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让 “科技花” 更好结出 “产业果”
2024-05-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杨国胜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青岛项目启动会举行。8个仪器仪表领域部市联动项目获支持;7组产学研合作现场签约,其中5个是与北京高校合作的项目。通过部市联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将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科创资源高效导入青岛。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当下,仪器仪表更是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之一。作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发源地之一,青岛把精密仪器仪表列入重点突破的新兴产业之一,成立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工作专班,由市领导挂帅重点推进。目前,全市仪器仪表领域规上企业达85家、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产业链规模达160亿元。两年间,青岛推动11个仪器仪表项目获部市联动支持,拟支持资金近1.5亿元。
目前,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通过集聚发展释放出产业的澎湃动能: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集聚海克斯康和鼎信通讯等上下游重点企业26家,正聚力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在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通过打造“园区+协会+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汇聚109家行业企业,并以基金投资等方式持续吸引全国研发项目落地青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具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不仅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链,而且被赋予了经略海洋、上合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之重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
今年,青岛将锚定打头阵、当先锋,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新局面。扣紧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个链条,青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同向发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聚力做强现代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迈进。
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过程,要想跨越两者之间的鸿沟,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今年,青岛将加快“硕果计划”落地见效,通过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服务基地提升技术成果成熟度,通过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实现快应用、快落地、快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发展特色和优势所在,青岛科技创新要进一步提高海洋的“显示度”。强化海洋创新策源能力,青岛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梯次布局、特色鲜明的海洋领域实验室体系,提升海洋基础科研和应用开发水平。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专项,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重点领域以及海洋物联网等前沿领域,部署近30个海洋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增强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技术的创新,也需要培育的沃土。以仪器仪表产业为例,青岛市科技局打造了智慧管理平台、揭榜挂帅平台、云端研发平台和仪器仪表产业基金“三平台一基金”,并创新“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持股孵化模式,着力解决精密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临门一脚”的转化难题。此外,青岛出台了园区培育计划,以每个科技项目最高500万元的支持力度,支持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规划,2024年,青岛将争取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以上,新创建至少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0家以上,新筹建1至2家省级实验室,参与重组省重点实验室30家以上,新建至少2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总数达3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约达67%。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青岛项目启动会举行。8个仪器仪表领域部市联动项目获支持;7组产学研合作现场签约,其中5个是与北京高校合作的项目。通过部市联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将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科创资源高效导入青岛。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当下,仪器仪表更是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之一。作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发源地之一,青岛把精密仪器仪表列入重点突破的新兴产业之一,成立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工作专班,由市领导挂帅重点推进。目前,全市仪器仪表领域规上企业达85家、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产业链规模达160亿元。两年间,青岛推动11个仪器仪表项目获部市联动支持,拟支持资金近1.5亿元。
目前,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通过集聚发展释放出产业的澎湃动能: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集聚海克斯康和鼎信通讯等上下游重点企业26家,正聚力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在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通过打造“园区+协会+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汇聚109家行业企业,并以基金投资等方式持续吸引全国研发项目落地青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具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不仅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链,而且被赋予了经略海洋、上合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之重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
今年,青岛将锚定打头阵、当先锋,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新局面。扣紧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个链条,青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同向发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聚力做强现代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迈进。
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过程,要想跨越两者之间的鸿沟,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今年,青岛将加快“硕果计划”落地见效,通过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服务基地提升技术成果成熟度,通过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实现快应用、快落地、快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发展特色和优势所在,青岛科技创新要进一步提高海洋的“显示度”。强化海洋创新策源能力,青岛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梯次布局、特色鲜明的海洋领域实验室体系,提升海洋基础科研和应用开发水平。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专项,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重点领域以及海洋物联网等前沿领域,部署近30个海洋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增强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技术的创新,也需要培育的沃土。以仪器仪表产业为例,青岛市科技局打造了智慧管理平台、揭榜挂帅平台、云端研发平台和仪器仪表产业基金“三平台一基金”,并创新“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持股孵化模式,着力解决精密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临门一脚”的转化难题。此外,青岛出台了园区培育计划,以每个科技项目最高500万元的支持力度,支持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规划,2024年,青岛将争取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以上,新创建至少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0家以上,新筹建1至2家省级实验室,参与重组省重点实验室30家以上,新建至少2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总数达3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约达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