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区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作者: 孟令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陈晨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枣庄大地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枣庄市市中区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的老工业区,过去很长时间都依靠煤炭和水泥产业谋发展,而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转型突围迫在眉睫。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老工业区要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须打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就市中区而言,新质生产力开始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枣庄新远大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远大装备”)生产车间内,工人扫描一下产品编码,就可完成智能化设备出库工作;生产车间外,工人操纵遥控器对防爆锂电池单轨吊机车进行测试,模拟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自动化作业。
  这繁忙的生产景象背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从新质生产力角度讲,这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技术水平更高、质效更好、更可持续等显著特征。
  “我们有两个全国唯一呢!”新远大装备销售副总任龙说,一个是全国唯一的锂电矿用辅助运输设备产学研基地,一个是全国唯一的室外大型试验线,总长度600米,最高点高差32米,仅钢材就用了600多吨。
  一直以来,新远大装备以科研创新为引领,以智能绿色环保制造为导向,以解决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痛点为己任,形成了n项发力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全新格局,公司发展历程总结提炼为12315体系建设,即1个全国首台(套)、2个新起点、3个标委会委员、15项国内同行业领先技术。这些数据承载了新远大装备20多年智慧创新的技术沉淀。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纵观整个市中区,还存在着新兴产业布局不足、总体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新”是一把利剑,就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位于市南工业区的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设现场,人来人往,机器轰鸣。目前,各项建设工程主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6月份可确保交付使用。
  这所由北京凡华教育集团投资创办的职业高等院校,填补了市中区没有职业高等院校的空白,更是让市南工业区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
  学院建成后预计可达到15000人的全日制办学规模,同时配套建设一所6000人规模的中职学校,可以为市中区和枣庄市新增21000个职业教育学位,为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每年输送5000名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城市转型和产业发展。
  市中区结合老城实际,统筹实施市南突破战略,规划建设中兴科学城片区。如今,市南工业区已变身成为产教融合职教园区。
  市中区作为枣庄市中心城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62家市属国有企业,全部集中在市南工业区,曾经创造了枣庄市工业发展的辉煌。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地方国企在2000年前后已基本实行关停并转,近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和大部分老国企处于停滞状态。
  为此,市中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发展瓶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老工业区凤凰涅槃、重塑辉煌,中兴科学城片区成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典范,极大地改变了市南工业区的市容市貌,提升枣庄城市形象。
  今年以来,市中区坚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布局,围绕“6+3”产业深入调研,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挖掘优质科技项目,凝练形成关键技术清单。一大批项目今后将集成推进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产业化,这恰恰是市中区新质生产力快速涌动的表现。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创新。作为老工业区的市中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促进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陈晨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枣庄大地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枣庄市市中区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的老工业区,过去很长时间都依靠煤炭和水泥产业谋发展,而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转型突围迫在眉睫。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老工业区要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须打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就市中区而言,新质生产力开始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枣庄新远大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远大装备”)生产车间内,工人扫描一下产品编码,就可完成智能化设备出库工作;生产车间外,工人操纵遥控器对防爆锂电池单轨吊机车进行测试,模拟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自动化作业。
  这繁忙的生产景象背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从新质生产力角度讲,这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技术水平更高、质效更好、更可持续等显著特征。
  “我们有两个全国唯一呢!”新远大装备销售副总任龙说,一个是全国唯一的锂电矿用辅助运输设备产学研基地,一个是全国唯一的室外大型试验线,总长度600米,最高点高差32米,仅钢材就用了600多吨。
  一直以来,新远大装备以科研创新为引领,以智能绿色环保制造为导向,以解决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痛点为己任,形成了n项发力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全新格局,公司发展历程总结提炼为12315体系建设,即1个全国首台(套)、2个新起点、3个标委会委员、15项国内同行业领先技术。这些数据承载了新远大装备20多年智慧创新的技术沉淀。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纵观整个市中区,还存在着新兴产业布局不足、总体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新”是一把利剑,就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位于市南工业区的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设现场,人来人往,机器轰鸣。目前,各项建设工程主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6月份可确保交付使用。
  这所由北京凡华教育集团投资创办的职业高等院校,填补了市中区没有职业高等院校的空白,更是让市南工业区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
  学院建成后预计可达到15000人的全日制办学规模,同时配套建设一所6000人规模的中职学校,可以为市中区和枣庄市新增21000个职业教育学位,为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每年输送5000名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城市转型和产业发展。
  市中区结合老城实际,统筹实施市南突破战略,规划建设中兴科学城片区。如今,市南工业区已变身成为产教融合职教园区。
  市中区作为枣庄市中心城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62家市属国有企业,全部集中在市南工业区,曾经创造了枣庄市工业发展的辉煌。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地方国企在2000年前后已基本实行关停并转,近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和大部分老国企处于停滞状态。
  为此,市中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发展瓶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老工业区凤凰涅槃、重塑辉煌,中兴科学城片区成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典范,极大地改变了市南工业区的市容市貌,提升枣庄城市形象。
  今年以来,市中区坚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布局,围绕“6+3”产业深入调研,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挖掘优质科技项目,凝练形成关键技术清单。一大批项目今后将集成推进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产业化,这恰恰是市中区新质生产力快速涌动的表现。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创新。作为老工业区的市中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促进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