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
2024-0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高 峰
通讯员 徐雷申 报道
本报济宁讯 济宁市深耕文化资源沃土,按照试点推进、提升展示、深化总结、市域推开“四步走”的思路,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地域品牌,推动全域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民风家风乡风持续改善。
赓续中华文脉,涵育美德健康核心理念。济宁市聚焦感知认同,用儒家传统美德装扮了42条美德健康新生活展示带,提档升级美德健康新生活主题公园、广场、街巷331个,设置公益广告、景观小品1.5万余处,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美德、传美德”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化新时代新礼仪改革,成立“红马甲”“蓝马甲”文明服务队,打造“结婚礼堂”“孝德礼葬”“百姓儒学节”等特色品牌,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日用而不觉”。
躬耕五大领域,拓宽美德健康实践路径。聚焦“五大领域”,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列支专项奖补资金,推动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共融互促。在农村,统筹推进美德信用建设,实施“五堂模式”,搭建“美德健康工作室”,推行“美德信用积分卡”,打造“鸡黍之约”“慈孝明礼”“儒乡幸福超市”等地域品牌。在社区,推行“3+5”社区联动机制,深化“和为贵”社会治理,创新“管得宽”“老贾说事”等特色品牌,选树“运河好楼长”等身边典型。在学校,深化“五德”教育,设立“红领巾监督岗”,编排美德健康健身操,开展传统美德“研学游”活动,举办“晒晒我的好习惯”主题活动2.4万余场次。在机关,依托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现场教学点,体悟美德传承。开展政德培训、廉洁讲堂、“美德健康新生活”摄影展等教育实践活动,评选“最美廉德家庭”,广泛倡树“为政以德”价值理念。在企业,培塑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实职工美德教育,实施“一企一儒学讲师”,着力培育厚道儒商。
践行志愿精神,夯实美德健康支撑保障。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美德健康新生活,举办“志愿你我 美德济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实施“微爱”系列、公益集市、幸福洗衣房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市域优质医疗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大“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培育“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志愿服务项目,受益青少年儿童1.1万人次。
通讯员 徐雷申 报道
本报济宁讯 济宁市深耕文化资源沃土,按照试点推进、提升展示、深化总结、市域推开“四步走”的思路,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地域品牌,推动全域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民风家风乡风持续改善。
赓续中华文脉,涵育美德健康核心理念。济宁市聚焦感知认同,用儒家传统美德装扮了42条美德健康新生活展示带,提档升级美德健康新生活主题公园、广场、街巷331个,设置公益广告、景观小品1.5万余处,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美德、传美德”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化新时代新礼仪改革,成立“红马甲”“蓝马甲”文明服务队,打造“结婚礼堂”“孝德礼葬”“百姓儒学节”等特色品牌,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日用而不觉”。
躬耕五大领域,拓宽美德健康实践路径。聚焦“五大领域”,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列支专项奖补资金,推动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共融互促。在农村,统筹推进美德信用建设,实施“五堂模式”,搭建“美德健康工作室”,推行“美德信用积分卡”,打造“鸡黍之约”“慈孝明礼”“儒乡幸福超市”等地域品牌。在社区,推行“3+5”社区联动机制,深化“和为贵”社会治理,创新“管得宽”“老贾说事”等特色品牌,选树“运河好楼长”等身边典型。在学校,深化“五德”教育,设立“红领巾监督岗”,编排美德健康健身操,开展传统美德“研学游”活动,举办“晒晒我的好习惯”主题活动2.4万余场次。在机关,依托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现场教学点,体悟美德传承。开展政德培训、廉洁讲堂、“美德健康新生活”摄影展等教育实践活动,评选“最美廉德家庭”,广泛倡树“为政以德”价值理念。在企业,培塑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实职工美德教育,实施“一企一儒学讲师”,着力培育厚道儒商。
践行志愿精神,夯实美德健康支撑保障。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美德健康新生活,举办“志愿你我 美德济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实施“微爱”系列、公益集市、幸福洗衣房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市域优质医疗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大“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培育“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志愿服务项目,受益青少年儿童1.1万人次。