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中俄关系迈上新台阶

2024-05-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新华社发   2023年3月17日拍摄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叶天乐
  初夏五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亲率高级别代表团来华访问,与习近平主席亲切会晤。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这一重要战略文件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俄关系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纵观整个世界,像中俄这样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且历史悠久的国家互为陆上最大邻国的情况十分稀有。作为彼此重要的“邻居”,中俄在长期接触、交往中超越了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关系不仅成为了双边关系的典范,也为欧亚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交往中,两国元首多年来高度互信、频繁会面、坦诚交流的例子同样不多见。十余年间,普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已在各种场合会面40余次,其战略意义已不言自明。
  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中俄走过了一条漫长且时而曲折的道路,当前中俄战略互信不断增强,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双边关系正经历几百年来最好的时期。中俄间和平因而互利、互利因而平等、平等因而互信、互信因而务实。中俄关系始终处在稳定、高效的轨道之上,在强大内生动力的推动下,必将行稳致远,通达未来。
  与中俄关系平等、互利且不针对第三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上仍有阵营化、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趋势。部分国家肆意构筑技术壁垒、随意挥舞制裁“大棒”、故意挑动地区争端,正腐蚀与动摇着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根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俄关系经受住了时局与世局的考验,稳步前进的同时激发出更多的活力。正如普京总统所说,即使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仍在持续加强。中俄关系始终独立于意识形态与政治局势之外,从本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为构建公平的多极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中俄关系有着坚实基础。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政治互信的基础,更有经贸合作的坚强支撑。在世界经济普遍下行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势头强劲,两国贸易额从2019年的1100多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400多亿美元,在过去五年内翻了一番,中国连续14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伴随着“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提出与落地,中俄关系也将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步入快车道。此次中俄领导人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着重在高科技、太空与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与其他创新领域开展更密切协作,同时着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基础设施、投资与生产便利化等。
  地方合作在中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机制、中俄博览会、中俄地方合作论坛等是中俄地方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两国众多省州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经贸、人文等领域展现强劲发展势头。在普京新任期内,中俄地方将推动合作进一步务实提质。
  中俄友好的生命力在于政治互信与经贸互利,更在于民心相通、文化交流。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兴趣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来华旅游、留学、工作,中国电影、音乐等流行文化等也逐渐受到俄罗斯人民的欢迎。
  中俄战略协作,还将为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除此次会晤外,今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还将在金砖、上合等多边场合会面。俄方认可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系列全球倡议,中方也认同俄“大欧亚伙伴关系”、欧亚联盟等倡议与机制。作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两极”,中俄将为促进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和多极化的世界贡献力量。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叶天乐
  初夏五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亲率高级别代表团来华访问,与习近平主席亲切会晤。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这一重要战略文件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俄关系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纵观整个世界,像中俄这样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且历史悠久的国家互为陆上最大邻国的情况十分稀有。作为彼此重要的“邻居”,中俄在长期接触、交往中超越了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关系不仅成为了双边关系的典范,也为欧亚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交往中,两国元首多年来高度互信、频繁会面、坦诚交流的例子同样不多见。十余年间,普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已在各种场合会面40余次,其战略意义已不言自明。
  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中俄走过了一条漫长且时而曲折的道路,当前中俄战略互信不断增强,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双边关系正经历几百年来最好的时期。中俄间和平因而互利、互利因而平等、平等因而互信、互信因而务实。中俄关系始终处在稳定、高效的轨道之上,在强大内生动力的推动下,必将行稳致远,通达未来。
  与中俄关系平等、互利且不针对第三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上仍有阵营化、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趋势。部分国家肆意构筑技术壁垒、随意挥舞制裁“大棒”、故意挑动地区争端,正腐蚀与动摇着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根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俄关系经受住了时局与世局的考验,稳步前进的同时激发出更多的活力。正如普京总统所说,即使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仍在持续加强。中俄关系始终独立于意识形态与政治局势之外,从本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为构建公平的多极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中俄关系有着坚实基础。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政治互信的基础,更有经贸合作的坚强支撑。在世界经济普遍下行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势头强劲,两国贸易额从2019年的1100多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400多亿美元,在过去五年内翻了一番,中国连续14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伴随着“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提出与落地,中俄关系也将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步入快车道。此次中俄领导人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着重在高科技、太空与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与其他创新领域开展更密切协作,同时着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基础设施、投资与生产便利化等。
  地方合作在中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机制、中俄博览会、中俄地方合作论坛等是中俄地方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两国众多省州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经贸、人文等领域展现强劲发展势头。在普京新任期内,中俄地方将推动合作进一步务实提质。
  中俄友好的生命力在于政治互信与经贸互利,更在于民心相通、文化交流。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兴趣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来华旅游、留学、工作,中国电影、音乐等流行文化等也逐渐受到俄罗斯人民的欢迎。
  中俄战略协作,还将为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除此次会晤外,今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还将在金砖、上合等多边场合会面。俄方认可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系列全球倡议,中方也认同俄“大欧亚伙伴关系”、欧亚联盟等倡议与机制。作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两极”,中俄将为促进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和多极化的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