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山东科技大市场,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7800家
济南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3-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健 申红 报道
本报济南讯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3月8日,记者从济南市“大力深化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专场)上获悉,2024年,济南市将启动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建设,推动省、市、区三方共建山东科技大市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济南市将深化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强化产业成果策源供给。加快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济南科创城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天岳参与第三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力争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依托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打造量子技术标准高地;加快泉城省实验室、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建设,启动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建设。
济南市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成果转化对接效能,建立技术需求库和科技成果库,常态化开展成果挖掘和转化服务,促进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深化校地校企共建合作,建立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征集发布机制,升级“新高校20条”政策,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支持;畅通技术成果转化通道,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5家,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2~3家,备案省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省、市、区三方共建山东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要素向产业集聚,推动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挂牌金额超过100亿元,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的比重达4.1%。
济南市将深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扶持奖补政策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0%;鼓励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优势科研力量,参与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0项以上;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难题,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0项以上,立项山东省自然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20个以上;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扎实做好全过程服务保障工作,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7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突破8900家。
济南将策划招引科技创新项目,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梳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清单,引进科创企业、创新平台等创新主体,将重大平台类、成果转化类、科技服务类项目纳入策划储备库,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持续实施各级人才工程,依托济南新动能大赛、海右人才节等重大活动,打造“赛事聚才”品牌,集聚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强化科创金融支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推进科技金融服务站、科技金融服务专员和特派员工作制度,联合驻济金融机构打造一流科技金融生态,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本报济南讯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3月8日,记者从济南市“大力深化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专场)上获悉,2024年,济南市将启动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建设,推动省、市、区三方共建山东科技大市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济南市将深化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强化产业成果策源供给。加快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济南科创城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天岳参与第三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力争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依托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打造量子技术标准高地;加快泉城省实验室、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建设,启动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建设。
济南市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成果转化对接效能,建立技术需求库和科技成果库,常态化开展成果挖掘和转化服务,促进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深化校地校企共建合作,建立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征集发布机制,升级“新高校20条”政策,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支持;畅通技术成果转化通道,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5家,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2~3家,备案省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省、市、区三方共建山东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要素向产业集聚,推动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挂牌金额超过100亿元,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的比重达4.1%。
济南市将深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扶持奖补政策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0%;鼓励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优势科研力量,参与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0项以上;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难题,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0项以上,立项山东省自然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20个以上;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扎实做好全过程服务保障工作,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7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突破8900家。
济南将策划招引科技创新项目,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梳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清单,引进科创企业、创新平台等创新主体,将重大平台类、成果转化类、科技服务类项目纳入策划储备库,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持续实施各级人才工程,依托济南新动能大赛、海右人才节等重大活动,打造“赛事聚才”品牌,集聚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强化科创金融支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推进科技金融服务站、科技金融服务专员和特派员工作制度,联合驻济金融机构打造一流科技金融生态,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