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医大扩招僵局待解
2024-02-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 陈向阳
韩国尹锡悦政府公布医大扩招方案后,医生与政府陷入强烈对峙,患者深受其苦。韩国医大扩招是人命关天的医疗改革,必须慎重对待。
韩国医大扩招是继医药分开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医疗改革。2000年7月,金大中政府为预防医疗事故、增进患者知情权、促进制药业透明发展而进行医药分开的首次医疗改革,但受到医生和药剂师的强烈抵制,引发社会动荡。朝野政党谈判后,政府与医生、药剂师达成妥协,医药分开制度得以落实。
尹锡悦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进挽救医疗体系、促进医疗产业发展的第二次医疗改革。但尹锡悦在与大韩医生协会谈判无果情况下,于2024年2月1日单方面宣布将采取扩充医疗人员、降低医疗人员司法风险、补偿地区医疗和弱势科室、杜绝过度医疗4大政策,推进医疗改革一揽子计划。2月6日,韩国保健福祉部长官曹圭鸿正式宣布医大扩招方案,计划自2025年至2030年5年间,全国40家医科大学每年招生名额从现在的3058名增加至5038名,扩招2000名。
这立马导致韩国医生罢工、医学生罢课。大韩医生协会成立“紧急对策委员会”,号召全国医生举行大罢工。大韩专业医师(住院医和实习医)协会要求医生“离开急诊现场”,投入反政府斗争。首尔五大医院中,除首尔圣母玛利亚医院外,首尔大学医院、Severance医院、峨山医院、三星首尔医院宣布举行大罢工。据保健福祉部27日通报,截至26日晚,共有9909名实习和住院医生提交辞职报告,占全国实习和住院医生总数的80.6%;离岗医生人数为8939人,占比达72.7%。
但尹锡悦政府对医生集体罢工毫不退让。韩国总统室警告称,不会就医大扩招2000名方案作出丝毫让步,并已做好采取法律措施的万全准备。25日,曹圭鸿主持召开“应对医生集体行动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会议,决定针对实习和住院医生集体辞职离岗构筑检警合作体系,要求97个公立医院周末和公休日正常接诊,同时禁止各个医院受理住院医和实习医集体辞职、禁止煽动集体行动、禁止集体休假,并对已离岗医生下达复岗令,若不及时返岗,则停止或吊销其医生执照。韩国国防部也表示,将对普通民众开放军队医院,以填补医生罢工所产生的医疗空白。
韩国政府和医生团体陷入激烈对峙,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医疗病根诊断不同。韩国政府认为,韩国2021年每千人医生数只有2.6名,而经合组织30国平均为3.7人,随着韩国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增多,韩国2035年的医生缺口将达到1万名,因而现在医大必须扩招。但大韩医生协会认为,韩国医疗最大问题不是医生数量不足,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韩国每千人医生数与日本(2.6名)、美国(2.7名)基本持平,医生出诊次数、患者受诊次数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甚至在经合组织中名列前茅,若韩国因低出生率而人口减少,每千人医生数还将反升。但韩国医生扎堆集中在首都圈,而且偏爱皮肤科、整形外科、眼科等,内科、儿科、妇产科等医生严重不足,造成医疗资源缺口。据统计,截至2022年,韩国整形外科医生10年内增加近两倍,皮肤科医生增加40%左右,2024年整形外科和皮肤科住院医报名爆满,而儿科、妇产科、急诊科等招不到住院医。从师资力量看,韩国医科大学每年最多只能扩招350人,一旦扩招2000人,将得不到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实习机会。
第二,医疗改革思路不同。尹锡悦认为,“再好的医疗设施,没有人去实施,也只是无用之物,只有扩充医疗人员,才能拯救地方医疗、弱势科室。”但大韩医生协会认为,2020年韩国眼科、皮肤科医生平均年薪约4.5837亿韩元和3.263亿韩元,而儿科和急诊科医生年薪只有1亿韩元,首都圈医院2亿韩元年薪人满为患,而地方医院4亿韩元年薪却招不到医生,扩招方案无法解决医生分布不均问题,反会导致过度竞争,诱发过度医疗。
第三,医疗谈判态度都很强硬。部分医生罢工反对者称,医生罢工违背“救死扶伤”的使命,但在大韩医生协会中,10%是超强硬派,30%是强硬派,30%赞成罢工,30%则是单纯地不想工作,因此即便政府制订扩招1名的方案,10%超强硬派也会主导罢工。也有韩媒分析,尹锡悦政府强行推进文在寅政府失败的医大扩招政策,意在塑造超过文在寅政府形象,扭转执政党国民力量党2023年下半年地方再补选举惨败后的政治形势。2020年2月,文在寅政府曾公布扩招400名方案,但因医生团体强烈反弹而流产。
韩国政府和医生顶牛,患者遭殃。韩国舆论称,政府和大韩医生协会一边讨论挽救患者,一边抛弃患者,因此希望政府和医生双方发挥智慧,不要硬碰硬,而应相互妥协,尽快达成协议。
