144人。2021年以来,烟台共上市3款1类新药,全省领先。全市现有临床及上市申请阶段1类新药28种,未来五年,平均每年将有2-3种1类新药上市,“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将更加闪亮。
下一步,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链将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主攻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六大重点领域,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路径,深化医药前沿技术探索攻坚,培育壮大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本报烟台讯 5月1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近年来,烟台市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全市“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全力攻坚克难、率先打样示范,有效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发展。
烟台市坚持链式思维,先行先试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一链长、一链办、一园区、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六个一”工作体系。目前,全市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146家,上市企业6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形成了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多门类、全链条发展格局,产业全业态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超过千亿元,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
烟台市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规划建设“1+3+X”产业空间布局,以东部牟平区、高新区为领建园区,联动发展中部生命科学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南部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和其他区域“X”个特色载体。总投资百亿元、建筑面积百万平方米的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产业园全面投入使用,绿叶、荣昌、石药3个百亿级园区持续扩建增产,高新区IVD医疗器械产业园、黄渤海新区国际生物药谷、莱阳市国药医药产业园、龙口市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全面起势。今年,总投资423亿元的31个年度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逐步构筑起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在产品研发环节,烟台建立“1个中科环渤海高研院+80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的创新体系,实现“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在成果转化环节,协调联动医药与健康公共平台、业达医药创新孵化中心等4个技术服务平台,细胞产品、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7个中试转化平台,布局建设中检院食化所分中心、放射性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美双报I期临床基地、核药临床基地、山东省药品审评核查烟台分中心等临床和检测平台,同步打通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环节壁垒,实现科技成果从孵化、中试到临床、上市的有效贯通。
烟台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打造总规模500亿元的母子基金群,通过基金合作引进中金资本、中信医疗基金、华盖资本等一批头部投资机构。同时,成立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集聚国家级特聘专家1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0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144人。2021年以来,烟台共上市3款1类新药,全省领先。全市现有临床及上市申请阶段1类新药28种,未来五年,平均每年将有2-3种1类新药上市,“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将更加闪亮。
下一步,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链将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主攻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六大重点领域,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路径,深化医药前沿技术探索攻坚,培育壮大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