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一流”目标不动摇

聚力谱写青岛地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2024-04-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城市轨道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青岛地铁集团秉承“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初心使命,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发展目标,以推进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以事争一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一流目标体系、班组建设、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系统推进,建设、运营、开发、经营、资本运作“五大赛道”协同奋进,“双一流”地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为近10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地铁之一。
“轨道上的青岛”阔步向前
  青岛地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持续强化目标牵引,世界一流地铁建设实现新突破。青岛全市线网规划19条线872公里,目前国家共批复三期建设规划,合计13条线506公里,获批里程列全国第九,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在建线路10条188公里。三期7条线仅用9个月全面开工,创造了全国地铁“青岛速度”。2023年,青岛地铁建设全面提速,205个工点进场,94座车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13座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6号线一期作为国家示范工程和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TACS线路,已提前实现全线轨通、电通,全面进入“无人驾驶”系统调试阶段。
  2号线西延段实现洞通。2号线海信桥站、1号线西镇站、4号线观象山(市立医院)站等一批站点于2023年陆续投用。辽阳快速路2023年底实现全线开通,辽阳路行车速度提升47%,青岛主城区东西向通行时间节省近半小时。
速度温度成就“畅达幸福”
  线路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刷新,青岛地铁的运营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目前,青岛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7条318公里,覆盖七区一市,主城区初步成网运营,旅游季日均客流量近18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224万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2%,地铁已成为最佳出行选择。据介绍,青岛地铁与铁路、机场衔接覆盖率分别达99%、86%,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16项运营关键指标中13项全国排名第一。多次成功抢救乘客生命,用“温度和速度”守护乘客安全,见义勇为模范不断涌现,“畅达幸福”品牌获评全国“榜样品牌”“先锋品牌”。线网收到各类表扬同比上升91%,乘客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非常满意水平。
  今年春运期间,青岛地铁整体运行安全平稳,线网累计开行91661列次,实现运行图兑现率100%,线网准点率100%。线网总客运量4708.08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48%,日均客运量117.7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155.61万人次,累计客运量最高线路为1号线1351.60万人次。
  今年春运期间,青岛遇上了15年来最强雨雪冰冻天气,不少航班、国铁列车晚点。冰天雪地中,为保障乘客正常出行,青岛地铁员工全力以赴,铲雪除冰、力保通途。同时,结合航班和国铁列车到达时刻,最大程度满足乘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2月19日、20日和21日,青岛地铁连续3天启动延时运营,其中8号线最晚凌晨3时发出,由胶东机场站直达青岛北站列车;全线网共计加开列车185列次,衔接晚点高铁32列次、晚点航班75架次;延时期间共护送13956名乘客回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双轮驱动”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青岛地铁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以创新赋能企业发展,一幅以创新引领企业披荆斩棘发展的生动画卷跃然于碧海蓝天之间。
  国家示范工程TACS系统,完全自主开发,采用“车—车”通信,犹如列车有了自己的“大脑”,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相比CBTC系统,TACS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系统可靠度实现极大提升,使列车能够主动进路、自主防护、自主调整,进而实现列车自主运行,为运营带来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更便捷的旧线改造与延伸线建设等五大优势,折返效率提升15%,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20%,实现任意点折返功能。近期,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指导下,成功举办TACS示范工程全场景运行及功能展示会,获得业内一致认可。
  应用装配式建造成套技术,通过工厂化制作、现场化拼装,相比现浇车站减少用工80%,节省工期4—6个月,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建筑垃圾减少60%。目前,已建成6座装配式车站,三期规划线路中具备条件的14座车站将全部应用该技术。此外,饰面高性能混凝土,采用优质常规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优化水胶比和配合比,结合严格工艺控制,提升了综合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常规混凝土相比,每个车站减少水泥用量6%、减少装修面积70%,实现车站公共区轻装修、简装修、不渗不漏、绿色低碳的目标。
  青岛地铁在业内率先发布《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制定绿色城轨九大行动,力争2028年实现“节电30%、降碳40%”的目标。联合研发列车永磁牵引、动照节电技术,成功挂网国内城轨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飞轮储能装置,年节电50万千瓦时、降碳500吨。首创地铁工程渣土全链条100%综合利用新模式,将渣土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压制砖、细泥回填、路基填料、绿化等,实现渣土资源100%再利用,并进行市场化运作,较传统方式可减碳44%。
  创新驱动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于不断以管理创新促进技术提升。青岛地铁与山东大学联合成立创新研究院,出台创新发展实施指导意见,推行“揭榜挂帅”“五小发明”等激励机制,目前“创新目标库”已入库项目300多个,“揭榜挂帅”入库项目32项,其中3项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结题。近期,青岛地铁组织召开了首届创新表彰大会,让获得重要创新成果的职工戴红花、走红毯、受尊重,最大程度激发全员创新动力。
“1635”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4年是青岛地铁集团推进“双一流”地铁建设成势见效的一年。青岛地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打头阵、当先锋”,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1635”发展战略,“1”是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6”是践行“六个强化”工作理念,“3”是深化目标体系、班组建设、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系统推进路径,“5”是持续发力建设、运营、开发、经营、资本运作“五大赛道”,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青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地铁力量。
