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累计投入2亿元建设革命教育基地
让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2024-05-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杜川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东平县接山镇山神庙村,这里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请大家跟我一起聆听革命故事,触摸山神庙村的红色文脉。”5月1日,山神庙115师东进支队后方医院挤满了前来参观的学生。
山神庙村地处偏远山区,在战争年代,这里曾是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的后方医院。如今,东平县在这里投入5000万元,建成了红色教育基地。
“基地占地50余亩,共规划建设了14套主题院落,集教育、研学、旅游于一体。通过《红色山神庙》影视片、后方医院手术室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再现了当年军民一家,同心抗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接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圳说。
东平县拥有县工委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让这里成为一方红色热土。
如何做好红色革命设施保护,让红色革命设施发挥作用成为东平县关注的重点工作。“红色保护与传承永不停步。近年来,我们从建好红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整合全县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阵地,弘扬英烈精神,扎实推进‘英雄城市’建设。”东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曙光说。尽管东平县并不富有,但是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先后投入2亿元建设革命教育阵地。
在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东平革命纪念馆,通过智能技术把实物史料转化为爱国主义、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下午带着孩子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晚上走着就能去大宋不夜城领略千年文化之美。这次来东平,不虚此行。”来自济南的游客孙科强说。
近年来,东平文旅火爆“出圈”。当地整合红色景点资源,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业,探索实施“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旅游片区,去年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
“山水之间,红色相连。我们开发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串珠成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历史场景,传唱英雄事迹,让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乔曙光说。
弘扬红色文化需要讲好红色故事。东平县打造“红动东原”宣传教育品牌,全力办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发动全县群众、机关干部、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水平好的选手,挖掘了一批感染人、激励人的红色故事。
在东平县,传承红色文化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自发行为。东平龙泉红色记忆馆负责人许洪胜自费投资120余万元,设计建设了红色记忆馆。记忆馆展陈丰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到访。
红色基因永续相传,2019年以来,东平参军入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近2000名。全县有511名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兵支书”达到117人,他们带领群众走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全县评选出的“十大优秀党支部书记”中,“兵支书”有5名。目前,已有50名优秀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兵支书”进入东平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人才库。
“东平红色资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举好旗帜走好路,我们将充分发挥好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带领东平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图强,建设一个红色底蕴深厚、绿色产业兴旺、人民幸福满满的新东平。”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表示。
本报通讯员 杜川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东平县接山镇山神庙村,这里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请大家跟我一起聆听革命故事,触摸山神庙村的红色文脉。”5月1日,山神庙115师东进支队后方医院挤满了前来参观的学生。
山神庙村地处偏远山区,在战争年代,这里曾是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的后方医院。如今,东平县在这里投入5000万元,建成了红色教育基地。
“基地占地50余亩,共规划建设了14套主题院落,集教育、研学、旅游于一体。通过《红色山神庙》影视片、后方医院手术室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再现了当年军民一家,同心抗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接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圳说。
东平县拥有县工委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让这里成为一方红色热土。
如何做好红色革命设施保护,让红色革命设施发挥作用成为东平县关注的重点工作。“红色保护与传承永不停步。近年来,我们从建好红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整合全县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阵地,弘扬英烈精神,扎实推进‘英雄城市’建设。”东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曙光说。尽管东平县并不富有,但是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先后投入2亿元建设革命教育阵地。
在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东平革命纪念馆,通过智能技术把实物史料转化为爱国主义、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下午带着孩子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晚上走着就能去大宋不夜城领略千年文化之美。这次来东平,不虚此行。”来自济南的游客孙科强说。
近年来,东平文旅火爆“出圈”。当地整合红色景点资源,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业,探索实施“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旅游片区,去年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
“山水之间,红色相连。我们开发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串珠成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历史场景,传唱英雄事迹,让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乔曙光说。
弘扬红色文化需要讲好红色故事。东平县打造“红动东原”宣传教育品牌,全力办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发动全县群众、机关干部、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水平好的选手,挖掘了一批感染人、激励人的红色故事。
在东平县,传承红色文化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自发行为。东平龙泉红色记忆馆负责人许洪胜自费投资120余万元,设计建设了红色记忆馆。记忆馆展陈丰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到访。
红色基因永续相传,2019年以来,东平参军入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近2000名。全县有511名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兵支书”达到117人,他们带领群众走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全县评选出的“十大优秀党支部书记”中,“兵支书”有5名。目前,已有50名优秀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兵支书”进入东平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人才库。
“东平红色资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举好旗帜走好路,我们将充分发挥好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带领东平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图强,建设一个红色底蕴深厚、绿色产业兴旺、人民幸福满满的新东平。”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