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
“宣讲+”让理论直抵群众心间
2024-04-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李梦磊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近日,在海阳市龙山街道鲁古埠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里看非遗 宣讲声中润我心”主题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活动邀请烟台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修丽娟传授剪纸的理论知识和技巧,除了社区剪纸爱好者,还吸引了不少辖区内的青年学子参与其中。
活动中,修丽娟围绕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承进行了宣讲,随后手把手教大家折纸、翻纸、剪纸,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巧妙地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相比于剪出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让这门技艺如何传承下去。”修丽娟表示,这种“宣讲+非遗”模式,将群众性宣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宣讲+文艺”,让艺术化宣讲更接地气、入民心;“宣讲+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宣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红色故事”,通过开展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宣讲会,缅怀革命先烈,增强爱国情怀;“宣讲+科普”,面对面向群众讲解科普知识,满足群众对科普服务的需求……为进一步丰富理论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今年以来,烟台各区市立足基层需求、整合自身优势,围绕春节、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创新“宣讲+”模式,盘活宣讲资源,努力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
连日来,龙口市农业农村局吸纳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的本地“土专家”,组建“农耕物语”镇村两级宣讲小分队,奔走在田间地头开展宣讲20余场,惠及农户500余人次,将惠民政策、技术管理经验等“理论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莱阳市则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下乡”、普法宣传等活动,拓展“青年轩”“楼栋课堂”“拉呱屋”等宣讲阵地,开展“宣讲+政策解读”“宣讲+为民服务”等系列活动,让宣讲走“新”更走“心”,在互动交流中把理论知识讲实、讲透。
在栖霞市庄园街道杜家庄村,形似石头、隐藏起来的20个小音响,覆盖了全村各个角落。它们既在合理时段播放理论政策、红色故事、先进事迹等内容,又将每月的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学习内容同步传递给村民。朴素的语言加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小音响成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渠道。而在牟平区莒格庄镇,31个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均组建了一支由联络员、党员等构成的“小板凳宣讲队”,积极推广“板凳上的宣讲”。
在“活”上做文章,在“实”上下深功,今年以来,烟台市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节、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等主题,开展“宣讲+文艺”“宣讲+赶大集”“宣讲+志愿服务”等宣讲500余场。该市还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策划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学雷锋 立新功”等主题宣讲报告会、比赛、集中展示活动160余场;围绕党员干部理论需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两会”精神宣讲等5600余场。依托宣讲名人名嘴,在芝罘、蓬莱、龙口率先挂牌成立宣讲工作室4个,并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余场。
本报通讯员 李梦磊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近日,在海阳市龙山街道鲁古埠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里看非遗 宣讲声中润我心”主题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活动邀请烟台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修丽娟传授剪纸的理论知识和技巧,除了社区剪纸爱好者,还吸引了不少辖区内的青年学子参与其中。
活动中,修丽娟围绕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承进行了宣讲,随后手把手教大家折纸、翻纸、剪纸,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巧妙地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相比于剪出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让这门技艺如何传承下去。”修丽娟表示,这种“宣讲+非遗”模式,将群众性宣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宣讲+文艺”,让艺术化宣讲更接地气、入民心;“宣讲+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宣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红色故事”,通过开展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宣讲会,缅怀革命先烈,增强爱国情怀;“宣讲+科普”,面对面向群众讲解科普知识,满足群众对科普服务的需求……为进一步丰富理论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今年以来,烟台各区市立足基层需求、整合自身优势,围绕春节、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创新“宣讲+”模式,盘活宣讲资源,努力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
连日来,龙口市农业农村局吸纳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的本地“土专家”,组建“农耕物语”镇村两级宣讲小分队,奔走在田间地头开展宣讲20余场,惠及农户500余人次,将惠民政策、技术管理经验等“理论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莱阳市则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下乡”、普法宣传等活动,拓展“青年轩”“楼栋课堂”“拉呱屋”等宣讲阵地,开展“宣讲+政策解读”“宣讲+为民服务”等系列活动,让宣讲走“新”更走“心”,在互动交流中把理论知识讲实、讲透。
在栖霞市庄园街道杜家庄村,形似石头、隐藏起来的20个小音响,覆盖了全村各个角落。它们既在合理时段播放理论政策、红色故事、先进事迹等内容,又将每月的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学习内容同步传递给村民。朴素的语言加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小音响成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渠道。而在牟平区莒格庄镇,31个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均组建了一支由联络员、党员等构成的“小板凳宣讲队”,积极推广“板凳上的宣讲”。
在“活”上做文章,在“实”上下深功,今年以来,烟台市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节、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等主题,开展“宣讲+文艺”“宣讲+赶大集”“宣讲+志愿服务”等宣讲500余场。该市还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策划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学雷锋 立新功”等主题宣讲报告会、比赛、集中展示活动160余场;围绕党员干部理论需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两会”精神宣讲等5600余场。依托宣讲名人名嘴,在芝罘、蓬莱、龙口率先挂牌成立宣讲工作室4个,并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