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美日同盟新升级搅局亚太安全

2024-04-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孙文竹

  4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白宫举行会晤。此次峰会强调美日“全球伙伴关系”定位,就防务合作等议题达成近70项协议,并拟对《日美安保条约》进行“60余年来最大规模升级”,标志着美日同盟迎来“新时代”“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美日同盟炒作“严峻安全环境”,以“应对威胁”为名,行强化霸权之实,应当引起周边国家的普遍警惕。
军事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
  此次美日峰会的最主要看点,在于调整美日同盟的军事架构,提升一体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同盟的进攻性。峰会发表的共同声明认可了近期日本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寻求发展“反击能力”等显然背离和平宪法精神与“专守防卫”原则的种种动作,欢迎日本“大幅增加防卫力量”。美日计划重组升级驻日美军司令部,以便将日本自卫队纳入美方主导的指挥体系,实现军事指挥系统的一体化。新的驻日美军司令部将与日本自卫队拟在今年年底建立的“统合作战司令部”对接,为两国在共享情报物资、实施联合军演、制定作战规划等方面相互协调创造便利,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与联合作战能力。
  此外,两国还将探讨军备方面的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装备技术合作,继续开展新型导弹及导弹拦截技术方面的联合研发,新设共同开发军事装备的磋商机制,还拟成立“军事工业委员会”,以利用日本的工业能力弥补美国国防生产能力的不足。两国还计划在探月、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维护尖端技术优势,巩固“小院高墙”。
  “美日+”小多边合作制造阵营对立
  美日同盟升级的另一重要特征,在于大力推动美日菲、美日澳印、美日韩等“小多边”合作,试图将日本打造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同盟体系内部的“第二轴心”。这些“小多边”安全机制彼此配合,相互补充,逐渐形成阵营化的同盟网络,为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紧随此次美日峰会之后,美日菲三国首脑于4月11日举行首次三边峰会,标志着美日菲合作机制迈上新台阶。峰会共同声明充斥意识形态色彩,强调三国作为“印太海洋民主国家”的共同身份和建立“自由开放印太秩序”、维护“航行与飞越自由”的“共同愿景”,试图通过“价值观导向”塑造地区舆论。三国颠倒黑白,炒作“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正当维权行动污蔑为“胁迫”“霸凌”,误导欺骗国际社会。
  在拓展地区影响力层面,此类“小多边”合作机制亦持续发力。如美日承诺继续以提供海警船只等方式支持菲提升“海洋安保能力”,计划开展更多的三边海上联合巡航及演习活动,支持菲在南海“合法争取权益”。此前不久,美日菲澳四国海军在菲附近海域举行了首次联合演习,通过反潜战训练等形式“秀肌肉”“秀团结”。美日还探讨日本与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在先进军事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并试图将安全合作外溢到经济领域,通过“友岸外包”推动对华“脱钩断链”,阻挠中国进一步提升地区影响力。
  地缘政治操弄或成地区动荡之源
  美日合力升级同盟,反映出二者执念于维护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试图通过影响和塑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来“竞赢中国”。对美国而言,“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在于尽可能整合盟友资源为己所用,在中美国力差距不断缩小背景下,总体上依然维持一定的“优势地位”,用以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为此不惜纵容日本“再军备化”。日本则一心谋求重塑自身国际政治与安全地位,通过追随美国换取其支持日本“走出战后”,为日成为“军事大国”“政治大国”背书。
  美日炒作“中国威胁论”、挑动冲突摩擦,意在以安全热点问题为抓手介入亚太地区局势,煽动牵引菲律宾等地区国家加入其主导的排他性同盟,打造“遏华新前沿”。这一冷战色彩浓厚的战略思路,背离了亚太地区和平、发展、团结、合作的大方向,或将给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蒙上阴影。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孙文竹

  4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白宫举行会晤。此次峰会强调美日“全球伙伴关系”定位,就防务合作等议题达成近70项协议,并拟对《日美安保条约》进行“60余年来最大规模升级”,标志着美日同盟迎来“新时代”“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美日同盟炒作“严峻安全环境”,以“应对威胁”为名,行强化霸权之实,应当引起周边国家的普遍警惕。
军事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
  此次美日峰会的最主要看点,在于调整美日同盟的军事架构,提升一体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同盟的进攻性。峰会发表的共同声明认可了近期日本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寻求发展“反击能力”等显然背离和平宪法精神与“专守防卫”原则的种种动作,欢迎日本“大幅增加防卫力量”。美日计划重组升级驻日美军司令部,以便将日本自卫队纳入美方主导的指挥体系,实现军事指挥系统的一体化。新的驻日美军司令部将与日本自卫队拟在今年年底建立的“统合作战司令部”对接,为两国在共享情报物资、实施联合军演、制定作战规划等方面相互协调创造便利,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与联合作战能力。
  此外,两国还将探讨军备方面的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装备技术合作,继续开展新型导弹及导弹拦截技术方面的联合研发,新设共同开发军事装备的磋商机制,还拟成立“军事工业委员会”,以利用日本的工业能力弥补美国国防生产能力的不足。两国还计划在探月、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维护尖端技术优势,巩固“小院高墙”。
  “美日+”小多边合作制造阵营对立
  美日同盟升级的另一重要特征,在于大力推动美日菲、美日澳印、美日韩等“小多边”合作,试图将日本打造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同盟体系内部的“第二轴心”。这些“小多边”安全机制彼此配合,相互补充,逐渐形成阵营化的同盟网络,为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紧随此次美日峰会之后,美日菲三国首脑于4月11日举行首次三边峰会,标志着美日菲合作机制迈上新台阶。峰会共同声明充斥意识形态色彩,强调三国作为“印太海洋民主国家”的共同身份和建立“自由开放印太秩序”、维护“航行与飞越自由”的“共同愿景”,试图通过“价值观导向”塑造地区舆论。三国颠倒黑白,炒作“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正当维权行动污蔑为“胁迫”“霸凌”,误导欺骗国际社会。
  在拓展地区影响力层面,此类“小多边”合作机制亦持续发力。如美日承诺继续以提供海警船只等方式支持菲提升“海洋安保能力”,计划开展更多的三边海上联合巡航及演习活动,支持菲在南海“合法争取权益”。此前不久,美日菲澳四国海军在菲附近海域举行了首次联合演习,通过反潜战训练等形式“秀肌肉”“秀团结”。美日还探讨日本与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在先进军事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并试图将安全合作外溢到经济领域,通过“友岸外包”推动对华“脱钩断链”,阻挠中国进一步提升地区影响力。
  地缘政治操弄或成地区动荡之源
  美日合力升级同盟,反映出二者执念于维护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试图通过影响和塑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来“竞赢中国”。对美国而言,“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在于尽可能整合盟友资源为己所用,在中美国力差距不断缩小背景下,总体上依然维持一定的“优势地位”,用以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为此不惜纵容日本“再军备化”。日本则一心谋求重塑自身国际政治与安全地位,通过追随美国换取其支持日本“走出战后”,为日成为“军事大国”“政治大国”背书。
  美日炒作“中国威胁论”、挑动冲突摩擦,意在以安全热点问题为抓手介入亚太地区局势,煽动牵引菲律宾等地区国家加入其主导的排他性同盟,打造“遏华新前沿”。这一冷战色彩浓厚的战略思路,背离了亚太地区和平、发展、团结、合作的大方向,或将给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