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帮助企业跨越创业“死亡谷”
2024-05-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5月10日,记者在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镭测创芯)了解到,一台激光雷达设备通过三维扫描,可以将万米范围内的风场信息变成可视化数据,不仅能观测风,还能预测风。
“这项技术20多年前就在中国海洋大学产生,曾为北京冬奥会、珠峰科考提供气象保障,却没有及时走出实验室。”镭测创芯董事长吴松华说,在政府支持下,科研人员匹配上了市场开发团队,引入天使投资,短短5年时间,公司的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
按照著名的创业“死亡谷”理论,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都会有一个风险极大的“死亡谷”阶段,这个时期创业的失败率是最高的。“从大学实验室的技术走向工业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从技术到工程的鸿沟需要跨越。”对此,吴松华深有体会,在创业过程中,青岛市在办公场所、人才政策、绿色通道、融资政策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让科学家团队能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大胆创业,“企业创业跨越鸿沟的第一步,走得很舒坦”。
5年时间里,公司稳扎稳打,集中解决了激光雷达信号处理和光源技术,使雷达的处理速度、集成度、可靠性和成本优势大幅提高,并且通过的算法和数据处理,延伸到下游的各个行业。目前企业已完成了4个系列10余款大气海洋激光雷达产品的业务化应用,覆盖地基、船载、机载各种平台。
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报告发布。其中,镭测创芯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被写入报告中。
“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加有效率。”吴松华说,未来几年内,镭测创芯将持续聚焦“专精特新”赛道,构建大气海洋激光雷达上下游产业链,预期未来三到四年内达到科创板上市条件。
“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互关联,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在持续做好新经济企业培育方面,打造“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阶梯式培育成长赛道,建立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系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多年发展,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研发,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开拓了新的增长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青岛市通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科技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帮助企业跨越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死亡之谷”,推动民营企业的组织优化和产业升级。其中,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民企时间”议题等各种形式,形成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听取企业家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和相关建议诉求,为相关部门更精准地制定政策、更贴切地服务企业提供借鉴。
镭测创芯去年参加了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会议的“民企时间”议题。在这个“零距离”“一企一策”的政企交流沟通平台上,民营企业家敞开心扉畅谈想法、分享经验,有问题随时提出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能现场解答的马上解答,不能及时解决的建立台账,后续跟进解决。
凭借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青岛民营经济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累计培育190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83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月10日,记者在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镭测创芯)了解到,一台激光雷达设备通过三维扫描,可以将万米范围内的风场信息变成可视化数据,不仅能观测风,还能预测风。
“这项技术20多年前就在中国海洋大学产生,曾为北京冬奥会、珠峰科考提供气象保障,却没有及时走出实验室。”镭测创芯董事长吴松华说,在政府支持下,科研人员匹配上了市场开发团队,引入天使投资,短短5年时间,公司的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
按照著名的创业“死亡谷”理论,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都会有一个风险极大的“死亡谷”阶段,这个时期创业的失败率是最高的。“从大学实验室的技术走向工业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从技术到工程的鸿沟需要跨越。”对此,吴松华深有体会,在创业过程中,青岛市在办公场所、人才政策、绿色通道、融资政策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让科学家团队能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大胆创业,“企业创业跨越鸿沟的第一步,走得很舒坦”。
5年时间里,公司稳扎稳打,集中解决了激光雷达信号处理和光源技术,使雷达的处理速度、集成度、可靠性和成本优势大幅提高,并且通过的算法和数据处理,延伸到下游的各个行业。目前企业已完成了4个系列10余款大气海洋激光雷达产品的业务化应用,覆盖地基、船载、机载各种平台。
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报告发布。其中,镭测创芯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被写入报告中。
“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加有效率。”吴松华说,未来几年内,镭测创芯将持续聚焦“专精特新”赛道,构建大气海洋激光雷达上下游产业链,预期未来三到四年内达到科创板上市条件。
“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互关联,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在持续做好新经济企业培育方面,打造“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阶梯式培育成长赛道,建立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系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多年发展,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研发,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开拓了新的增长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青岛市通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科技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帮助企业跨越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死亡之谷”,推动民营企业的组织优化和产业升级。其中,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民企时间”议题等各种形式,形成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听取企业家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和相关建议诉求,为相关部门更精准地制定政策、更贴切地服务企业提供借鉴。
镭测创芯去年参加了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会议的“民企时间”议题。在这个“零距离”“一企一策”的政企交流沟通平台上,民营企业家敞开心扉畅谈想法、分享经验,有问题随时提出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能现场解答的马上解答,不能及时解决的建立台账,后续跟进解决。
凭借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青岛民营经济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累计培育190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83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