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法院立足司法实践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2024-03-11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刘婷婷 记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武城讯 武城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城法院)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作为履行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立足司法审判实践、分析执行案件,将查找逃避执行和拒不执行等失信行为作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实践发现问题,以司法裁判惩治与教育失信、失德等不当行为,并用司法权实现对不良信用的修复和矫正,促进信用建设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人民法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体系。
  筑牢宣传队伍“根基”,厚植诚信“沃土”。武城法院成立“法安贝州”普法宣讲服务队,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服务助力企业,院长担任助企首席服务官,组织民商事法官到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从如何依法治企、诚信经营等方面为公司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已服务企业126家,帮助化解问题98个;严格审查涉企案件事实、证据,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保护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涉企执行案件监督,强化执行规范化建设,依法保障企业胜诉权益。融合发展,关爱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推动家风建设与诚实守信建设贯通融合,提高老城法庭作为“武城县家风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注重法治教育引导,发挥“预防、教育、引导、启迪”功能,已接待学生及家长5000余人。
  探索司法诚信路径,输送诚信“养料”。通过当事人随案现场参观学习,解读关于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司法解释、联合惩戒的相关文件,制裁违法失信行为,纠正信用失范,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信用信息修复秩序,帮助失信企业和个人改善信用状况。府院联动,规范失信被执行人,解决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和联合惩戒等落实不到位、整体合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全市首份《关于办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刑事案件的工作机制》,为合力打击“拒执罪”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2023年以来,移送立案3案3人,其中1人1案已经开庭审理。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焕生机。武城法院在强制执行中进一步强化能动司法,积极运用信用修复机制,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在刘某、李某等与某公司、陈某系列执行案中,借鉴“执破融合”经验,参照重整程序规则,引进当地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以债务人主要财产“冷库”运营为支点,兼顾企业运营价值及申请人权益最大化,通过“放水养鱼”为企业发展“松绑”。
  整合资源培育“枝叶”,催开诚信“花朵”。整合法院、人民调解组织和镇街的优质资源,纵向打造了三级网格微法庭78个,发展网格员600余人。通过“网格+执行”模式,在查人找物、执行调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网格员劝解、引导失信被执行人,有力消解执行痛点、堵点,画出了多元解纷与诚信建设双向奔赴的“同心圆”。
  □通讯员 刘婷婷 记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武城讯 武城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城法院)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作为履行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立足司法审判实践、分析执行案件,将查找逃避执行和拒不执行等失信行为作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实践发现问题,以司法裁判惩治与教育失信、失德等不当行为,并用司法权实现对不良信用的修复和矫正,促进信用建设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人民法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体系。
  筑牢宣传队伍“根基”,厚植诚信“沃土”。武城法院成立“法安贝州”普法宣讲服务队,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服务助力企业,院长担任助企首席服务官,组织民商事法官到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从如何依法治企、诚信经营等方面为公司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已服务企业126家,帮助化解问题98个;严格审查涉企案件事实、证据,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保护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涉企执行案件监督,强化执行规范化建设,依法保障企业胜诉权益。融合发展,关爱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推动家风建设与诚实守信建设贯通融合,提高老城法庭作为“武城县家风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注重法治教育引导,发挥“预防、教育、引导、启迪”功能,已接待学生及家长5000余人。
  探索司法诚信路径,输送诚信“养料”。通过当事人随案现场参观学习,解读关于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司法解释、联合惩戒的相关文件,制裁违法失信行为,纠正信用失范,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信用信息修复秩序,帮助失信企业和个人改善信用状况。府院联动,规范失信被执行人,解决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和联合惩戒等落实不到位、整体合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全市首份《关于办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刑事案件的工作机制》,为合力打击“拒执罪”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2023年以来,移送立案3案3人,其中1人1案已经开庭审理。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焕生机。武城法院在强制执行中进一步强化能动司法,积极运用信用修复机制,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在刘某、李某等与某公司、陈某系列执行案中,借鉴“执破融合”经验,参照重整程序规则,引进当地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以债务人主要财产“冷库”运营为支点,兼顾企业运营价值及申请人权益最大化,通过“放水养鱼”为企业发展“松绑”。
  整合资源培育“枝叶”,催开诚信“花朵”。整合法院、人民调解组织和镇街的优质资源,纵向打造了三级网格微法庭78个,发展网格员600余人。通过“网格+执行”模式,在查人找物、执行调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网格员劝解、引导失信被执行人,有力消解执行痛点、堵点,画出了多元解纷与诚信建设双向奔赴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