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行:实干担当 书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2024-04-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山东工行”)持续紧跟国家发展大势和区域发展形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推动经营发展蓄力起势,交出了一份量质效同步提升的工作答卷。2023年末,山东工行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1700亿元,本外币、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双超”130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均排名可比同业首位,有力服务和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书写了金融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党建统领 擦亮政治本色
山东工行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凝聚起高质量发展路上坚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实施党建领行、人才兴行工程,努力把党建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营发展优势。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前进。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扎实开展集中学习,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才兴业,组织上下交流、横向交流、政府挂职等实践锻炼,干部履职本领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整治行动,持续精文简会,公文发文数量、全行性会议数量明显减少,崇廉尚实氛围逐步形成。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立足全省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创造性提出以“357”举措实现“357”目标的战略路径,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和奋进目标,推动全行更好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工行活力”。
服务实体 彰显大行责任担当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和使命。作为服务全省的主力银行,山东工行把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自身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信贷强行定位,落实增总量、优投向、重均衡、强储备要求,统筹安排好信贷投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助力,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当好贯彻落实的“排头兵”。全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走在前、作表率,2023年末,山东工行“沿黄9市”公司贷款增量占比62%,余额突破4300亿元,稳居四大国有银行首位;强化政银合作,与省水利厅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印发《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为黄河安澜贡献金融之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引导各类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努力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优势,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3年末,山东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四行排名第一。
当好服务实体的“主力军”。在制造业领域,落实好制造业金融强基工程,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助力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末,山东工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300亿元,余额站稳“两千亿”台阶,是省内首家突破这一关口的金融机构。同时作为独家牵头行,成功组建山东省重大项目“1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银团并实现投放。在科技金融领域,创新主动授信、自动化审批模式,搭建贷前、贷中、贷后一站式绿色通道,支持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群体做优做大,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末,山东工行服务科技企业4000余户,贷款余额超过1290亿元,较年初净增超过270亿元,同比多增超百亿元。在普惠金融领域,完善“资产+”“场景+”“税务+”“担保+”四位一体普惠金融产品体系,通过“数字产品创新、网点业务下沉”双轮驱动,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强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度。2023年末,山东工行服务小微企业超7.6万户,普惠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较年初增加近320亿元,增幅超40%,排名四行首位。在服务外贸外资方面,通过满足进出口客户跨境金融差异化需求,持续丰富外汇服务产品和路径。2023年,山东工行服务进出口企业近7400户,投放本外币贸易融资270余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首次破千亿元大关,有效助力山东对外贸易发展。
改革创新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改革转型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工行突出联动慧行,把重点战略、数字化转型作为强联动、促协同的关键抓手,放大“倍增效应”,为经营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科技驱动,顺应发展形势。山东工行率先在工行系统内启动数字化转型,坚持对外服务客户、对内赋能员工,出台《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和《评价办法》,整合人才、系统、渠道等各类资源,推动科技、数据、业务融合发展,努力把金融产品服务融入到数字经济中,获评2022年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重大突破奖,成为系统内数字化转型示范行。
助力“无证明之省”建设,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作为“无证明之省”建设金融领域首要试点行,山东工行开展打造“无证明之行”行动,出台精简业务证明、提高电子证照受理能力等7项措施,推广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三免”开户模式,首创“网点+政务”企业开办全链条服务政务审批新模式,办理全省首笔电子证照银行柜面业务,努力构建引领同业的“无证明工行模式”。
聚焦重点领域,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在数字政务、数字教育、现代产业、民生消费等领域,山东工行用好开放银行产品和服务,向1800家合作方输出68类产品350项功能,开放平台交易额超560亿元,形成金融聚合与生态赋能的新供给、新动能。引入外脑探索金融数字化创新,与山东大学等重点高校联合成立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加强数据融合应用,赋能业务发展,构建共创共赢的数字共同体;与省内大型国企合作,围绕乡村振兴、数据安全等领域,开展数据交互、技术合作,实现银企互促互进,为“数字山东”建设贡献力量。
人民至上 金融赋能美好生活
党领导的金融事业起于人民、兴于人民,根本上是人民的事业,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性。山东工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着力点,持续优化供给,做好金融服务,全面建设“山东人民满意银行”。
