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技术创新之路的“工业裁缝”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贾学志
2024-05-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于 佳 邵明浩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服务部贾学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贾学志就像科幻电影中的“超人”,无论生产维修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交到他手里,总能轻松解决。
从事了29年电气焊工作的贾学志,被同事誉为“工业裁缝”。在他们眼里,只要想干,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贾学志。
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如果你问贾学志,怎么走上技术创新之路,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1995年参加工作的他,到了2006年,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成熟的电焊工,还是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在油田技术比赛中获奖的工人。
很难说,那次比赛是不是他走上技术创新之路的开始。总之在他看来,有些生产问题必须得解决,就比如便携式稳压仪表检修校验装置。
那些年,胜利海上油田使用的远程自动化传输仪表全是从国外进口。每次出现故障,他带着同事一头钻进去,鼓捣了很多天,愣是把仪表故障问题给解决了。
有一次,油田开展职工创新成果评比,他信心满满地拿着这项成果去参选。结果初选名单一公布,海洋采油厂又一次被“剃了光头”。
他不服。当天晚上,他用A4打印纸正反面手写了8页关于油田评审初选结果的情况说明,要求去试讲,最终把局面扳了回来,汇报的创新成果获得了一等奖,也实现了海洋采油厂技术创新成果零的突破。
作为油田的上产主阵地,保障设备平稳运行,成为当时贾学志所在维修大队的重要任务。
在他的推动下,2016年,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创新工作室——海油创客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肩负起带领团队解决海上生产实际问题的任务,不仅为海上生产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还带动一大批基层员工走上技术创新之路。
焊枪是个宝
2020年,胜利油田整合各采油厂维修业务,成立地面工程维修中心,以管网维修和机泵修理为主营业务。出于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考虑,身为油田电焊技能大师的他,从海洋采油厂调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
由于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由多家维修大队合并组建而成,施工标准和施工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他带着团队,深入施工现场反复调研,修订完成油田地面管网维修的施工工艺标准和规范。在此期间,还建设了训练基地,选拔和培养电气焊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推进标准和规范落地,逐步把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的维修工作带入正轨。
每当总结这几年的工作,贾学志都如数家珍,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生产难题超过50项,多次完成油田交予的急难险重任务;在2021年山东省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三名的成绩,成为二十多支参赛队伍中唯一的企业团队。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找上门学习参观、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就在前几天,他利用高超的焊接技术帮助某家单位解决了生产难题。
工作年数久了,他才发现,原来电气焊能够帮助油田解决那么多生产问题,以前想都想不到,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把焊枪是个宝。
让电焊工体面地工作
这几年,贾学志有很多小发明,但是最让他骄傲的,还是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在贾学志看来,电气焊工作太苦了,无论夏天多热,都得头顶烈日在火光边炙烤;无论冬天多冷,躺在地上是家常便饭……
从手握焊枪那天起,如何让电焊工能更轻松体面地工作,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
这些年,自动焊装备在大口径金属管道已经应用成熟,但在小口径管道上,即使目前国内最好的焊接方式——氩弧自动焊的工作效率也不高,无法完全满足油田地面管网的生产需要。
他带着团队展开研究,查阅资料,反复构思,做出设备再反复调试,比如“时间到秒、质量到克”,焊一圈准确计算到秒,一秒也不能差;使用焊条要计算到克,一点也不能少……对贾学志来说,每次创新都是一次自我革命。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被成功研制出来,不仅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两到三倍,还大大降低了电焊工的劳动强度,员工只要利用设备遥控,就能轻松完成焊接工作。
目前,胜利油田已经有3台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投入使用,今年还将再批复投用5台。贾学志还受邀参加山东省特种设备焊接技术论坛,对这台自动焊设备的研发应用情况进行交流发言。
本报通讯员 于 佳 邵明浩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服务部贾学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贾学志就像科幻电影中的“超人”,无论生产维修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交到他手里,总能轻松解决。
从事了29年电气焊工作的贾学志,被同事誉为“工业裁缝”。在他们眼里,只要想干,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贾学志。
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如果你问贾学志,怎么走上技术创新之路,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1995年参加工作的他,到了2006年,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成熟的电焊工,还是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在油田技术比赛中获奖的工人。
很难说,那次比赛是不是他走上技术创新之路的开始。总之在他看来,有些生产问题必须得解决,就比如便携式稳压仪表检修校验装置。
那些年,胜利海上油田使用的远程自动化传输仪表全是从国外进口。每次出现故障,他带着同事一头钻进去,鼓捣了很多天,愣是把仪表故障问题给解决了。
有一次,油田开展职工创新成果评比,他信心满满地拿着这项成果去参选。结果初选名单一公布,海洋采油厂又一次被“剃了光头”。
他不服。当天晚上,他用A4打印纸正反面手写了8页关于油田评审初选结果的情况说明,要求去试讲,最终把局面扳了回来,汇报的创新成果获得了一等奖,也实现了海洋采油厂技术创新成果零的突破。
作为油田的上产主阵地,保障设备平稳运行,成为当时贾学志所在维修大队的重要任务。
在他的推动下,2016年,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创新工作室——海油创客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肩负起带领团队解决海上生产实际问题的任务,不仅为海上生产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还带动一大批基层员工走上技术创新之路。
焊枪是个宝
2020年,胜利油田整合各采油厂维修业务,成立地面工程维修中心,以管网维修和机泵修理为主营业务。出于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考虑,身为油田电焊技能大师的他,从海洋采油厂调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
由于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由多家维修大队合并组建而成,施工标准和施工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他带着团队,深入施工现场反复调研,修订完成油田地面管网维修的施工工艺标准和规范。在此期间,还建设了训练基地,选拔和培养电气焊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推进标准和规范落地,逐步把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的维修工作带入正轨。
每当总结这几年的工作,贾学志都如数家珍,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生产难题超过50项,多次完成油田交予的急难险重任务;在2021年山东省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三名的成绩,成为二十多支参赛队伍中唯一的企业团队。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找上门学习参观、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就在前几天,他利用高超的焊接技术帮助某家单位解决了生产难题。
工作年数久了,他才发现,原来电气焊能够帮助油田解决那么多生产问题,以前想都想不到,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把焊枪是个宝。
让电焊工体面地工作
这几年,贾学志有很多小发明,但是最让他骄傲的,还是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在贾学志看来,电气焊工作太苦了,无论夏天多热,都得头顶烈日在火光边炙烤;无论冬天多冷,躺在地上是家常便饭……
从手握焊枪那天起,如何让电焊工能更轻松体面地工作,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
这些年,自动焊装备在大口径金属管道已经应用成熟,但在小口径管道上,即使目前国内最好的焊接方式——氩弧自动焊的工作效率也不高,无法完全满足油田地面管网的生产需要。
他带着团队展开研究,查阅资料,反复构思,做出设备再反复调试,比如“时间到秒、质量到克”,焊一圈准确计算到秒,一秒也不能差;使用焊条要计算到克,一点也不能少……对贾学志来说,每次创新都是一次自我革命。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被成功研制出来,不仅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两到三倍,还大大降低了电焊工的劳动强度,员工只要利用设备遥控,就能轻松完成焊接工作。
目前,胜利油田已经有3台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投入使用,今年还将再批复投用5台。贾学志还受邀参加山东省特种设备焊接技术论坛,对这台自动焊设备的研发应用情况进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