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乡亲们的怀念

2024-04-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绍增
坊间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携妻、儿一家人到乡下老家给二叔扫墓。
  正是春风和煦,暖阳高照时,田野里麦子开始分蘖、拔节,阡陌旁、畦背上的各种野花在和风中竞相吐着芬芳。我们无心欣赏这烂漫的风景,快步穿过一片刚刚发芽的枣林,踏着麦子畦背向二叔的坟头走去。当走近二叔坟头时,一个异样的场景使我们诧异了好一阵——二叔的坟前立起了一块碑,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李治谦同志之墓”,右边题为“生前为渤海军区后勤医院卫生员”,左边落款“乐陵市云红街道办事处立”。这块碑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显得那么高大、那么神圣,那么光彩夺目!
  “这是我们对革命烈士的尊重和敬仰,也是乡亲们对你二叔李治谦同志的怀念和纪念。”我回过头来,看到我们本村的两个村干部,听说我们回来给二叔扫墓,赶忙跑了过来。他们告诉我们,村干部在党史学习中,都说赓续红色血脉不能忘了为国捐躯的烈士,咱村的李治谦同志牺牲70多年了,牺牲时还不到20岁,他和他的战友们给咱百姓打下了天下,自己一生获得的却是一堆黄土,连个后代也没有。我们应该给他树碑立传,永远纪念他,并以此教育村里的后辈,增强家国意识。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知道后,非常同意他们的想法,一起在去年清明节期间给二叔立了这个碑。
  听了村干部的一番话,我的心里霎时一阵潮热,有关二叔的一些事儿就像过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
  二叔从小性格和顺,老实忠厚。因从小受到年轻时曾教过私塾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些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特别崇拜“忠孝节义、知恩图报”等古训。那是1948年春天的一天上午,二叔在刚分到的地里干活(我的老家乐陵已经解放),见到空中接连飞过好几批乌鸦似的飞机,后来知道是国民党往东北运送军备。他当时不知发生了什么,扛起镐头就往村里赶,刚进村头,看见许多人围着一个当兵的争论不停,便凑上前去,只听那个当兵的高声讲:“国民党打日本鬼子没本事,打内战却有能耐。咱老百姓分了地,刚刚有了好日子,他却不让我们过,还要打进我们山东来。什么法呢?只有参军拿起枪来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他听着听着,渐渐热血沸腾,当兵去!后来听一位和二叔同在一个医院当兵的院中大伯说,二叔参军后,工作勤奋,乐于助人,战友们都很喜欢他。1948年秋天,正当二叔在战火中成长就要入党的时候,在正面战场上输得精光的蒋介石,打起了我军后方的主意,丧心病狂地派飞机轰炸我军后方医院。那天,国民党的飞机又来轰炸二叔所在地郑庙医院。在一片火海中,二叔奋不顾身地搬药品、抬伤员。突然,一颗炸弹在二叔身旁爆炸,不满20岁的二叔倒在了血泊中……
  二叔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特别是爷爷几次跑到村前马颊河边,要去找心爱的二儿。区里村里干部轮流值班,看护、劝导着体弱的爷爷,知疼知热的乡亲们也送来衣物和食品,帮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在以后的年月里,公社和大队时刻挂念着二叔抛下的家人,经常到家里问寒问暖,帮衬些农具或衣物什么的。我上小学后,清楚地记得逢年过节,大队都送去“光荣烈属”的对子(对联)来家慰问。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给二叔扫墓,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多次站在队伍里聆听村里老人讲二叔的故事。特别是农村闹灾荒的年月,乡亲们从牙缝里挤出活命的救济粮,多给我们烈属家一点。
  按照老家的风俗,不足40岁的人死了,不准进祖坟,爷爷便把二叔埋在了离祖坟很远的地方。这也成了爷爷的一块心病,时刻惦记着把二叔搬进祖坟,但他老人家没等到二叔满40岁就去世了,临走时把心事交给了我父亲。由于我父亲突发疾病去世,搬二叔的任务又传给了我母亲。直到1999年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才完成了爷爷的心愿。就在搬二叔的那天,许多大娘大婶把家里最好的果品和食物送到坟上供飨二叔,乡亲们没有忘记已经成为过往的二叔。村里三四个二叔小时候的伙伴,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踉踉跄跄地赶到坟上,饱含泪水把二叔的遗骨起出来装进棺材。当我们把二叔的棺材抬到祖坟,村干部早已站在那里,抬着一个大花圈迎接,列队向二叔凭吊。时间过去20多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花圈的挽联上写的两行字:“安息吧治谦,您和您的战友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像温暖的太阳普照大江南北,幸福芸芸众生;放心吧治谦,您和您的战友胸怀的初心,正有中华儿女一代一代传承,中华民族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 李绍增
坊间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携妻、儿一家人到乡下老家给二叔扫墓。
  正是春风和煦,暖阳高照时,田野里麦子开始分蘖、拔节,阡陌旁、畦背上的各种野花在和风中竞相吐着芬芳。我们无心欣赏这烂漫的风景,快步穿过一片刚刚发芽的枣林,踏着麦子畦背向二叔的坟头走去。当走近二叔坟头时,一个异样的场景使我们诧异了好一阵——二叔的坟前立起了一块碑,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李治谦同志之墓”,右边题为“生前为渤海军区后勤医院卫生员”,左边落款“乐陵市云红街道办事处立”。这块碑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显得那么高大、那么神圣,那么光彩夺目!
