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4-05-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摆脱门票经济
受益最大的是群众
据光明日报,近年来,国家在逐步探索景区门票价格下调,甚至实行免票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倚重门票收入,也是衡量景区发展模式和经营水平的标准。旅游景区降低门票、摆脱门票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迈向优质供给服务的必要一步。
摆脱门票经济,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经济有较大促进作用。自然景观不是哪个公司、哪个人群、哪个部门的资源,而是整个城市的资源。摆脱门票经济,受益最大的是群众。最先受益的群体是游客。减少了刚性的旅游支出,获得了受尊重、受重视的旅游感受,无疑让游客们对这个景区、城市增加了良好的印象,也由此得到良好的出行体验。其次,当地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人群也得益颇多。将传统观光景区建设成功能齐全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将全方位带动当地旅游消费的增长,使从事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产业的商家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产生整体效益、协同效益和增值效益。
让老字号创出新活力
据南京日报,这个“五一”假期,许多老字号店铺门前排起长队,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老字号的“老传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历经市场“大浪淘沙”的老字号,承载着丰富的生活记忆。顾客慕名而来往往是冲着老味道、老情怀。老字号的“传家宝”在于经过时间检验的过硬质量,在于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于对品牌价值的深入发掘。抓住“传承”这个牛鼻子,紧盯市场需求,让老产品、老工艺不失传、不失真、不变味,“金字招牌”才能不褪色。
老字号的“新动作”是持续焕发光彩、赢得市场的关键。老字号之所以能够成为老字号,无不是因为在多年激烈的同行竞争中靠着不断创新形成了品牌效应。时至今日,老字号要焕发新光彩,仍然离不开创新。要让慕名而来的顾客既能从“老味道”中重拾老情怀,又能从“新动作”中感觉到新意思。市场日新月异,老字号要勇于“出圈赶潮”,摒弃固化思维,精细洞察市场需求、精心打造“网红”新品、积极开拓消费新场景。老字号的创新,是对标先进理念、顺应市场机制的创新,是符合发展潮流、取得市场认同的创新。
品牌创建不易,传承创新更难。新的市场环境中,有一些老字号掉队,但也有越来越多老字号积极思变、创新经营,正通过跨界品牌联名、发力多元营销、创新产品功能等方式来守正道、闯新路,把“老物件”玩出“新花样”,赢得市场认可。
一档娱乐节目
无须凭空加戏
据钱江晚报,近日,无修音直播+赛后立即出排名的残酷设置,以及首轮竞演内娱歌手集体不敌外国歌手的现实,让《歌手2024》节目爆火。一个娱乐节目,竟然被渲染到了“华语乐坛保卫战”的地步,直接原因就是首轮竞演中国歌手和两位外国歌手,实力实在太过悬殊。
从这个角度看,《歌手2024》敢于刀刃向内,用无修音直播的形式来做节目,也确实不乏勇气和责任。这样的竞演对于歌手来说,是历险记,也是现形记。到底是流量型歌手,还是实力型唱将,上台就一目了然。
网友更多在意的是,我们有没有歌手敢上并能胜过国外歌手,而且还炒作成了一种所谓的集体执念,甚至还上升到了民族情绪的高度,更不乏对立、撕裂的情绪,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变味。“集体狂欢”的方向偏了。节目原本应以娱乐为主,并呈现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若大家都能回归音乐和文化本质,心平气和看待歌手的竞演,关注歌手用心用情的表演,关注节目的开放包容,关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实现兼收并蓄。这样的“狂欢”,才是该有的样子。
读懂“zoo walk”
背后的新需求
据广州日报,排队三小时,只为看一只猴子;入园门票几十块,买周边花了上千元……继“city walk”之后,年轻人又盯上动物园,爱上了“zoo walk”。
这是为何?一是动物园变了。现在的动物园和以往大不相同。它们更“潮”了、更“会”了,比如争相推出自家的“动物明星”,打造流量担当。这些动物或丑萌、或搞笑,在网上圈粉无数,更吸引粉丝线下“奔现”。再如,“动物园+”。有的在园区开咖啡馆、电影院,有的办起了音乐会、画展,有的甚至还可以露营、夜游留宿。动物园成了新的文娱消费空间,令人耳目一新。这背后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对文娱消费新需求的精准捕捉。
二是年轻人也变了。看大熊猫吃竹子,看老虎发呆,看鹦鹉“吵架”;参加线下认养活动,给“毛孩子”切饲料……这届年轻人之所以盯上动物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看着动物们优哉游哉、松弛自在、与世无争,“精神状态领先几十年”,成天焦虑的网友们也代入其中,短暂放空,收获一份“疗愈”。正如有网友所说:“在这里,连看老虎打个哈欠,似乎都让人如沐春风”“zoo walk像一剂良药,治好了自己的‘自然缺失症’”。
