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女儿支教情
2024-04-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3月4日,周一清早,张云英(左二)和同事带着学校所需的办公用品等物资乘船登上灵山岛。
|
![]() |
张云英正在为六年级学生上语文课,这两名学生下半年将离开灵山岛到市区上初中。
|
![]() |
周一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学校,张云英(下左)带领全体师生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周会有一个学生轮流在仪式上演讲。
|
![]() |
放学时间,张云英(前左)和其他老师一起护送学生们出校门。
|
![]() |
课余时间,张云英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带领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兴趣。
|
![]() |
张云英和学生一起吃午饭,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
![]() |
张云英到学生陈晓夏家中家访,与家长聊暑假后孩子出岛上初中的事。
|
![]() |
相关视频图文
请扫二维码
|
![]() |
|
□记者 王培珂 报道
3月4日清晨,记者跟随张云英老师乘船登上灵山岛,海面上风平浪静、波光粼粼。张云英淡淡地说:“海上天气多变,有时遇上大雾大风停航,岛上会连续好多天进不来也出不去”。当天下午,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记者收到当地管委工作人员的信息:“未来三天,风力分别为七、八、九级,恭喜你‘中奖’了……”没想到,张老师说的话那么快就应验了。
张云英现任灵山岛学校教导处主任、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灵山岛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东南部,面积7.66平方公里,距大陆约10海里,坐快船要40分钟,岛上现有居民2000余人,是青岛市最大的有居民海岛,灵山岛学校是这座海岛上唯一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及迁出的岛民增多,灵山岛学校的学生逐年减少,目前,学校共有5名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1名、四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各2名,共有包括张云英老师在内7名教师。张云英是二度上岛担任教师。
“别看我皮肤白,其实我从小就在岛上长大,我是海岛的女儿。”1975年出生的张云英说,小时候家里穷,岛上的渔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目睹了生活的不易,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岛上居民的命运。后来,张云英考上了大学,家人都觉得她可以就此跳出海岛。而1997年大学毕业后,张云英却不顾家人反对主动申请回到岛上工作,担任当时灵山岛学校初中部的语文、生物教师和班主任。
1999年,张云英成了家,2000年,她的儿子出生,张云英把家安在了原胶南市(后划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区。海岛交通不便,逢周末才能出岛与丈夫、孩子团聚,有时遇上极端天气,甚至两三周出岛一次。儿子一周岁时,张云英给孩子断了奶,留在家里由婆婆照看,刚断奶孩子不适应,连续高烧三天。事后张云英得知这个情况,心疼得直抹眼泪。就这样,张云英坚持在岛上连续工作十年。2007年,当地教育系统调配骨干教师,张云英被调入原胶南市人民路小学,回到城区。
2019年张云英调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教育集团兰亭小学,当年年底,灵山岛学校被纳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教育集团,集团每年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上岛支教,这又勾起了张云英海岛女儿的情愫。2021年,张云英主动申请上岛支教,此时的张云英46岁,儿子已经上大学了。
现在,除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张云英还承担着六年级的语文和科学两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只有两名学生,但张云英的备课、教学、批改作业都十分正规严格,“张老师讲课很仔细,轮流提问我和陈晓夏,谁也不能走神。新课程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六年级学生顾祥赫说。与此同时,张云英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我们学校,‘体育课被占用’这样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张云英说。学校结合海岛特色,经常开展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石头画等课外活动。
海岛的夜晚漫长,海风呼呼作响。张云英的儿子今年24岁,正在读研究生,她也很想多些时间陪陪丈夫、儿子,但她更舍不得岛上的学校和学生。张云英说,希望自己能像一支蜡烛那样,尽量多地燃烧自己,带给岛上的孩子多一些知识的光、鼓励的暖。
3月4日清晨,记者跟随张云英老师乘船登上灵山岛,海面上风平浪静、波光粼粼。张云英淡淡地说:“海上天气多变,有时遇上大雾大风停航,岛上会连续好多天进不来也出不去”。当天下午,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记者收到当地管委工作人员的信息:“未来三天,风力分别为七、八、九级,恭喜你‘中奖’了……”没想到,张老师说的话那么快就应验了。
张云英现任灵山岛学校教导处主任、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灵山岛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东南部,面积7.66平方公里,距大陆约10海里,坐快船要40分钟,岛上现有居民2000余人,是青岛市最大的有居民海岛,灵山岛学校是这座海岛上唯一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及迁出的岛民增多,灵山岛学校的学生逐年减少,目前,学校共有5名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1名、四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各2名,共有包括张云英老师在内7名教师。张云英是二度上岛担任教师。
“别看我皮肤白,其实我从小就在岛上长大,我是海岛的女儿。”1975年出生的张云英说,小时候家里穷,岛上的渔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目睹了生活的不易,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岛上居民的命运。后来,张云英考上了大学,家人都觉得她可以就此跳出海岛。而1997年大学毕业后,张云英却不顾家人反对主动申请回到岛上工作,担任当时灵山岛学校初中部的语文、生物教师和班主任。
1999年,张云英成了家,2000年,她的儿子出生,张云英把家安在了原胶南市(后划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区。海岛交通不便,逢周末才能出岛与丈夫、孩子团聚,有时遇上极端天气,甚至两三周出岛一次。儿子一周岁时,张云英给孩子断了奶,留在家里由婆婆照看,刚断奶孩子不适应,连续高烧三天。事后张云英得知这个情况,心疼得直抹眼泪。就这样,张云英坚持在岛上连续工作十年。2007年,当地教育系统调配骨干教师,张云英被调入原胶南市人民路小学,回到城区。
2019年张云英调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教育集团兰亭小学,当年年底,灵山岛学校被纳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教育集团,集团每年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上岛支教,这又勾起了张云英海岛女儿的情愫。2021年,张云英主动申请上岛支教,此时的张云英46岁,儿子已经上大学了。
现在,除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张云英还承担着六年级的语文和科学两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只有两名学生,但张云英的备课、教学、批改作业都十分正规严格,“张老师讲课很仔细,轮流提问我和陈晓夏,谁也不能走神。新课程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六年级学生顾祥赫说。与此同时,张云英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我们学校,‘体育课被占用’这样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张云英说。学校结合海岛特色,经常开展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石头画等课外活动。
海岛的夜晚漫长,海风呼呼作响。张云英的儿子今年24岁,正在读研究生,她也很想多些时间陪陪丈夫、儿子,但她更舍不得岛上的学校和学生。张云英说,希望自己能像一支蜡烛那样,尽量多地燃烧自己,带给岛上的孩子多一些知识的光、鼓励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