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四级网络增加养老服务高效供给
2024-05-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振坤 报道
本报东平讯 “一进这个大院,就见到卫生做得特别到位。进了屋,被子、床铺全部是新的。”住在东平县大羊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的居民赵乐华说。该中心与镇卫生院“两院一体”并轨发展,将医疗与养老融为一体,配置了老人居室、餐厅、活动室,设有全科医疗室、护士站、安宁疗护室、康复理疗室、治疗室、病房等,为老人提供食、住、娱、康、养、医六位一体的专业服务。
去年以来,东平县大力实施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创新“分类分区域分情况集中供养+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方式,着力构建县、乡、村、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县级分类抓统筹。建设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作为全县最大的集中供养中心,特困人员供养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更加健全。依托现有医养结合设施,建设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2处、储备场所1处,145名全失能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整体入住,失能半失能集中供养率达62%以上。建设精神障碍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场所1处,144名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得到专业照护。
乡镇分区促转型。助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整合相邻乡镇(街道)敬老院,建设区域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3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处,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整合后的区域性供养中心负责相关区域内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同时根据特困人员个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社区服务提标准。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四化联创”提质增效工程,按照“设施标准化、功能综合化、运营专业化、服务精准化”要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9处、幸福食堂15处、日间照料中心28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
家庭赡养更精准。东平为880户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面向经济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0余张,共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00人次,让养老服务更优质、更贴心。
通讯员 李振坤 报道
本报东平讯 “一进这个大院,就见到卫生做得特别到位。进了屋,被子、床铺全部是新的。”住在东平县大羊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的居民赵乐华说。该中心与镇卫生院“两院一体”并轨发展,将医疗与养老融为一体,配置了老人居室、餐厅、活动室,设有全科医疗室、护士站、安宁疗护室、康复理疗室、治疗室、病房等,为老人提供食、住、娱、康、养、医六位一体的专业服务。
去年以来,东平县大力实施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创新“分类分区域分情况集中供养+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方式,着力构建县、乡、村、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县级分类抓统筹。建设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作为全县最大的集中供养中心,特困人员供养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更加健全。依托现有医养结合设施,建设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2处、储备场所1处,145名全失能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整体入住,失能半失能集中供养率达62%以上。建设精神障碍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场所1处,144名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得到专业照护。
乡镇分区促转型。助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整合相邻乡镇(街道)敬老院,建设区域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3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处,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整合后的区域性供养中心负责相关区域内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同时根据特困人员个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社区服务提标准。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四化联创”提质增效工程,按照“设施标准化、功能综合化、运营专业化、服务精准化”要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9处、幸福食堂15处、日间照料中心28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
家庭赡养更精准。东平为880户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面向经济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0余张,共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00人次,让养老服务更优质、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