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博物馆”:四季营业 以农促旅
2024-04-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邢金钰
本报通讯员 潘丹丹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的草莓大棚已接待8000余名游客,目前仍有7000余名游客‘排队’等待进棚采摘。”爱渡农业创始人柳榴分享道,“今年我们的草莓还没接新客户的订单,还有2万个回头客等着发货呢!除此之外,配套的民宿已有700个预订单,还有2000多个客户预约了农家乐餐饮,期待来渡口村体验乡村风情。”
在烟台市福山区清洋河畔,高疃镇渡口村的草莓大棚里,一条人工建造的“小溪”在棚内蜿蜒穿梭,鱼儿在水中游弋。沿溪而建的种植槽整齐排列,草莓植株上的标签注明着丘比特、佐贺、淡雪、梦香等品种名。柳榴自豪地介绍:“我们拥有单体最大的草莓大棚,从39个国家引进了107个草莓品种,加上国内的品种,总数将近200个呢!”
据悉,该草莓大棚是一个高12.5米、长120米、宽80米,总体积12万立方米的5D草莓体验中心,配备了影像监控、智慧管理、一键遥控、水肥一体等设备,加上草莓品种琳琅满目,游客纷纷称赞其为“草莓博物馆”。
“传统滴灌直接使用未处理的井水,温度太低了,会让草莓‘感冒’。”柳榴摘下一颗草莓边吃边解释,“我们采用富含氮、磷、钾、钙等营养物质的养鱼水,经过48小时的沉淀、过滤、适应棚温之后,再对草莓进行滴灌,全程不施农药,种出的草莓可以直接食用,还保留了草莓原本酸酸甜甜的味道。”
由于不同品种的草莓具有不同的温度、湿度习性,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排序和管理。柳榴介绍,目前大棚通过循环水、制冷设备等进行精准控温,实现了草莓大棚全年有果、四季可摘。据了解,爱渡农业2023年累计接待2万余名游客,营业收入达到近500万元,预计2024年全年可接待4万余名游客。
此外,爱渡农业还利用小麦秸秆、杂草、玉米秸秆等材料,研发了无土栽培的特色“种植土”,创新空中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普通大棚最多种植5层草莓,而“草莓博物馆”可种植12层,实现了对空间的高效利用。棚内设有钢琴弹奏区、园林布景,同时开设夜间采摘,成为烟台市旅游的好去处。
福山区高疃镇党委副书记陈锋表示,爱渡农业是福山区“悠然清谷”美丽乡村示范片的“明珠”,不仅通过农业推动了乡村文旅发展,还安置了不少周边村民就业。大棚和民宿日常雇用30多位村民,累计为200余人次创造了就业岗位,就业村民每年可增收近5万元。“多亏我们村有这么个好小伙儿,给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渡口村的潘大姨兴奋不已。
不仅如此,爱渡农业还向全国各地近2000个种植户免费提供了300多万株草莓苗,推广大棚种植经验,同时在全国12个城市签约了种植户,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好草莓。多年来,渡口村因“草莓博物馆”的带动,农旅融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的良性循环。
本报通讯员 潘丹丹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的草莓大棚已接待8000余名游客,目前仍有7000余名游客‘排队’等待进棚采摘。”爱渡农业创始人柳榴分享道,“今年我们的草莓还没接新客户的订单,还有2万个回头客等着发货呢!除此之外,配套的民宿已有700个预订单,还有2000多个客户预约了农家乐餐饮,期待来渡口村体验乡村风情。”
在烟台市福山区清洋河畔,高疃镇渡口村的草莓大棚里,一条人工建造的“小溪”在棚内蜿蜒穿梭,鱼儿在水中游弋。沿溪而建的种植槽整齐排列,草莓植株上的标签注明着丘比特、佐贺、淡雪、梦香等品种名。柳榴自豪地介绍:“我们拥有单体最大的草莓大棚,从39个国家引进了107个草莓品种,加上国内的品种,总数将近200个呢!”
据悉,该草莓大棚是一个高12.5米、长120米、宽80米,总体积12万立方米的5D草莓体验中心,配备了影像监控、智慧管理、一键遥控、水肥一体等设备,加上草莓品种琳琅满目,游客纷纷称赞其为“草莓博物馆”。
“传统滴灌直接使用未处理的井水,温度太低了,会让草莓‘感冒’。”柳榴摘下一颗草莓边吃边解释,“我们采用富含氮、磷、钾、钙等营养物质的养鱼水,经过48小时的沉淀、过滤、适应棚温之后,再对草莓进行滴灌,全程不施农药,种出的草莓可以直接食用,还保留了草莓原本酸酸甜甜的味道。”
由于不同品种的草莓具有不同的温度、湿度习性,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排序和管理。柳榴介绍,目前大棚通过循环水、制冷设备等进行精准控温,实现了草莓大棚全年有果、四季可摘。据了解,爱渡农业2023年累计接待2万余名游客,营业收入达到近500万元,预计2024年全年可接待4万余名游客。
此外,爱渡农业还利用小麦秸秆、杂草、玉米秸秆等材料,研发了无土栽培的特色“种植土”,创新空中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普通大棚最多种植5层草莓,而“草莓博物馆”可种植12层,实现了对空间的高效利用。棚内设有钢琴弹奏区、园林布景,同时开设夜间采摘,成为烟台市旅游的好去处。
福山区高疃镇党委副书记陈锋表示,爱渡农业是福山区“悠然清谷”美丽乡村示范片的“明珠”,不仅通过农业推动了乡村文旅发展,还安置了不少周边村民就业。大棚和民宿日常雇用30多位村民,累计为200余人次创造了就业岗位,就业村民每年可增收近5万元。“多亏我们村有这么个好小伙儿,给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渡口村的潘大姨兴奋不已。
不仅如此,爱渡农业还向全国各地近2000个种植户免费提供了300多万株草莓苗,推广大棚种植经验,同时在全国12个城市签约了种植户,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好草莓。多年来,渡口村因“草莓博物馆”的带动,农旅融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