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围绕“兴业、兴村、兴民”三大主线,完善“1+6”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架构,山东工行深化兴农专项行动,推动涉农贷款持续较快增长,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工行力量。截至2023年末,山东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80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过650亿元,增速3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370亿元,较年初增加130亿元,增速52%,切实以金融之笔绘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美丽画卷。
倾力促进消费扩容。山东工行从倾斜资源、配套政策、创新场景等方面发力,加大对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积极满足住房改善需求,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消费贷款650亿元,贷款增量205亿元;服务信用卡客户796万户,带动消费1375亿元;住房贷款投放量省内金融同业最多,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量均排名可比同业首位。
全力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聚焦“基保理金汇”多元化资产配置,推动财富管理向普惠化、生态化、数字化、专业化转型,以高质量财富管理助力居民资产保值增值。2023年末,山东工行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突破1.09万亿元,较年初增1265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连续多年获评《零售银行》杂志山东地区“最佳零售银行”。
稳定大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核心要义。山东工行坚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风险,明确风控安行定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力抓好遏增量、减存量、控变量,确保风险整体可控、形势持续向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把风险管控作为经营发展的生命线。山东工行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前置风险管控关口,加强各类风险统筹管理,助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尤其是把信用风险管控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攻坚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产质量不断向好,不良率连续5年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制定信用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按月监测分析,加强督导考核,确保管控有力有效。把好风险入口,从客户、产品、行业和区域等维度,优化新增融资投向,做实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防止风险“病从口入”。畅通风险出口,统筹经营表内外风险资产,灵活运用司法清收、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提升风险资产处置效率,坚决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大局。
踏上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的新征程,山东工行将继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加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更加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更加有效管控金融风险,奋力开创山东工行转型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工行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签约开户流程为企业客户办理开户业务
山东工行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努力做优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山东工行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助力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山东工行走进社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山东工行精准发力,激活科技企业发展潜力
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大楼
党建统领 擦亮政治本色
山东工行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凝聚起高质量发展路上坚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实施党建领行、人才兴行工程,努力把党建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营发展优势。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前进。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扎实开展集中学习,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才兴业,组织上下交流、横向交流、政府挂职等实践锻炼,干部履职本领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整治行动,持续精文简会,公文发文数量、全行性会议数量明显减少,崇廉尚实氛围逐步形成。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立足全省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创造性提出以“357”举措实现“357”目标的战略路径,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和奋进目标,推动全行更好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工行活力”。
服务实体 彰显大行责任担当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和使命。作为服务全省的主力银行,山东工行把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自身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信贷强行定位,落实增总量、优投向、重均衡、强储备要求,统筹安排好信贷投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助力,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当好贯彻落实的“排头兵”。全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走在前、作表率,2023年末,山东工行“沿黄9市”公司贷款增量占比62%,余额突破4300亿元,稳居四大国有银行首位;强化政银合作,与省水利厅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印发《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为黄河安澜贡献金融之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引导各类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努力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优势,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3年末,山东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四行排名第一。
