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传说何解
2024-04-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田可新 周芯民
传统文化习惯用故事传说把名医“神化”。
比如,在《独异志》里有一则华佗用狗腿治疮的故事。相传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因为长期以来右膝上的疮不断往外流脓水,所以过了结婚年龄也仍没有嫁人。华佗看过后,则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趁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腿,拴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出来,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又如,橘井泉香的故事。传说在西汉,湖南郴州人苏耽以其善良和孝顺在家乡闻名。成仙之前,苏耽对母亲说:“明年这里会有一场大流行病,我们的井水和橘子树可以治病。如果有人生病,你可以给他一升井水和一片橘子叶,煎服后就会痊愈”。第二年,该地区暴发了瘟疫,苏耽的母亲用井水和橘子叶为病人治病,治好了很多人。所以,当地人把苏耽奉为神仙。橘井泉香的故事就此流传开来。
关于神医的这些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奇幻的情节展示了神医治病救人的过程。站在古代病患的立场上,传说本身只是个寄情的载体,那些被治好的人们,对于名医的恩德无以为报,就用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口口相传,来讲述这份救命的恩情。而这样的传播方式,要实现最广泛、最深远的传播,须得将事件讲述得饱满乃至神奇,效果才立竿见影。这种主观意愿是可以理解和共情的。斗转星移,后世在早期的传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几分传奇性的演绎,让医术走向绝技甚至神乎其神,其中依旧蕴含着百姓崇敬之情,大众也借此不断固化普世崇医的信仰,进而达成自我祈求健康祥泰的朴素心愿。
世间就有不少关于神医庙宇的传说,拜神医已经具备满满的仪式感,甚至成为地方风俗。据清道光《长乐县志》载:“华佗庙在禅定寺,先是邑钟秉勤官江苏盐城尉,县有华佗庙,求药者甚骏……至今求药者自远而至,香火极盛。”
清人汪启淑的《水曹清暇录》讲得更震撼——“徐孝子万侯张家庄人,力田养母,暇则操舟为活,母病无力延医。邑中华佗庙,素灵应,祈签得烈马真心丹,详解不得,一夕忽悟……或剖心可疗,乃持刀刃入庙拜祷而剖取心。恍惚神语之曰:‘无伤去前心,有后心归,加天南星与姜饮,母当即愈……’自视创处,不血不痛。”
神医绝不是因这些传说才流芳千古。大量的治愈病例、经方验方、医学思想体系,才是他们得以受后世敬仰的根本原因。不少名医喜欢到各地游历,受其医术恩泽者不计其数,留下一段段妙手回春的佳话。明代医生闵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门,一一应之不厌;医生赵梦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明代医生潘文元救人无数从不计报酬,行医30年,家中一贫如洗。他死后,当地百姓悲痛欲绝……正是因为这些名医注重医德和医术的统一、强调主体的道德修养、强调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高尚情操,令百姓感佩,得以世代传颂。
中医作为一门学科,拥有自己的思辨系统用以理解人体,理解人体与宇宙、人体与环境、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系统使得中医不是一种单纯的治病之术,更是处世、养生、强身、防疫、疗疾之道,进一步精巧地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经络、气血、穴位等学说别具特色,在西医主导的现代医学体系下,却往往被加上“不科学”的标签。而传说故事并不在中医这个系统内,但更容易被看作中医“不科学”的例证。加之一些伪中医鱼目混珠,在当下也搞起所谓“神化”案例,用虚假故事进行宣传、招摇撞骗,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更将板子打在中医中药的身上,严重污名化了祖国传统医学,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如今,我们要全面正视传统医学,用一种开放的思想深入认识这门学科,辩证地观察,以此参透更多的道理和智慧。
传统文化习惯用故事传说把名医“神化”。
比如,在《独异志》里有一则华佗用狗腿治疮的故事。相传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因为长期以来右膝上的疮不断往外流脓水,所以过了结婚年龄也仍没有嫁人。华佗看过后,则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趁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腿,拴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出来,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又如,橘井泉香的故事。传说在西汉,湖南郴州人苏耽以其善良和孝顺在家乡闻名。成仙之前,苏耽对母亲说:“明年这里会有一场大流行病,我们的井水和橘子树可以治病。如果有人生病,你可以给他一升井水和一片橘子叶,煎服后就会痊愈”。第二年,该地区暴发了瘟疫,苏耽的母亲用井水和橘子叶为病人治病,治好了很多人。所以,当地人把苏耽奉为神仙。橘井泉香的故事就此流传开来。
关于神医的这些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奇幻的情节展示了神医治病救人的过程。站在古代病患的立场上,传说本身只是个寄情的载体,那些被治好的人们,对于名医的恩德无以为报,就用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口口相传,来讲述这份救命的恩情。而这样的传播方式,要实现最广泛、最深远的传播,须得将事件讲述得饱满乃至神奇,效果才立竿见影。这种主观意愿是可以理解和共情的。斗转星移,后世在早期的传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几分传奇性的演绎,让医术走向绝技甚至神乎其神,其中依旧蕴含着百姓崇敬之情,大众也借此不断固化普世崇医的信仰,进而达成自我祈求健康祥泰的朴素心愿。
世间就有不少关于神医庙宇的传说,拜神医已经具备满满的仪式感,甚至成为地方风俗。据清道光《长乐县志》载:“华佗庙在禅定寺,先是邑钟秉勤官江苏盐城尉,县有华佗庙,求药者甚骏……至今求药者自远而至,香火极盛。”
清人汪启淑的《水曹清暇录》讲得更震撼——“徐孝子万侯张家庄人,力田养母,暇则操舟为活,母病无力延医。邑中华佗庙,素灵应,祈签得烈马真心丹,详解不得,一夕忽悟……或剖心可疗,乃持刀刃入庙拜祷而剖取心。恍惚神语之曰:‘无伤去前心,有后心归,加天南星与姜饮,母当即愈……’自视创处,不血不痛。”
神医绝不是因这些传说才流芳千古。大量的治愈病例、经方验方、医学思想体系,才是他们得以受后世敬仰的根本原因。不少名医喜欢到各地游历,受其医术恩泽者不计其数,留下一段段妙手回春的佳话。明代医生闵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门,一一应之不厌;医生赵梦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明代医生潘文元救人无数从不计报酬,行医30年,家中一贫如洗。他死后,当地百姓悲痛欲绝……正是因为这些名医注重医德和医术的统一、强调主体的道德修养、强调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高尚情操,令百姓感佩,得以世代传颂。
中医作为一门学科,拥有自己的思辨系统用以理解人体,理解人体与宇宙、人体与环境、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系统使得中医不是一种单纯的治病之术,更是处世、养生、强身、防疫、疗疾之道,进一步精巧地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经络、气血、穴位等学说别具特色,在西医主导的现代医学体系下,却往往被加上“不科学”的标签。而传说故事并不在中医这个系统内,但更容易被看作中医“不科学”的例证。加之一些伪中医鱼目混珠,在当下也搞起所谓“神化”案例,用虚假故事进行宣传、招摇撞骗,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更将板子打在中医中药的身上,严重污名化了祖国传统医学,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如今,我们要全面正视传统医学,用一种开放的思想深入认识这门学科,辩证地观察,以此参透更多的道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