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创新企业合作模式,实现锂电产业互补联动

上下楼即上下游 产业园即产业链

2024-04-19 作者: 孟令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4月14日,在位于枣庄市台儿庄经济开发区锂电产业园内的山东启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力元)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合浆、涂布、辊压、分选……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启力元3GWh高端锂离子电池项目是2023年省重点项目,也是枣庄市重点锂电项目,共投入3条高端锂电池生产线和10条PACK生产线,可形成3GWh电芯和2.6GWh PACK的年产能。“启力元新能源产品(高倍率锂电池)广泛用于电动工具储能、家电储能、户外便捷式储能箱及光伏储能柜。”启力元总经理助理万红波说,企业从材料到产品生产已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体系,对于市场波动,企业依靠自身的平衡体系可有效保持稳定发展。此外,企业正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第四代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研发。
  在锂电池负极烘烤车间,机器轰鸣,技术工人紧盯仪器,观察参数变化。在生产锂电池时,需要将负极烘烤一段时间,以去除表面的水分和溶剂。对于一般的锂电池来说,负极的烘烤温度在120℃左右,持续1-2小时。
  “这里蒸烤所需的能耗来自蒸汽。”万红波说,得益于企业紧挨着王晁热电厂,热电厂产生的蒸汽通过一根管道传送给启力元。粗略估算,单工序就可节约40%的能耗。
  有了蒸汽“邻墙供应”的经验,启力元开始琢磨电解液的“邻墙合作”。目前,企业正在同丰元等企业对接合作,拟通过建设管道实现电解液直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本地化率。
  一墙之隔的山东天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和新材料)由王晁集团和宁波君祥新能源合作建设,其产品是启力元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之一。连日来,天和新材料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电解液配制釜屏幕闪烁,马力全开在生产。“目前,车间配置各类生产、检测设备50余台套,新上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3万吨。”天和新材料副总经理梁振洋说。
  选择在枣庄落户,启力元有自己的考量。启力元制造中心总监柳波潭解释,仅一墙之隔的天和新材料可实现隔墙直供。“而天科材料距离我们也仅5分钟车程,可大幅度减少运营成本,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台儿庄区为强化本地产业配套,增强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合作模式,促成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互补联动。
  锂电企业,在台儿庄不仅可以互补联动,甚至还可以共享共用。盛维主要生产异形锂电池,其下游电子烟项目配套PACK生产线13条,主要生产13、14系列异形锂电池以及13、16、17、18系列聚合物锂电池,年产能1.7亿组以上,实现了生产线前端共享。具体来说,盛维、林跃两家企业的前端工序“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条”等设备共享共用,林跃新能源只需投入后端设备,而且管理团队互用,可节省设备投入1200万元,节省用工成本约30万元/年。
  记者注意到,这两家企业共用四层厂房,建筑容积率超过了2.6,实现了工业上楼、集约用地,形成了“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发展局面,企业通过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减少了同质化竞争,促进了台儿庄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
  台儿庄区锂电新能源产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加速崛起。先后培育了丰元股份、天科新能源、电立得等锂电企业,招引了欣安创能、启力元等补链强链项目,形成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PACK组—储能装备—回收拆解”全产业链条。去年,7个锂电产业链项目投产,15家锂电企业营收增长190%。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4月14日,在位于枣庄市台儿庄经济开发区锂电产业园内的山东启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力元)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合浆、涂布、辊压、分选……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启力元3GWh高端锂离子电池项目是2023年省重点项目,也是枣庄市重点锂电项目,共投入3条高端锂电池生产线和10条PACK生产线,可形成3GWh电芯和2.6GWh PACK的年产能。“启力元新能源产品(高倍率锂电池)广泛用于电动工具储能、家电储能、户外便捷式储能箱及光伏储能柜。”启力元总经理助理万红波说,企业从材料到产品生产已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体系,对于市场波动,企业依靠自身的平衡体系可有效保持稳定发展。此外,企业正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第四代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研发。
  在锂电池负极烘烤车间,机器轰鸣,技术工人紧盯仪器,观察参数变化。在生产锂电池时,需要将负极烘烤一段时间,以去除表面的水分和溶剂。对于一般的锂电池来说,负极的烘烤温度在120℃左右,持续1-2小时。
  “这里蒸烤所需的能耗来自蒸汽。”万红波说,得益于企业紧挨着王晁热电厂,热电厂产生的蒸汽通过一根管道传送给启力元。粗略估算,单工序就可节约40%的能耗。
  有了蒸汽“邻墙供应”的经验,启力元开始琢磨电解液的“邻墙合作”。目前,企业正在同丰元等企业对接合作,拟通过建设管道实现电解液直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本地化率。
  一墙之隔的山东天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和新材料)由王晁集团和宁波君祥新能源合作建设,其产品是启力元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之一。连日来,天和新材料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电解液配制釜屏幕闪烁,马力全开在生产。“目前,车间配置各类生产、检测设备50余台套,新上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3万吨。”天和新材料副总经理梁振洋说。
  选择在枣庄落户,启力元有自己的考量。启力元制造中心总监柳波潭解释,仅一墙之隔的天和新材料可实现隔墙直供。“而天科材料距离我们也仅5分钟车程,可大幅度减少运营成本,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台儿庄区为强化本地产业配套,增强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合作模式,促成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互补联动。
  锂电企业,在台儿庄不仅可以互补联动,甚至还可以共享共用。盛维主要生产异形锂电池,其下游电子烟项目配套PACK生产线13条,主要生产13、14系列异形锂电池以及13、16、17、18系列聚合物锂电池,年产能1.7亿组以上,实现了生产线前端共享。具体来说,盛维、林跃两家企业的前端工序“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条”等设备共享共用,林跃新能源只需投入后端设备,而且管理团队互用,可节省设备投入1200万元,节省用工成本约30万元/年。
  记者注意到,这两家企业共用四层厂房,建筑容积率超过了2.6,实现了工业上楼、集约用地,形成了“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发展局面,企业通过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减少了同质化竞争,促进了台儿庄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
  台儿庄区锂电新能源产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加速崛起。先后培育了丰元股份、天科新能源、电立得等锂电企业,招引了欣安创能、启力元等补链强链项目,形成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PACK组—储能装备—回收拆解”全产业链条。去年,7个锂电产业链项目投产,15家锂电企业营收增长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