当好服务实体的“主力军”。在制造业领域,落实好制造业金融强基工程,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助力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末,山东工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300亿元,余额站稳“两千亿”台阶,是省内首家突破这一关口的金融机构。同时作为独家牵头行,成功组建山东省重大项目“1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银团并实现投放。在科技金融领域,创新主动授信、自动化审批模式,搭建贷前、贷中、贷后一站式绿色通道,支持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群体做优做大,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末,山东工行服务科技企业4000余户,贷款余额超过1290亿元,较年初净增超过270亿元,同比多增超百亿元。在普惠金融领域,完善“资产+”“场景+”“税务+”“担保+”四位一体普惠金融产品体系,通过“数字产品创新、网点业务下沉”双轮驱动,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强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度。2023年末,山东工行服务小微企业超7.6万户,普惠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较年初增加近320亿元,增幅超40%,排名四行首位。在服务外贸外资方面,通过满足进出口客户跨境金融差异化需求,持续丰富外汇服务产品和路径。2023年,山东工行服务进出口企业近7400户,投放本外币贸易融资270余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首次破千亿元大关,有效助力山东对外贸易发展。
改革创新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改革转型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工行突出联动慧行,把重点战略、数字化转型作为强联动、促协同的关键抓手,放大“倍增效应”,为经营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科技驱动,顺应发展形势。山东工行率先在工行系统内启动数字化转型,坚持对外服务客户、对内赋能员工,出台《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和《评价办法》,整合人才、系统、渠道等各类资源,推动科技、数据、业务融合发展,努力把金融产品服务融入到数字经济中,获评2022年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重大突破奖,成为系统内数字化转型示范行。
助力“无证明之省”建设,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作为“无证明之省”建设金融领域首要试点行,山东工行开展打造“无证明之行”行动,出台精简业务证明、提高电子证照受理能力等7项措施,推广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三免”开户模式,首创“网点+政务”企业开办全链条服务政务审批新模式,办理全省首笔电子证照银行柜面业务,努力构建引领同业的“无证明工行模式”。
聚焦重点领域,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在数字政务、数字教育、现代产业、民生消费等领域,山东工行用好开放银行产品和服务,向1800家合作方输出68类产品350项功能,开放平台交易额超560亿元,形成金融聚合与生态赋能的新供给、新动能。引入外脑探索金融数字化创新,与山东大学等重点高校联合成立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加强数据融合应用,赋能业务发展,构建共创共赢的数字共同体;与省内大型国企合作,围绕乡村振兴、数据安全等领域,开展数据交互、技术合作,实现银企互促互进,为“数字山东”建设贡献力量。
人民至上 金融赋能美好生活
党领导的金融事业起于人民、兴于人民,根本上是人民的事业,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性。山东工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着力点,持续优化供给,做好金融服务,全面建设“山东人民满意银行”。
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围绕“兴业、兴村、兴民”三大主线,完善“1+6”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架构,山东工行深化兴农专项行动,推动涉农贷款持续较快增长,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工行力量。截至2023年末,山东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80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过650亿元,增速3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370亿元,较年初增加130亿元,增速52%,切实以金融之笔绘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美丽画卷。
倾力促进消费扩容。山东工行从倾斜资源、配套政策、创新场景等方面发力,加大对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积极满足住房改善需求,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消费贷款650亿元,贷款增量205亿元;服务信用卡客户796万户,带动消费1375亿元;住房贷款投放量省内金融同业最多,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量均排名可比同业首位。
全力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聚焦“基保理金汇”多元化资产配置,推动财富管理向普惠化、生态化、数字化、专业化转型,以高质量财富管理助力居民资产保值增值。2023年末,山东工行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突破1.09万亿元,较年初增1265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连续多年获评《零售银行》杂志山东地区“最佳零售银行”。
稳定大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核心要义。山东工行坚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风险,明确风控安行定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力抓好遏增量、减存量、控变量,确保风险整体可控、形势持续向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把风险管控作为经营发展的生命线。山东工行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前置风险管控关口,加强各类风险统筹管理,助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尤其是把信用风险管控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攻坚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产质量不断向好,不良率连续5年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制定信用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按月监测分析,加强督导考核,确保管控有力有效。把好风险入口,从客户、产品、行业和区域等维度,优化新增融资投向,做实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防止风险“病从口入”。畅通风险出口,统筹经营表内外风险资产,灵活运用司法清收、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提升风险资产处置效率,坚决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大局。
踏上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的新征程,山东工行将继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加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更加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更加有效管控金融风险,奋力开创山东工行转型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工行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签约开户流程为企业客户办理开户业务
山东工行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努力做优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山东工行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助力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山东工行走进社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山东工行精准发力,激活科技企业发展潜力
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