  青岛地铁坚持“六个强化”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要求。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百姓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创新驱动的行动引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坚持用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用创新办法提升工作效能。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自上而下搭建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构建全面、全员创新的发展生态,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创新成为地铁集团的鲜明特征。强化“事争一流”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扛起“打头阵、当先锋”的责任担当,主动在全市、全行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工作,敢于同最好的比、与最强的拼、和最快的赛。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观念的综合应用,把问题作为研究决策的出发点,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系统观念有机结合,用好以点带面工作方法。强化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加快推进绿色城轨九大行动,加大绿色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加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全面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发挥绿色城轨示范引领作用,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展现地铁担当。强化数字化赋能的行业方向,利用数字化倒逼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业务重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实现效率提高、价值提升,加快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运作重点项目落地,努力打造行业领先、世界一流数智地铁。
  青岛地铁深化“三位一体”系统推进路径,开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一流目标体系是顶层规划,班组建设是夯基工程,保障体系是有力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024年,青岛地铁聚焦提质增效,全面加快“双一流”地铁建设。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为引领,推动线路建设全面提质增效;统筹谋划服务提升与管理提升,推动线网运营全面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与资源协同,推动TOD开发全面提质增效;突出市场导向和价值创造导向,推动资源经营和资本运作全面提质增效;强化责任落实与管理创新,推动安全生产治理全面提质增效。
  聚焦迭代提升,持续深化班组建设部室建设。班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夯基工程,事关世界一流地铁建设成败。把班组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持续用力抓紧抓实,真正把班组锻造成团结群众的核心和攻坚克难的堡垒。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建统领,将党建的根扎进班组当中,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常性走进班组、参与生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参与式民主管理,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与职工双向奔赴。
  聚焦服务赋能,不断完善五大领域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力、执行力、服务力、协同力。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地铁将持续发扬奋斗精神和实干作风,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全面贯彻“1635”发展战略,以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更好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奋力谱写青岛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青岛TOD一号工程—青岛北客站片区效果图
  国内首个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青岛地铁6号线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顺利完成
  辽阳快速路全线通车
  被誉为“最美地铁线”的青岛地铁蓝谷快线穿行在崂山的樱桃花海中
  城市轨道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青岛地铁集团秉承“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初心使命,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发展目标,以推进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以事争一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一流目标体系、班组建设、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系统推进,建设、运营、开发、经营、资本运作“五大赛道”协同奋进,“双一流”地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为近10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地铁之一。
“轨道上的青岛”阔步向前
  青岛地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持续强化目标牵引,世界一流地铁建设实现新突破。青岛全市线网规划19条线872公里,目前国家共批复三期建设规划,合计13条线506公里,获批里程列全国第九,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在建线路10条188公里。三期7条线仅用9个月全面开工,创造了全国地铁“青岛速度”。2023年,青岛地铁建设全面提速,205个工点进场,94座车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13座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6号线一期作为国家示范工程和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TACS线路,已提前实现全线轨通、电通,全面进入“无人驾驶”系统调试阶段。
  2号线西延段实现洞通。2号线海信桥站、1号线西镇站、4号线观象山(市立医院)站等一批站点于2023年陆续投用。辽阳快速路2023年底实现全线开通,辽阳路行车速度提升47%,青岛主城区东西向通行时间节省近半小时。
速度温度成就“畅达幸福”
  线路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刷新,青岛地铁的运营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目前,青岛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7条318公里,覆盖七区一市,主城区初步成网运营,旅游季日均客流量近18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224万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2%,地铁已成为最佳出行选择。据介绍,青岛地铁与铁路、机场衔接覆盖率分别达99%、86%,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16项运营关键指标中13项全国排名第一。多次成功抢救乘客生命,用“温度和速度”守护乘客安全,见义勇为模范不断涌现,“畅达幸福”品牌获评全国“榜样品牌”“先锋品牌”。线网收到各类表扬同比上升91%,乘客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非常满意水平。
  今年春运期间,青岛地铁整体运行安全平稳,线网累计开行91661列次,实现运行图兑现率100%,线网准点率100%。线网总客运量4708.08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48%,日均客运量117.7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155.61万人次,累计客运量最高线路为1号线1351.60万人次。
  今年春运期间,青岛遇上了15年来最强雨雪冰冻天气,不少航班、国铁列车晚点。冰天雪地中,为保障乘客正常出行,青岛地铁员工全力以赴,铲雪除冰、力保通途。同时,结合航班和国铁列车到达时刻,最大程度满足乘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2月19日、20日和21日,青岛地铁连续3天启动延时运营,其中8号线最晚凌晨3时发出,由胶东机场站直达青岛北站列车;全线网共计加开列车185列次,衔接晚点高铁32列次、晚点航班75架次;延时期间共护送13956名乘客回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双轮驱动”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青岛地铁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以创新赋能企业发展,一幅以创新引领企业披荆斩棘发展的生动画卷跃然于碧海蓝天之间。
