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救助+慈善”擦亮“宁善津美”品牌
2024-03-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刘晓敏 薛雅萍
记 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宁津讯 宁津县创新“大救助+慈善”模式,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序衔接,将“大德之州”的文化基因转化为“乐善好施”的价值追求,擦亮打响“宁善津美”慈善品牌。“宁津慈善行”项目获评2023年度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
宁津县积极构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大数据+铁脚板”为困难群众提供实时高效的综合救助帮扶服务。依托社会大救助平台动态监测预警模块,及时精准发现刚性支出过大或“急难型”困难人群,县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民政办和村级协理员“三级联动”,日常定期巡访、主动发现,帮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
每年由县政府牵头开展“慈心一日捐”,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有效增加救助服务供给,为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纾困解难。民政部门充分调动慈善组织力量积极性,发起慈善公益行动倡议,发布慈善项目,开展公益项目集中认领活动,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一餐热饭”慈善助老计划,对低保家庭大学生开展“校园圆梦”慈善助学等项目。
一条“365民呼我应”救助热线贯通大救助和慈善,申请办理流程优化简化,充分展现慈善救助帮扶的“加速度”。开展“携手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系列救助帮扶宣传活动。救助需求“一站”归集。每月归集救助对象需求信息和慈善资源信息,精准认定慈善救助帮扶对象,为困难群众提供财物、心理慰藉、志愿帮扶等相应的“物质+服务”慈善帮扶。“财政资金+慈善捐款”双向驱动汇集资金790万余元,开展“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青丝计划”筹集大病救助慈善资金,“政府基础救助+慈善帮扶救助”缓解大病患者家庭资金、心理双重负担。
在全县城区成立17只社区基金,用于本社区内基础设施维修、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公益慈善活动,推进社区(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资源协调联动,提供养老、困难帮扶等慈善服务。以“线上‘德救助’小程序+线下心愿卡”的方式,为全县低收入人口、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累计支出76万余元。
助力“病有所医”,为全县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620人购买居民医疗保险。启动“爱要让你看见”公益项目,投入40余万元为低收入人群中的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费补助,让28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开展“慈善助老”计划,为全县1245名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救助商业保险。捐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匮乏问题。
记 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宁津讯 宁津县创新“大救助+慈善”模式,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序衔接,将“大德之州”的文化基因转化为“乐善好施”的价值追求,擦亮打响“宁善津美”慈善品牌。“宁津慈善行”项目获评2023年度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
宁津县积极构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大数据+铁脚板”为困难群众提供实时高效的综合救助帮扶服务。依托社会大救助平台动态监测预警模块,及时精准发现刚性支出过大或“急难型”困难人群,县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民政办和村级协理员“三级联动”,日常定期巡访、主动发现,帮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
每年由县政府牵头开展“慈心一日捐”,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有效增加救助服务供给,为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纾困解难。民政部门充分调动慈善组织力量积极性,发起慈善公益行动倡议,发布慈善项目,开展公益项目集中认领活动,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一餐热饭”慈善助老计划,对低保家庭大学生开展“校园圆梦”慈善助学等项目。
一条“365民呼我应”救助热线贯通大救助和慈善,申请办理流程优化简化,充分展现慈善救助帮扶的“加速度”。开展“携手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系列救助帮扶宣传活动。救助需求“一站”归集。每月归集救助对象需求信息和慈善资源信息,精准认定慈善救助帮扶对象,为困难群众提供财物、心理慰藉、志愿帮扶等相应的“物质+服务”慈善帮扶。“财政资金+慈善捐款”双向驱动汇集资金790万余元,开展“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青丝计划”筹集大病救助慈善资金,“政府基础救助+慈善帮扶救助”缓解大病患者家庭资金、心理双重负担。
在全县城区成立17只社区基金,用于本社区内基础设施维修、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公益慈善活动,推进社区(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资源协调联动,提供养老、困难帮扶等慈善服务。以“线上‘德救助’小程序+线下心愿卡”的方式,为全县低收入人口、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累计支出76万余元。
助力“病有所医”,为全县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620人购买居民医疗保险。启动“爱要让你看见”公益项目,投入40余万元为低收入人群中的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费补助,让28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开展“慈善助老”计划,为全县1245名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救助商业保险。捐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匮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