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2024-02-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梦馨
春节期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村晚”成为很多地方亮丽的风景线,不光赢得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和热情追捧,还火到了线上平台,成功破圈。一则“年轻人回村自办晚会热闹堪比春晚”的话题被送上热搜,引发网友点赞。
一年一度的“村晚”,已成为很多地方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新年俗。“村晚”是热闹的来源,也是年味的凝结,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在很多人感慨年味不再时,由村民自发组织、策划和出演的“村晚”,已经交上了一份特有年味的完美答卷。
“村晚”何以如此成功?接地气应当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村晚”在村民中的受喜爱程度,还关系到“村晚”自身生命力的延续。“村晚”是由村民自己演节目给自己看,灵感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节目的取材也与村民自身喜好密切相关,因此面对“村晚”,村民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也愿意回馈最热烈的掌声。
更难得的是,与时俱进的“村晚”不光接地气,还通网气。当下,“村晚”都会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扩大传播面。山西临汾市泊庄村举办的一场“村晚”,就引来数百万网友同时线上观看。其中村民用簸箕、黄豆当乐器演奏《孤勇者》的节目,也引得网友争相模仿。可见,只要有创意、够精彩,“村晚”的受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村一庄,这种跨越特定群体的普适性影响力,是其旺盛生命力的另一大来源。
“村晚”这一后天培植的年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迅速铺展开来,说明在线上娱乐方式多样的今天,村民依然对土生土长的田间地头文化抱有热烈的期待。因此,关于“村晚”的想象空间更值得进一步发掘。
目前,多数“村晚”仍停留在留守村民自娱自乐的层面,年轻人的参与程度较低。吸引返乡年轻人参与进来,不仅能丰富“村晚”的呈现形式,注入年轻化表达,也能够帮助年轻人加深与家乡故土之间的情感连接。今年春节期间登上热搜的湖南吉首市夯坨村的“村晚”就是由少数民族乐队湘西深山乐队的几位年轻人发起,深谙年轻人喜好又能兼顾当地民俗文化表达的他们在节目呈现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一场“村晚”在抖音直播间近190万人次观看,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村晚”更有可能成为村庄的文化新名片。它不仅是一场联欢会,也是大量原创文化作品不断涌现的前沿阵地,孕育着众多IP的诞生,具有突破地域、受众等局限的能量。做好“村晚”,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春节期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村晚”成为很多地方亮丽的风景线,不光赢得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和热情追捧,还火到了线上平台,成功破圈。一则“年轻人回村自办晚会热闹堪比春晚”的话题被送上热搜,引发网友点赞。
一年一度的“村晚”,已成为很多地方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新年俗。“村晚”是热闹的来源,也是年味的凝结,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在很多人感慨年味不再时,由村民自发组织、策划和出演的“村晚”,已经交上了一份特有年味的完美答卷。
“村晚”何以如此成功?接地气应当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村晚”在村民中的受喜爱程度,还关系到“村晚”自身生命力的延续。“村晚”是由村民自己演节目给自己看,灵感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节目的取材也与村民自身喜好密切相关,因此面对“村晚”,村民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也愿意回馈最热烈的掌声。
更难得的是,与时俱进的“村晚”不光接地气,还通网气。当下,“村晚”都会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扩大传播面。山西临汾市泊庄村举办的一场“村晚”,就引来数百万网友同时线上观看。其中村民用簸箕、黄豆当乐器演奏《孤勇者》的节目,也引得网友争相模仿。可见,只要有创意、够精彩,“村晚”的受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村一庄,这种跨越特定群体的普适性影响力,是其旺盛生命力的另一大来源。
“村晚”这一后天培植的年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迅速铺展开来,说明在线上娱乐方式多样的今天,村民依然对土生土长的田间地头文化抱有热烈的期待。因此,关于“村晚”的想象空间更值得进一步发掘。
目前,多数“村晚”仍停留在留守村民自娱自乐的层面,年轻人的参与程度较低。吸引返乡年轻人参与进来,不仅能丰富“村晚”的呈现形式,注入年轻化表达,也能够帮助年轻人加深与家乡故土之间的情感连接。今年春节期间登上热搜的湖南吉首市夯坨村的“村晚”就是由少数民族乐队湘西深山乐队的几位年轻人发起,深谙年轻人喜好又能兼顾当地民俗文化表达的他们在节目呈现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一场“村晚”在抖音直播间近190万人次观看,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村晚”更有可能成为村庄的文化新名片。它不仅是一场联欢会,也是大量原创文化作品不断涌现的前沿阵地,孕育着众多IP的诞生,具有突破地域、受众等局限的能量。做好“村晚”,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