  国家示范工程TACS系统,完全自主开发,采用“车—车”通信,犹如列车有了自己的“大脑”,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相比CBTC系统,TACS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系统可靠度实现极大提升,使列车能够主动进路、自主防护、自主调整,进而实现列车自主运行,为运营带来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更便捷的旧线改造与延伸线建设等五大优势,折返效率提升15%,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20%,实现任意点折返功能。近期,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指导下,成功举办TACS示范工程全场景运行及功能展示会,获得业内一致认可。
  应用装配式建造成套技术,通过工厂化制作、现场化拼装,相比现浇车站减少用工80%,节省工期4—6个月,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建筑垃圾减少60%。目前,已建成6座装配式车站,三期规划线路中具备条件的14座车站将全部应用该技术。此外,饰面高性能混凝土,采用优质常规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优化水胶比和配合比,结合严格工艺控制,提升了综合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常规混凝土相比,每个车站减少水泥用量6%、减少装修面积70%,实现车站公共区轻装修、简装修、不渗不漏、绿色低碳的目标。
  青岛地铁在业内率先发布《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制定绿色城轨九大行动,力争2028年实现“节电30%、降碳40%”的目标。联合研发列车永磁牵引、动照节电技术,成功挂网国内城轨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飞轮储能装置,年节电50万千瓦时、降碳500吨。首创地铁工程渣土全链条100%综合利用新模式,将渣土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压制砖、细泥回填、路基填料、绿化等,实现渣土资源100%再利用,并进行市场化运作,较传统方式可减碳44%。
  创新驱动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于不断以管理创新促进技术提升。青岛地铁与山东大学联合成立创新研究院,出台创新发展实施指导意见,推行“揭榜挂帅”“五小发明”等激励机制,目前“创新目标库”已入库项目300多个,“揭榜挂帅”入库项目32项,其中3项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结题。近期,青岛地铁组织召开了首届创新表彰大会,让获得重要创新成果的职工戴红花、走红毯、受尊重,最大程度激发全员创新动力。
“1635”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4年是青岛地铁集团推进“双一流”地铁建设成势见效的一年。青岛地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打头阵、当先锋”,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1635”发展战略,“1”是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6”是践行“六个强化”工作理念,“3”是深化目标体系、班组建设、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系统推进路径,“5”是持续发力建设、运营、开发、经营、资本运作“五大赛道”,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青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地铁力量。
  青岛地铁坚持“六个强化”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要求。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百姓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创新驱动的行动引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坚持用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用创新办法提升工作效能。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自上而下搭建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构建全面、全员创新的发展生态,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创新成为地铁集团的鲜明特征。强化“事争一流”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扛起“打头阵、当先锋”的责任担当,主动在全市、全行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工作,敢于同最好的比、与最强的拼、和最快的赛。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观念的综合应用,把问题作为研究决策的出发点,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系统观念有机结合,用好以点带面工作方法。强化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加快推进绿色城轨九大行动,加大绿色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加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全面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发挥绿色城轨示范引领作用,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展现地铁担当。强化数字化赋能的行业方向,利用数字化倒逼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业务重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实现效率提高、价值提升,加快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运作重点项目落地,努力打造行业领先、世界一流数智地铁。
  青岛地铁深化“三位一体”系统推进路径,开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一流目标体系是顶层规划,班组建设是夯基工程,保障体系是有力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024年,青岛地铁聚焦提质增效,全面加快“双一流”地铁建设。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为引领,推动线路建设全面提质增效;统筹谋划服务提升与管理提升,推动线网运营全面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与资源协同,推动TOD开发全面提质增效;突出市场导向和价值创造导向,推动资源经营和资本运作全面提质增效;强化责任落实与管理创新,推动安全生产治理全面提质增效。
  聚焦迭代提升,持续深化班组建设部室建设。班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夯基工程,事关世界一流地铁建设成败。把班组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持续用力抓紧抓实,真正把班组锻造成团结群众的核心和攻坚克难的堡垒。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建统领,将党建的根扎进班组当中,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常性走进班组、参与生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参与式民主管理,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与职工双向奔赴。
  聚焦服务赋能,不断完善五大领域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力、执行力、服务力、协同力。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地铁将持续发扬奋斗精神和实干作风,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全面贯彻“1635”发展战略,以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更好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奋力谱写青岛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青岛TOD一号工程—青岛北客站片区效果图
  国内首个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青岛地铁6号线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顺利完成
  辽阳快速路全线通车
  被誉为“最美地铁线”的青岛地铁蓝谷快线穿行在崂山的樱桃花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