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024-04-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蓬勃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如同守护新质生产力的坚盾,为其培育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保护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开展集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及导航运用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预审新纪录
筑牢创新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保护中心围绕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坚持不限量、不间断受理模式,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高价值发明专利快速授权量突破1万件,助力实现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的预期目标。今年,省保护中心积极争取获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批量预审审查试点工作,开通高层次人才预审服务“直通车”,驱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获得专利保护。承担该试点以来,省保护中心走进省内1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同一研发项目涉及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预审集中“打包”受理,实现同时间、成规模、族群式“专利包”集中授权,助攻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一方面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省保护中心运行3年来,积极推动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快速授权,全力服务我省“十强”产业、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创新发展,服务范围覆盖全省7219家创新主体,其中专精特新企业2497家、上市企业81家,2023年专利快速预审申请审查量超过1.5万件,居全国保护中心第二位,为科技创新筑牢坚实基础,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引擎。
维权新突破
保障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速度和力度关系到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的效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省保护中心全力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加快案件办理进程,实现整体办案周期相比法定办案时限压缩50%以上,最短结案周期为1天。2023年支撑行政裁决和行政执法751件,办理维权援助案件204件,与公安、海关、检察、法院、仲裁、版权等部门联合办案35次,加速保障创新成果。今年3月,接受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对58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开展调解,成功率达66%,创造诉前调解新高度,相关经验得到推广。
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动能。省保护中心开展复审无效多模式审理试点工作,已为涉及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的29件复审请求案件提供优先审查服务。为完善境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省保护中心设立香港维权工作站,畅通山东驻港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通道。为探索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在青州市设立全省首个“省—市—县—镇街—园区”五级联动试点,实现了基层一线知识产权案件“近距离、地毯式、加速度、高质量、全链条”保护。
导航新领域
指引产业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省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导航工作,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以引导和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形成高效能生产力。开展专利导航分析服务30余次,指引浪潮、海尔等龙头企业调整研发项目12个,规划专利族群布局23项,促进专利转化16项,降低直接研发成本180余万元;实施精准专利导航服务,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商业航天海上卫星发射、交通安全设施等场景,有力激发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活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便捷的数据流动、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制定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要素与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协同融合,已成为当前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省保护中心自2023年以来,全面承担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积极探索破题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新领域,现累计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169件,发放登记证书100张,存证393件,以工作实践为企业赋新能促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产业深度融合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省保护中心将持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协同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预审新纪录
筑牢创新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保护中心围绕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坚持不限量、不间断受理模式,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高价值发明专利快速授权量突破1万件,助力实现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的预期目标。今年,省保护中心积极争取获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批量预审审查试点工作,开通高层次人才预审服务“直通车”,驱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获得专利保护。承担该试点以来,省保护中心走进省内1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同一研发项目涉及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预审集中“打包”受理,实现同时间、成规模、族群式“专利包”集中授权,助攻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一方面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省保护中心运行3年来,积极推动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快速授权,全力服务我省“十强”产业、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创新发展,服务范围覆盖全省7219家创新主体,其中专精特新企业2497家、上市企业81家,2023年专利快速预审申请审查量超过1.5万件,居全国保护中心第二位,为科技创新筑牢坚实基础,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引擎。
维权新突破
保障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速度和力度关系到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的效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省保护中心全力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加快案件办理进程,实现整体办案周期相比法定办案时限压缩50%以上,最短结案周期为1天。2023年支撑行政裁决和行政执法751件,办理维权援助案件204件,与公安、海关、检察、法院、仲裁、版权等部门联合办案35次,加速保障创新成果。今年3月,接受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对58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开展调解,成功率达66%,创造诉前调解新高度,相关经验得到推广。
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动能。省保护中心开展复审无效多模式审理试点工作,已为涉及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的29件复审请求案件提供优先审查服务。为完善境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省保护中心设立香港维权工作站,畅通山东驻港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通道。为探索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在青州市设立全省首个“省—市—县—镇街—园区”五级联动试点,实现了基层一线知识产权案件“近距离、地毯式、加速度、高质量、全链条”保护。
导航新领域
指引产业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省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导航工作,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以引导和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形成高效能生产力。开展专利导航分析服务30余次,指引浪潮、海尔等龙头企业调整研发项目12个,规划专利族群布局23项,促进专利转化16项,降低直接研发成本180余万元;实施精准专利导航服务,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商业航天海上卫星发射、交通安全设施等场景,有力激发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活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便捷的数据流动、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制定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要素与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协同融合,已成为当前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省保护中心自2023年以来,全面承担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积极探索破题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新领域,现累计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169件,发放登记证书100张,存证393件,以工作实践为企业赋新能促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产业深度融合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省保护中心将持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协同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