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信用+调解”提升治理效能

2024-04-12 作者: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刘涛 通讯员 赵成强 报道
  本报泰安讯 今年,泰安市岱岳区范镇积极探索开展“信用+调解”基层治理模式,让美德信用之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引导和支持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合法合理表达诉求,提升治理效能,塑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坚持阵地下沉,关口前移,通过召开“为民协商”会议,不断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积极探索“小微+”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与“阳光支书”品牌调解办公室融合运行,协商建设镇级“一站式”矛调中心,邀请了19个部门进驻,增加调解人员40名,实现“多部门协同办理、受办一体”的服务模式。建立“1+39+N”组织结构,村级建立39个调解组织,实现“镇、村、网格,微网格、户”五级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全覆盖。同时设立了“阳光支书”品牌调解办公室,下设信用调解团,各村信用管理员化身调解员,纳入调解队伍。2023年,范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受理矛盾纠纷案件421件,化解419件,正在推进化解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以上。
  依托“汶河之心”品牌调解工作室,建立起区、乡镇、村居、企业四级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解网络,以上下联动、覆盖镇村、链接企业的形式,发挥了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范镇还将该网络与信用办组建的信用评价体系网络强强联合,“两网”合力,村级调解员牵手信用管理员,实现了劳动争议调解队伍倍增。同时将纠纷化解情况与调解员信用积分挂钩,对调解员参与诚信宣讲、排查纠纷的服务时间参照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加分,在信用分的激励下,乡村党员群众都积极要求参与调解工作,激发了人人争当调解员的积极性。
  增加事前“信用承诺制”,引导当事人在调解前作出“不提供虚假材料、不虚假陈述事实、不虚假调解、自觉履行调解协议”等承诺。对经规劝后仍拒不改正且不配合调解工作的行为,对调解后作出履约承诺仍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依照《岱岳区社会信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信用扣分,充分发挥信用警示作用。将信用公示、联合惩戒融入纠纷调解全过程,以公示信用信息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履约践诺,运用灵活的处理方式,及时化解员工与企业之间经济纠纷。同时通过多部门、多领域联合发力,提高企业的司法满意度,降低企业的司法消耗成本。
  □记者 刘涛 通讯员 赵成强 报道
  本报泰安讯 今年,泰安市岱岳区范镇积极探索开展“信用+调解”基层治理模式,让美德信用之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引导和支持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合法合理表达诉求,提升治理效能,塑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坚持阵地下沉,关口前移,通过召开“为民协商”会议,不断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积极探索“小微+”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与“阳光支书”品牌调解办公室融合运行,协商建设镇级“一站式”矛调中心,邀请了19个部门进驻,增加调解人员40名,实现“多部门协同办理、受办一体”的服务模式。建立“1+39+N”组织结构,村级建立39个调解组织,实现“镇、村、网格,微网格、户”五级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全覆盖。同时设立了“阳光支书”品牌调解办公室,下设信用调解团,各村信用管理员化身调解员,纳入调解队伍。2023年,范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受理矛盾纠纷案件421件,化解419件,正在推进化解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以上。
  依托“汶河之心”品牌调解工作室,建立起区、乡镇、村居、企业四级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解网络,以上下联动、覆盖镇村、链接企业的形式,发挥了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范镇还将该网络与信用办组建的信用评价体系网络强强联合,“两网”合力,村级调解员牵手信用管理员,实现了劳动争议调解队伍倍增。同时将纠纷化解情况与调解员信用积分挂钩,对调解员参与诚信宣讲、排查纠纷的服务时间参照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加分,在信用分的激励下,乡村党员群众都积极要求参与调解工作,激发了人人争当调解员的积极性。
  增加事前“信用承诺制”,引导当事人在调解前作出“不提供虚假材料、不虚假陈述事实、不虚假调解、自觉履行调解协议”等承诺。对经规劝后仍拒不改正且不配合调解工作的行为,对调解后作出履约承诺仍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依照《岱岳区社会信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信用扣分,充分发挥信用警示作用。将信用公示、联合惩戒融入纠纷调解全过程,以公示信用信息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履约践诺,运用灵活的处理方式,及时化解员工与企业之间经济纠纷。同时通过多部门、多领域联合发力,提高企业的司法满意度,降低企业的司法消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