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新兴产业专业园区2023年度考核结果出炉
专业园区“优等生”这样炼成
2024-05-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杨国胜
近日,青岛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3年度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考核结果通报,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以下简称董家口园区)获“优秀”等次,成为“优等生”。
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青岛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打法。自2022年以来,青岛市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布局建设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已先后有7个专业园区挂牌运营。
去年9月揭牌的董家口园区规划面积29.22平方公里,是青岛市规划建设的首批专业园区、全市面积最大的市级专业园区。
“聚焦打造绿色低碳石化产业基地,我们发挥市级专业园区平台集聚作用,加快招大引强,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做大做强以一批百亿元级重点项目和链主企业为骨干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董家口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焦霁表示。
挂牌运营以来,董家口园区推进化工新材料和特钢新材料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低碳烯烃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园中园”,重点打造多元化原料制烯烃等5条产业链。目前,该园区已落地项目69个,总投资1094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589亿元,居青岛市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首。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源。2023年,《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发展若干政策(部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出台,明确提出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园区企业购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并成功转化,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偿定制研发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并实施产业化的,按照不超过实际交易额的3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200万元。
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经济运行团队团队长郑莹莹介绍:“《细则》支持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达3%以上的给予增长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000万元。”
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液体黄金”就是诞生于董家口园区的代表性产品。融入“液体黄金”的“液体黄金轮胎”,抗湿滑性能等级和滚动阻力指标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级标准,耐磨性指标也较传统轮胎提高20%以上,综合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曙光向记者介绍起眼前的一条路式轮胎:“这条轮胎一共行驶了30万公里,参与实验的车一共装配了12条轮胎,行驶完30万公里后,经过测算,累计节油6800升,折合人民币54000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吨。”
“优等生”还体现在对企业服务上。近日,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入使用,顺利完成送电。自搬迁至董家口园区后,该公司先建项目陆续投产,工业产值增加近5倍。根据规划,该公司还将陆续新开工建设双酚A项目、环氧氯丙烷绿色循环经济项目、环氧树脂项目和聚苯乙烯二期项目等,到2025年,用电负荷将增加约243兆瓦。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电气部部长王富春介绍:“此前,我们公司建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随着用电需求的迅速增长,新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迫在眉睫。如今好了,新变电站可以满足多个项目用电需求。我们可以专心抓项目建设和生产了。”据介绍,这个220千伏变电站项目于去年12月开工,仅用5个月时间便投入使用。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成立海湾化学外线配套的项目工作专班,根据各项工程节点,联系建设单位,列出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积极协调供电部门,确保海湾化学顺利完成送电。
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安全监管团队副团队长安庆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结合入企小分队工作机制,和项目联络员一起深入项目一线,主动了解用电需求,一企一策制订用电供电方案,全程现场跟进督办催办,切实帮助解决用电困难,更好地帮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近日,青岛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3年度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考核结果通报,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以下简称董家口园区)获“优秀”等次,成为“优等生”。
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青岛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打法。自2022年以来,青岛市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布局建设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已先后有7个专业园区挂牌运营。
去年9月揭牌的董家口园区规划面积29.22平方公里,是青岛市规划建设的首批专业园区、全市面积最大的市级专业园区。
“聚焦打造绿色低碳石化产业基地,我们发挥市级专业园区平台集聚作用,加快招大引强,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做大做强以一批百亿元级重点项目和链主企业为骨干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董家口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焦霁表示。
挂牌运营以来,董家口园区推进化工新材料和特钢新材料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低碳烯烃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园中园”,重点打造多元化原料制烯烃等5条产业链。目前,该园区已落地项目69个,总投资1094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589亿元,居青岛市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首。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源。2023年,《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发展若干政策(部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出台,明确提出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园区企业购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并成功转化,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偿定制研发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并实施产业化的,按照不超过实际交易额的3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200万元。
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经济运行团队团队长郑莹莹介绍:“《细则》支持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达3%以上的给予增长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000万元。”
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液体黄金”就是诞生于董家口园区的代表性产品。融入“液体黄金”的“液体黄金轮胎”,抗湿滑性能等级和滚动阻力指标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级标准,耐磨性指标也较传统轮胎提高20%以上,综合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曙光向记者介绍起眼前的一条路式轮胎:“这条轮胎一共行驶了30万公里,参与实验的车一共装配了12条轮胎,行驶完30万公里后,经过测算,累计节油6800升,折合人民币54000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吨。”
“优等生”还体现在对企业服务上。近日,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入使用,顺利完成送电。自搬迁至董家口园区后,该公司先建项目陆续投产,工业产值增加近5倍。根据规划,该公司还将陆续新开工建设双酚A项目、环氧氯丙烷绿色循环经济项目、环氧树脂项目和聚苯乙烯二期项目等,到2025年,用电负荷将增加约243兆瓦。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电气部部长王富春介绍:“此前,我们公司建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随着用电需求的迅速增长,新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迫在眉睫。如今好了,新变电站可以满足多个项目用电需求。我们可以专心抓项目建设和生产了。”据介绍,这个220千伏变电站项目于去年12月开工,仅用5个月时间便投入使用。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成立海湾化学外线配套的项目工作专班,根据各项工程节点,联系建设单位,列出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积极协调供电部门,确保海湾化学顺利完成送电。
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安全监管团队副团队长安庆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结合入企小分队工作机制,和项目联络员一起深入项目一线,主动了解用电需求,一企一策制订用电供电方案,全程现场跟进督办催办,切实帮助解决用电困难,更好地帮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