韩国尹锡悦政府公布医大扩招方案后,医生与政府陷入强烈对峙,患者深受其苦。韩国医大扩招是人命关天的医疗改革,必须慎重对待。
韩国医大扩招是继医药分开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医疗改革。2000年7月,金大中政府为预防医疗事故、增进患者知情权、促进制药业透明发展而进行医药分开的首次医疗改革,但受到医生和药剂师的强烈抵制,引发社会动荡。朝野政党谈判后,政府与医生、药剂师达成妥协,医药分开制度得以落实。
尹锡悦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进挽救医疗体系、促进医疗产业发展的第二次医疗改革。但尹锡悦在与大韩医生协会谈判无果情况下,于2024年2月1日单方面宣布将采取扩充医疗人员、降低医疗人员司法风险、补偿地区医疗和弱势科室、杜绝过度医疗4大政策,推进医疗改革一揽子计划。2月6日,韩国保健福祉部长官曹圭鸿正式宣布医大扩招方案,计划自2025年至2030年5年间,全国40家医科大学每年招生名额从现在的3058名增加至5038名,扩招2000名。
这立马导致韩国医生罢工、医学生罢课。大韩医生协会成立“紧急对策委员会”,号召全国医生举行大罢工。大韩专业医师(住院医和实习医)协会要求医生“离开急诊现场”,投入反政府斗争。首尔五大医院中,除首尔圣母玛利亚医院外,首尔大学医院、Severance医院、峨山医院、三星首尔医院宣布举行大罢工。据保健福祉部27日通报,截至26日晚,共有9909名实习和住院医生提交辞职报告,占全国实习和住院医生总数的80.6%;离岗医生人数为8939人,占比达72.7%。
但尹锡悦政府对医生集体罢工毫不退让。韩国总统室警告称,不会就医大扩招2000名方案作出丝毫让步,并已做好采取法律措施的万全准备。25日,曹圭鸿主持召开“应对医生集体行动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会议,决定针对实习和住院医生集体辞职离岗构筑检警合作体系,要求97个公立医院周末和公休日正常接诊,同时禁止各个医院受理住院医和实习医集体辞职、禁止煽动集体行动、禁止集体休假,并对已离岗医生下达复岗令,若不及时返岗,则停止或吊销其医生执照。韩国国防部也表示,将对普通民众开放军队医院,以填补医生罢工所产生的医疗空白。
韩国政府和医生团体陷入激烈对峙,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医疗病根诊断不同。韩国政府认为,韩国2021年每千人医生数只有2.6名,而经合组织30国平均为3.7人,随着韩国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增多,韩国2035年的医生缺口将达到1万名,因而现在医大必须扩招。但大韩医生协会认为,韩国医疗最大问题不是医生数量不足,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韩国每千人医生数与日本(2.6名)、美国(2.7名)基本持平,医生出诊次数、患者受诊次数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甚至在经合组织中名列前茅,若韩国因低出生率而人口减少,每千人医生数还将反升。但韩国医生扎堆集中在首都圈,而且偏爱皮肤科、整形外科、眼科等,内科、儿科、妇产科等医生严重不足,造成医疗资源缺口。据统计,截至2022年,韩国整形外科医生10年内增加近两倍,皮肤科医生增加40%左右,2024年整形外科和皮肤科住院医报名爆满,而儿科、妇产科、急诊科等招不到住院医。从师资力量看,韩国医科大学每年最多只能扩招350人,一旦扩招2000人,将得不到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实习机会。
第二,医疗改革思路不同。尹锡悦认为,“再好的医疗设施,没有人去实施,也只是无用之物,只有扩充医疗人员,才能拯救地方医疗、弱势科室。”但大韩医生协会认为,2020年韩国眼科、皮肤科医生平均年薪约4.5837亿韩元和3.263亿韩元,而儿科和急诊科医生年薪只有1亿韩元,首都圈医院2亿韩元年薪人满为患,而地方医院4亿韩元年薪却招不到医生,扩招方案无法解决医生分布不均问题,反会导致过度竞争,诱发过度医疗。
第三,医疗谈判态度都很强硬。部分医生罢工反对者称,医生罢工违背“救死扶伤”的使命,但在大韩医生协会中,10%是超强硬派,30%是强硬派,30%赞成罢工,30%则是单纯地不想工作,因此即便政府制订扩招1名的方案,10%超强硬派也会主导罢工。也有韩媒分析,尹锡悦政府强行推进文在寅政府失败的医大扩招政策,意在塑造超过文在寅政府形象,扭转执政党国民力量党2023年下半年地方再补选举惨败后的政治形势。2020年2月,文在寅政府曾公布扩招400名方案,但因医生团体强烈反弹而流产。
韩国政府和医生顶牛,患者遭殃。韩国舆论称,政府和大韩医生协会一边讨论挽救患者,一边抛弃患者,因此希望政府和医生双方发挥智慧,不要硬碰硬,而应相互妥协,尽快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