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如何为失能人员家庭减负?
中国人寿探索长护险的“东营模式”
2024-03-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羽
家住广饶县广饶街道的徐女士已年过七旬,2005年在田中耕作时意外跌落,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自此,徐女士的儿子、儿媳妇肩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而帮徐女士更换尿管成为照护过程中的头等难题。“每月更换尿管很不方便,我自己一人无法挪动她,要找四邻五舍帮忙,而且每月一次去医院更换尿管很折腾老人。后来,我们托熟人找医生上门换管,要花钱不说,还不一定能随约随到,并且常常因尿管堵塞漏尿导致被褥脏污。”徐女士的儿媳告诉记者。
变化发生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后,承办单位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向老人家属介绍政策,并帮助其向东营正骨医院递交申请材料。“有了长期护理保险,我再也不用愁怎么给婆婆换尿管了。人家医生直接上门来服务,一分钱不要,还会给洗澡理发,这些平时让我发愁的事,现在都给解决了!”徐女士的儿媳说。
这是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投身长期护理保险事业的一个缩影。作为长护险的主要承办机构,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积极作为,目前东营市长期护理保险已实现“一项制度覆盖全民”,可以为更多失能家庭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守护失能老人幸福晚年
亲属居家照护+机构上门服务
对于失能患者家属而言,喂饭、擦身、按摩等简单的护理尚可应付,鼻饲、换导尿管等事务需要更专业的医护技能,让很多患者家属难以胜任。
作为长护险的承办机构,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专业机构一同走出了一条“亲属居家照护+机构上门服务”之路。该体系依托护理机构定期上门服务,并为家护照料人员提供专业指导,传授服务技能,培养了一批居家失能护理人员,使失能人员能够享受到标准化的生活照护,又解决了家人在日常照护亲人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缓解了失能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
东营华健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医院作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结合长护政策,为患者积极申请失能评估,为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制订护理计划,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工作人员定期到医院巡查督导,并就长护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共同为失能人员提供更加满意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队伍、机构、信息化建设优势,在失能评定、服务质量管理、待遇结算和群众满意度等关键环节狠下功夫,指导机构护理提供专业、及时、急需的服务;鼓励居家护理提供优质、温馨、贴近的服务,不断提高政策覆盖面和群众满意度,努力打造‘政府领航、国寿护航、机构专业、社会认可’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新局面。”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不断探索,东营已形成了以“导向引领、商保承办、亲情服务、数字赋能”为特色的“东营模式”。
建立失能人员家庭的“温暖防线”
支付长护资金超4183万元
在长护险制度的不断深入推进下,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家庭生活现状也得到有效改观。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我妈妈年纪大,慢性病又多,抢救了半个月,命是救回来了,但是妈妈成了失能人。”刘女士告诉记者,住院期间兄妹四个轮流在医院陪护,但结束治疗后马上就要面对日常看护的问题,还需要定期医疗护理,比如每天做鼻饲,每个月要换导尿管。正在刘女士忧心之际,长护险提供了解决方案。经过会诊,华健医院为患者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康复治疗方案,为刘女士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多年以来,长护险为众多失能人员家庭提供了一道“温暖防线”。截至2023年10月,东营市长护险已为本市职工和居民提供长护待遇超过29600人次(含月度、季度兑现人次),累计支付长护资金超过4183万元。
东营市医保局相关领导表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承办的商保机构在试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家住广饶县广饶街道的徐女士已年过七旬,2005年在田中耕作时意外跌落,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自此,徐女士的儿子、儿媳妇肩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而帮徐女士更换尿管成为照护过程中的头等难题。“每月更换尿管很不方便,我自己一人无法挪动她,要找四邻五舍帮忙,而且每月一次去医院更换尿管很折腾老人。后来,我们托熟人找医生上门换管,要花钱不说,还不一定能随约随到,并且常常因尿管堵塞漏尿导致被褥脏污。”徐女士的儿媳告诉记者。
变化发生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后,承办单位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向老人家属介绍政策,并帮助其向东营正骨医院递交申请材料。“有了长期护理保险,我再也不用愁怎么给婆婆换尿管了。人家医生直接上门来服务,一分钱不要,还会给洗澡理发,这些平时让我发愁的事,现在都给解决了!”徐女士的儿媳说。
这是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投身长期护理保险事业的一个缩影。作为长护险的主要承办机构,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积极作为,目前东营市长期护理保险已实现“一项制度覆盖全民”,可以为更多失能家庭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守护失能老人幸福晚年
亲属居家照护+机构上门服务
对于失能患者家属而言,喂饭、擦身、按摩等简单的护理尚可应付,鼻饲、换导尿管等事务需要更专业的医护技能,让很多患者家属难以胜任。
作为长护险的承办机构,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专业机构一同走出了一条“亲属居家照护+机构上门服务”之路。该体系依托护理机构定期上门服务,并为家护照料人员提供专业指导,传授服务技能,培养了一批居家失能护理人员,使失能人员能够享受到标准化的生活照护,又解决了家人在日常照护亲人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缓解了失能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
东营华健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医院作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结合长护政策,为患者积极申请失能评估,为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制订护理计划,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工作人员定期到医院巡查督导,并就长护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共同为失能人员提供更加满意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队伍、机构、信息化建设优势,在失能评定、服务质量管理、待遇结算和群众满意度等关键环节狠下功夫,指导机构护理提供专业、及时、急需的服务;鼓励居家护理提供优质、温馨、贴近的服务,不断提高政策覆盖面和群众满意度,努力打造‘政府领航、国寿护航、机构专业、社会认可’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新局面。”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不断探索,东营已形成了以“导向引领、商保承办、亲情服务、数字赋能”为特色的“东营模式”。
建立失能人员家庭的“温暖防线”
支付长护资金超4183万元
在长护险制度的不断深入推进下,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家庭生活现状也得到有效改观。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我妈妈年纪大,慢性病又多,抢救了半个月,命是救回来了,但是妈妈成了失能人。”刘女士告诉记者,住院期间兄妹四个轮流在医院陪护,但结束治疗后马上就要面对日常看护的问题,还需要定期医疗护理,比如每天做鼻饲,每个月要换导尿管。正在刘女士忧心之际,长护险提供了解决方案。经过会诊,华健医院为患者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康复治疗方案,为刘女士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多年以来,长护险为众多失能人员家庭提供了一道“温暖防线”。截至2023年10月,东营市长护险已为本市职工和居民提供长护待遇超过29600人次(含月度、季度兑现人次),累计支付长护资金超过4183万元。
东营市医保局相关领导表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承办的商保机构在试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