  “这是我们对革命烈士的尊重和敬仰,也是乡亲们对你二叔李治谦同志的怀念和纪念。”我回过头来,看到我们本村的两个村干部,听说我们回来给二叔扫墓,赶忙跑了过来。他们告诉我们,村干部在党史学习中,都说赓续红色血脉不能忘了为国捐躯的烈士,咱村的李治谦同志牺牲70多年了,牺牲时还不到20岁,他和他的战友们给咱百姓打下了天下,自己一生获得的却是一堆黄土,连个后代也没有。我们应该给他树碑立传,永远纪念他,并以此教育村里的后辈,增强家国意识。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知道后,非常同意他们的想法,一起在去年清明节期间给二叔立了这个碑。
  听了村干部的一番话,我的心里霎时一阵潮热,有关二叔的一些事儿就像过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
  二叔从小性格和顺,老实忠厚。因从小受到年轻时曾教过私塾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些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特别崇拜“忠孝节义、知恩图报”等古训。那是1948年春天的一天上午,二叔在刚分到的地里干活(我的老家乐陵已经解放),见到空中接连飞过好几批乌鸦似的飞机,后来知道是国民党往东北运送军备。他当时不知发生了什么,扛起镐头就往村里赶,刚进村头,看见许多人围着一个当兵的争论不停,便凑上前去,只听那个当兵的高声讲:“国民党打日本鬼子没本事,打内战却有能耐。咱老百姓分了地,刚刚有了好日子,他却不让我们过,还要打进我们山东来。什么法呢?只有参军拿起枪来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他听着听着,渐渐热血沸腾,当兵去!后来听一位和二叔同在一个医院当兵的院中大伯说,二叔参军后,工作勤奋,乐于助人,战友们都很喜欢他。1948年秋天,正当二叔在战火中成长就要入党的时候,在正面战场上输得精光的蒋介石,打起了我军后方的主意,丧心病狂地派飞机轰炸我军后方医院。那天,国民党的飞机又来轰炸二叔所在地郑庙医院。在一片火海中,二叔奋不顾身地搬药品、抬伤员。突然,一颗炸弹在二叔身旁爆炸,不满20岁的二叔倒在了血泊中……
  二叔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特别是爷爷几次跑到村前马颊河边,要去找心爱的二儿。区里村里干部轮流值班,看护、劝导着体弱的爷爷,知疼知热的乡亲们也送来衣物和食品,帮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在以后的年月里,公社和大队时刻挂念着二叔抛下的家人,经常到家里问寒问暖,帮衬些农具或衣物什么的。我上小学后,清楚地记得逢年过节,大队都送去“光荣烈属”的对子(对联)来家慰问。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给二叔扫墓,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多次站在队伍里聆听村里老人讲二叔的故事。特别是农村闹灾荒的年月,乡亲们从牙缝里挤出活命的救济粮,多给我们烈属家一点。
  按照老家的风俗,不足40岁的人死了,不准进祖坟,爷爷便把二叔埋在了离祖坟很远的地方。这也成了爷爷的一块心病,时刻惦记着把二叔搬进祖坟,但他老人家没等到二叔满40岁就去世了,临走时把心事交给了我父亲。由于我父亲突发疾病去世,搬二叔的任务又传给了我母亲。直到1999年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才完成了爷爷的心愿。就在搬二叔的那天,许多大娘大婶把家里最好的果品和食物送到坟上供飨二叔,乡亲们没有忘记已经成为过往的二叔。村里三四个二叔小时候的伙伴,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踉踉跄跄地赶到坟上,饱含泪水把二叔的遗骨起出来装进棺材。当我们把二叔的棺材抬到祖坟,村干部早已站在那里,抬着一个大花圈迎接,列队向二叔凭吊。时间过去20多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花圈的挽联上写的两行字:“安息吧治谦,您和您的战友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像温暖的太阳普照大江南北,幸福芸芸众生;放心吧治谦,您和您的战友胸怀的初心,正有中华儿女一代一代传承,中华民族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