(□记者 王臻儒 整理)
受益最大的是群众
据光明日报,近年来,国家在逐步探索景区门票价格下调,甚至实行免票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倚重门票收入,也是衡量景区发展模式和经营水平的标准。旅游景区降低门票、摆脱门票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迈向优质供给服务的必要一步。
摆脱门票经济,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经济有较大促进作用。自然景观不是哪个公司、哪个人群、哪个部门的资源,而是整个城市的资源。摆脱门票经济,受益最大的是群众。最先受益的群体是游客。减少了刚性的旅游支出,获得了受尊重、受重视的旅游感受,无疑让游客们对这个景区、城市增加了良好的印象,也由此得到良好的出行体验。其次,当地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人群也得益颇多。将传统观光景区建设成功能齐全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将全方位带动当地旅游消费的增长,使从事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产业的商家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产生整体效益、协同效益和增值效益。
让老字号创出新活力
据南京日报,这个“五一”假期,许多老字号店铺门前排起长队,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老字号的“老传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历经市场“大浪淘沙”的老字号,承载着丰富的生活记忆。顾客慕名而来往往是冲着老味道、老情怀。老字号的“传家宝”在于经过时间检验的过硬质量,在于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于对品牌价值的深入发掘。抓住“传承”这个牛鼻子,紧盯市场需求,让老产品、老工艺不失传、不失真、不变味,“金字招牌”才能不褪色。
老字号的“新动作”是持续焕发光彩、赢得市场的关键。老字号之所以能够成为老字号,无不是因为在多年激烈的同行竞争中靠着不断创新形成了品牌效应。时至今日,老字号要焕发新光彩,仍然离不开创新。要让慕名而来的顾客既能从“老味道”中重拾老情怀,又能从“新动作”中感觉到新意思。市场日新月异,老字号要勇于“出圈赶潮”,摒弃固化思维,精细洞察市场需求、精心打造“网红”新品、积极开拓消费新场景。老字号的创新,是对标先进理念、顺应市场机制的创新,是符合发展潮流、取得市场认同的创新。
品牌创建不易,传承创新更难。新的市场环境中,有一些老字号掉队,但也有越来越多老字号积极思变、创新经营,正通过跨界品牌联名、发力多元营销、创新产品功能等方式来守正道、闯新路,把“老物件”玩出“新花样”,赢得市场认可。
一档娱乐节目
无须凭空加戏
据钱江晚报,近日,无修音直播+赛后立即出排名的残酷设置,以及首轮竞演内娱歌手集体不敌外国歌手的现实,让《歌手2024》节目爆火。一个娱乐节目,竟然被渲染到了“华语乐坛保卫战”的地步,直接原因就是首轮竞演中国歌手和两位外国歌手,实力实在太过悬殊。
从这个角度看,《歌手2024》敢于刀刃向内,用无修音直播的形式来做节目,也确实不乏勇气和责任。这样的竞演对于歌手来说,是历险记,也是现形记。到底是流量型歌手,还是实力型唱将,上台就一目了然。
网友更多在意的是,我们有没有歌手敢上并能胜过国外歌手,而且还炒作成了一种所谓的集体执念,甚至还上升到了民族情绪的高度,更不乏对立、撕裂的情绪,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变味。“集体狂欢”的方向偏了。节目原本应以娱乐为主,并呈现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若大家都能回归音乐和文化本质,心平气和看待歌手的竞演,关注歌手用心用情的表演,关注节目的开放包容,关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实现兼收并蓄。这样的“狂欢”,才是该有的样子。
读懂“zoo walk”
背后的新需求
据广州日报,排队三小时,只为看一只猴子;入园门票几十块,买周边花了上千元……继“city walk”之后,年轻人又盯上动物园,爱上了“zoo walk”。
这是为何?一是动物园变了。现在的动物园和以往大不相同。它们更“潮”了、更“会”了,比如争相推出自家的“动物明星”,打造流量担当。这些动物或丑萌、或搞笑,在网上圈粉无数,更吸引粉丝线下“奔现”。再如,“动物园+”。有的在园区开咖啡馆、电影院,有的办起了音乐会、画展,有的甚至还可以露营、夜游留宿。动物园成了新的文娱消费空间,令人耳目一新。这背后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对文娱消费新需求的精准捕捉。
二是年轻人也变了。看大熊猫吃竹子,看老虎发呆,看鹦鹉“吵架”;参加线下认养活动,给“毛孩子”切饲料……这届年轻人之所以盯上动物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看着动物们优哉游哉、松弛自在、与世无争,“精神状态领先几十年”,成天焦虑的网友们也代入其中,短暂放空,收获一份“疗愈”。正如有网友所说:“在这里,连看老虎打个哈欠,似乎都让人如沐春风”“zoo walk像一剂良药,治好了自己的‘自然缺失症’”。
(□记者 王臻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